第七节 眼、耳、鼻的养护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综合反映一个人的精气神的状况。《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认为眼睛是“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的器官;《灵枢·大惑论》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因此,眼睛保健既要重视局部,又须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眼睛的健康与工作、学习以及一切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重大。
1.运睛远眺
运睛有增强眼珠光泽和灵敏性的作用,能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近视和远视。具体做法是:早晨醒后,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睛,后闭目运睛各10次左右。
用眼睛眺望远处景物,以调节眼球功能,避免眼球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例如,在清晨,休息或夜间,有选择地望远山、树木、草原、蓝天、白云、明月、星空等。但又不宜长时间专注一处,否则反而有害,《千金要方》把“极目远视”同“夜读细书,月下看书”以及“久处烟火,泣泪过多”等,并列为“伤明之本”。除上述方法外,还可进行眨眼、虎视、瞪目、顾盼等。
2.按摩养目
(1)熨目:《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摩手熨目”,“即用两手侧立摩掌如火,开目运睛数遍”。其作法是:双手掌相互搓热后,覆盖双眼,闭目熨睛,稍冷再摩再熨,如此反复3~5遍,每天可做数次,有温通阳气,明目提神作用。
(2)捏眦:即闭气后用手捏按两目之四角,直至微感闷气时即可换气结束,连续做3~5遍,每日可做多次。《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指出:“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气为之,气通即止,终而复始。常行之,眼能洞见。”
(3)点按穴位:用示指指肚或拇指背第一关节的曲骨,点按丝竹空、鱼腰,或攒竹、四白、太阳穴等,手法由轻到重,以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准,然后再轻揉抚摩几次。《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常以两手按眉后小穴中,二九(即十八次),一年可夜书。”此法有养目明目,治疗目疾的作用。
3.闭目养神
历代养生家都主张“目不久视”、“目不妄视”,因为久视、妄视耗血伤神。故《素问》言“久视伤血”,《养生四要》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目之神应内守,才有益于形神协调。《老子》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因此,《类经》强调“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说明养目和养神是密切相关的。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看书、写作、看电视等时间不宜过久,当视力出现疲劳时,可排除杂念,全身自然放松,闭目静坐3~5分钟;或每天定时做几次闭目静养。此法有消除视力疲劳、调节情志的作用,也是医治目疾有效的辅助方法。
此外,随时注意眼睛的保护,不要在光线昏暗处或强光下看书读报,不可在卧床和乘车时读书。在夏季烈日下或冬季在雪地中长时间行走时,宜戴深色眼镜,以保护眼睛。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病邪感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情欲过极,耗伤精气。
4.饮食养目
饮食保健对增强视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多吃蔬菜、水果、胡萝卜、动物的肝脏,或适当用些鱼肝油,对视力有一定保护作用,切忌贪食膏粱厚味及辛辣大热之品。同时,还可配合食疗方法,以养肝明目。
5.药物养目
中药养目分外用和内服两类,具体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用。现仅举数例:清目养阴洗眼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甘菊9g,霜桑叶9g,薄荷3g,羚羊角4.5g,生地9g,夏枯草9g。水煎后,先熏后洗,有疏风清肝、养阴明目之作用。除用药熏洗外,还可用药枕健目,如明目枕(《外科寿世方》):荞麦皮、绿豆皮、黑豆皮、决明子、菊花,有疏风散热、明目退翳之功,经常使用,至老目明。内服中药的种类也很多,汤、散、丸、丹等皆可。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亦可选择应用。
二、鼻的养生保健
祖国医学认为,肺开窍于鼻。意思是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依靠肺气的作用,肺气和,有利于呼吸,鼻的嗅觉也会灵敏。从生理结构上讲,鼻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接。鼻的很多疾病常影响相邻器官的健康。从鼻的作用来看,鼻是呼吸道的出入口,既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线,有时会成为播散细菌的疫源。因此,鼻的保健十分重要,应从多方面着手。
1.洗鼻
我们每天用鼻子呼吸,吸入空气中的大量灰尘、细菌、二氧化硫等各种废气和病毒。虽然鼻腔黏膜有一定的过滤、清洁作用,但如果经常洗鼻,可及时清除鼻腔内干痂,会使鼻腔更好地发挥过滤、清洁功能。洗鼻的方法是:用掌心盛冷水或温盐水,低头由鼻将其轻轻吸入,再经鼻擤出,反复数次。尤其是在早晨洗脸时,用冷水多洗几次鼻,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呼吸道疾患。
2.摩鼻
为了预防伤风感冒的打喷嚏、鼻痒等症状,可以经常摩擦鼻部。摩鼻的方法分擦鼻、刮鼻、摩鼻尖三个动作。用两手拇指背中间一节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两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手法由轻到重,注意不要损伤皮肤。此法可疏通经络,增强局部气血流通,使鼻部皮肤细润光泽、润肺、大大加强鼻的耐寒能力,可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病,亦能治疗伤风和鼻塞。(www.xing528.com)
3.气功养鼻
健鼻功出自《内功图说》,分三步进行锻炼。两手拇指擦热,揩擦鼻头36次,然后静心意守,排除杂念。二目注视鼻端,默数呼吸次数3~5分钟;晚上睡觉前,俯卧于床上,暂去枕头,两膝部弯曲使两足心向上,用鼻深吸清气4次,呼气4次,最后恢复正常呼吸。本法可润肺健鼻,预防感冒和鼻病,还有健身强体的作用。
4.药物养鼻
平常鼻腔内要尽量保持适当湿度,若过于干燥易使鼻膜破裂而出血。在气候干燥的情况下,可配合药物保健,如在鼻内点一些复方薄荷油,或适量服用维生素A、D等,以保护鼻黏膜。还可服些中药。下列二方可供参考:
润鼻汤:天冬9g,黑芝麻15g,沙参9g,麦冬9g,黄精9g,玉竹9g,生地9g,川贝母9g。本方有润肺养脾之效,以此加减服用,可收滋润护鼻之功。
健鼻汤:苍耳子27g,蝉衣6g,防风9g,白蒺藜9g,玉竹9g,炙甘草4.5g,薏苡仁12g,百合9g。本方以御风健鼻为主,润肺健脾,使肺气和,脾气充。
另外,要养成正确擤鼻涕的习惯,即用拇指和示指捏住鼻子,用力排出鼻涕。不可压住一侧擤鼻涕,这样会使另一侧鼻腔内鼻涕吸入体内。此外,还应纠正用手挖鼻孔、拔鼻毛等不良习惯。损害鼻毛和鼻黏膜,不但会影响鼻的过滤功能,引起鼻腔内细菌感染,还可能引起颅内和耳的疾病。
三、耳的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为心、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的功能与五脏皆有关系,而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肾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乃先天之本。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经·素问》早就阐述了人体衰老原因是“肾气衰,精气亏,天癸竭”。并强调“肾气有余,气脉常勇”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故《河间六书》谓:“肾热者,……必身瘦而耳焦也。”同时,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耳的听觉能力能够反映出心、肾、脑等脏腑的功能。因为“耳通天气”,是人体接受外界音响刺激的重要途径,外界环境因素对耳的影响很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听力下降和耳聋的原因越来越多,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和药物的副作用等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听力。先天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中毒性耳聋、外伤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都较常见。因此,耳的养生应以预防为主。
1.耳勿极听
所谓极听,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前者是指长时间专心致志运用听力去分辨那些微弱、断续不清的声响;后者为震耳欲聋的声响超过了耳膜的负荷能力。极听损伤人的精、气、神,从而影响耳的功能。特别是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对听力会产生缓慢性、进行性损伤,久而久之,可发生听力下降或耳聋。因此,在有噪声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应做好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如控制噪声源,做好个人防护等。孕妇和婴幼儿尤应注意避免噪声的影响。
2.按摩健耳
耳部按摩可增强耳部气血流通,润泽外耳肤色,抗耳膜老化,预防冻耳,防治耳病。具体的按摩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拉耳屏:双手示指放耳屏内侧后,用示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拉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并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2)扫外耳: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3)拔双耳:两示指伸直,分别插入两耳孔,旋转180°。往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叭叭”鸣响。一般拔3~6次。此法可促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4)鸣天鼓: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叩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处,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声。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而且对于中老年人常见的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5)推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指、示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等疾病。
(6)摩全耳: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复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3.防止药物过敏
据临床报道,因使用药物不当而引起耳聋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托布霉素、万古霉素、多粘霉素等。此外,还有柳酸盐类药、氯霉素、奎宁、氯喹以及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如氮芥、长春碱类等,都有一定的耳毒作用。因此,临床使用应严格控制,避免引起听觉损伤而造成耳聋。
此外,纠正不良习惯。不要用火柴杆之类硬物挖耳止痒,防止刺伤耳道引起感染。注意节制房事,适当服食补肾之品,这对防治中老年耳鸣、耳聋亦有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