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性命学说
性,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的基础或本原;命,指人体机能活动的基础或本原。性与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生命,故“性命”又可理解为生命。研究性与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称为“性命学说”。性命学说在古代养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有的养生家就按性命学说将气功分为性功、命功及性命双修。性功注重精神的炼养,命功注重气的炼养,性命双修则神气并重,身心兼练。
早在先秦时期,诸子文献著作中即已有“性”与“命”的概念及论述。历代儒、释、道各家的著作也多有性命之论,但其观点不尽相同,且常掺以唯心论和宗教的玄学。一般而言,性乃神,命乃精;从心身而论,性乃心,命乃身;从坎离而言,离火为性,坎水为命。性命学说阐述了形神合一、神气合一、心身一体的生命整体观,对养生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性与修性
性,有元性、质性之别。元性是先天固有的“天赋之性”,又称“元神’;质性是后天获得的“气质之性”,又称“识神”。性命学说中的“性”主要指“天赋之性”,因为“天赋之性”是“天质之性”的根本。如《性命圭旨》云:“性者,神之始。神本于性,而性则未始神,神所由以灵。”古人认为,后天的气质之性消耗元气,成年人因“元性微,质性彰”,故日趋衰老。
性命锻炼的原则就是恢复元性的主导地位,使“本元之性胜气质之性”,恢复元神,是使人体精气神充盈的先决条件。修性以炼神为主,重在精神、意识的锻炼,常从上丹田入手。古人认为,修性的关键在于心静,心静则“神全”,神全而后“性现”。诚如宋代张伯端所云:“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矣。”(《玉清金苟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二、命与修命(www.xing528.com)
命,是“气”的本原。《性命圭旨》云:“命者,气之蒂也。气本于命,而命则未始气,气所由以生。”人体功能活动是“气”的运动状态,而“命”则是“气”的本原,指肾中元精所化之元气。命常潜于脐,古人认为,胎儿在母腹中时,靠脐带与母体相连,随母体呼吸以为呼吸,因此脐部即为命之根蒂。气功术语称脐部为命蒂,下丹田在脐中,是元气潜藏之所。修命以炼精炼气为主,重在身体素质的锻炼,常从下丹田入手。
三、性命双修
宋代以后,养生家们逐渐认识到,性与命不能截然分开,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佛家坐禅讲究修性,修心养性;道家功法中有单以修命为主者,强调炼升肾中元气。宋元以后的内丹术则开始主张性命双修,讲究性命双修的内丹术练法,成为我国传统静功的主流。
性命双修思想建筑于形神统一、身心一体的生命观上,认为无形则神无以化,无神则形无以生。因此,凡言修命必曰修性,两者须臾不离。性命双修作为气功养生的一大原则,性功、命功作为气功修炼的两大纲领,炼心、炼性、炼精、炼气、炼神作为五大要法,清、虚、静、定作为四字工诀,从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内炼体系。
现代研究认为,性功是对心理活动,特别是意识的锻炼和控制,重在精神;命功是对生理机能,特别是体液的锻炼和调节,重在形体。性命双修,就是使精神意识状态与躯体生理机能均达到最佳境界,这对提高人类的素质将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