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养生与养生学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中:“知生者也,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在《庄子》和《管子》中也见有“养生”一词。养生,通常以词源释义,即保养、养护生命之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摄养、养育、养护、赡养、调养、补养之意。考察养生的实质,是指采用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从而达到保养身心、推迟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古人把所有的保健延年活动统称为“养生”。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保生、卫生、厚生等,对老年的保健养生则专称为寿老、寿亲、养老、寿世等。由此可见,凡是对人体健康长寿起良好作用的措施均可纳入养生学范畴。养生的内涵,几乎关系到文化的所有领域,囊括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
养生学是研究养生活动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学说的基础上,阐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华民族对养生有着特殊的贡献。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首次记载房室起居与养生的关系,先秦诸家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从《黄帝内经》的问世到《养生论》的形成,在漫长的岁月里,多种养生学说的发展及相互渗透,构成了独具特色和极富魅力的中国传统养生学。(www.xing528.com)
传统养生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的人,即健康的个体,是使正常人的健康得以维持甚至增强,如轻身、美容、增智、增力、长寿等。养生是属于治未病的范畴,即预防疾病的发生,或防止发生的疾病继续恶化。作为养生近义词的“保健”是西医传入中国后才有的,保健作为医学专用术语,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保健主要是以群体为对象,体现西医防病的特点;而养生主要是针对个体而言,反映中医从个体出发,注意个体差异的特点。养生与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两词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国传统养生学是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产物,其理论体系本身具有这两种学科所具有的双重特征。其社会科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自然科学性质则主要体现在它与传统医学发生着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具体来说,中国传统养生学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中医药学为理论基础,并涉及到社会学、民俗学、伦理学、生物学等诸多学科,结合了医、道、儒、释、武各家之长,总结了其中有关养生的内容的综合学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