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三亿人口了都
胡适先生四十岁生日时,北京大学的几个得意门生为他写了一首打油诗,题目是《你今年四十岁了都》,诗的每个自然段也都以这句话开头,读起来非常口语化,显得温馨、亲切而幽默。
此后,修辞学家们在谈到汉语的“副词倒置”现象时,往往都喜欢把这句话作为范例,认为它不只能加强语气,而且还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涵。笔者如此偏题赘言,是要说明本文的题目是没有错的。
本月17日,美国人口总数越过三亿大关,排在中国和印度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从简单逻辑和人口学的角度看,这似乎表明世界三强正齐头并进,未来三足鼎立格局正从遥远的地平线上露出朦胧的轮廓。
1967年美国人口达到两亿时,约翰逊总统在商业部召开记者会表示庆祝。《生活》杂志还向全美各地派出摄影记者,在准确的时间里抓拍第二亿个公民诞生的时刻。
但这一次,由于美国社会内部排斥移民和非法移民的情绪在上升,所以没有任何兴高采烈的官方庆祝活动,媒体和民间也显得很低调。
然而,对美国的现实和长远利益来说,跨越三亿人口的界碑,毕竟是值得庆祝的。虽然世界人口的膨胀对自然资源和人类本身带来了很多问题,但以美国国力和维持世界超强地位的目标来看,美国人口的有序增长应该是利大于弊。笔者原本以为,美国人口之所以保持增长趋势,是因为不断引进外国移民,特别是吸收大量拉美移民,但后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统计数据看,美国每年新增人口为二百七十万,其中一百八十万是本地新生婴儿,其他大约九十万为新移民。也就是说,虽然外来移民人数庞大,但主宰美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今天依然生机勃勃,白人的主导地位不可撼动。
亨廷顿教授在其著作《我们是谁》中,对美国基督教文明能否保持主导性感到忧心忡忡。现在看来,他似乎无需过于担心。一是因为宗教的传统价值观,使得美国白人妇女愿意生育和抚养更多婴儿;二是在维持较高出生率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可以随时收缩移民政策。
也许正因如此,白宫虽然没有举行任何庆祝活动,但布什总统还是掩饰不住心中喜悦。他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说,人口突破三亿大关的事实再次证明,“美国梦”依然是光明和充满希望的。
的确,美国也许不能永远保持全球超强的地位,但人口的正常替换和增加,至少使之有条件延长强大和繁荣期,减缓盛极而衰的趋势。(www.xing528.com)
与美国人丁兴旺的景象相比,欧盟、俄罗斯和日本就显得相形见绌。目前在西欧地区,婴儿出生率很低,每名育龄妇女平均只生一点五个孩子,低于人口正常汰换所需要的二点一。而在德国和意大利,生育率比这个平均数字还要低。
人口的萎缩,是欧洲老牌帝国纷纷滑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欧洲失业率在增加,人口在老化,福利制度难以为继,政经联合目标失去动力。所有这些,都将导致昔日欧洲列强再也无法担当起全球性角色。
目前的中国,虽然出生率已经大大下降,每名育龄妇女平均只生育一点八个婴儿,但人口规模依然处于膨胀状态。即便解决了近忧,紧随而来还有远虑。实际上,中国的人口老化现象早已出现。
在人口问题上,中国似乎走了两个极端。先是过分强调庞大人口的重要性,然后是过份强调人口庞大的弊端。不可否认,中国现在的很多问题都与人口过多有关,但庞大的人口并非必定就是不可质变的负担。
实际上,中国最近二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和繁荣,就是建立在庞大人口的基础之上。而外部世界之所以对中国的发展前景一直给予乐观预测,在相当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看到了庞大人口所具有的各种潜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庞大的消费市场,各种各样的人才,这些都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所羡慕不已的宝贵资源。
然而,只要谈到人口问题,中国一些官员和学者大多都习惯性地只从消极角度出发,似乎满眼都是张着大口等待嗟来之食的人群。有些官员经常不假思索地说,“我们要养活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这种套话便是错误观念的反应。事实是,中国十三亿人口无需靠政府养活,相反,是他们养活了政府。
论国民收入,中国当然还不富裕。但论国家的实力,中国最值得珍惜和利用的财富就是庞大的人口。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Friedrich List)说:“创造财富的力量,永远要比财富本身重要。”中国现有和潜在的劳动力人口,包括从农村转到城市的低技能劳动力,就是创造财富的力量。
人口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不断和过分地强调其负担,不仅无法减轻压力,反而还会使自己眼光短浅,看不到活生生人群的价值和能量,甚至反而觉得其他人都是多余的,只有自己才有生存的资格。
中国政府现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这在观念上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变。但是,若要真正落实这个理念,各级管理者就应该经常换个角度看待人口问题。布什说庞大的人口是“美国梦”依然光明的标志。中国官员也应该把自己庞大的人口,看做是“中国梦”的希望所在。
2006年10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