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号的沉没
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就一直在追逐着海上强国之梦。到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后,苏联的海军力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其军舰数量直逼北约所有成员国军舰的总和。尽管苏联的瓦解导致海上军力日渐沉沦,但莫斯科追求海上强权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普京时代。
因此,对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不幸事件,我们不能根据惯常的思维逻辑予以简单的评判,不能将其视为俄罗斯人的国耻,更不应把它看做是俄罗斯整体实力进一步衰落的标志。实际上,如同法国协和飞机因技术故障而不幸坠毁一样,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也只是一个偶然事件。
俄罗斯共有四大舰队,分别是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在全部舰队中,北方舰队的阵容最为强大,拥有四十二艘核动力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的库尔斯克号就是其中之一。
库尔斯克号在1995年服役,可携带二十四枚核导弹,是俄罗斯目前最先进、最具威力的水下核威慑手段。这艘潜艇此次在巴伦支海从事演练,目的是要为今年11月重返地中海作准备。这将是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舰队首次在地中海亮相。根据普京总统提出的海军新概念,库尔斯克号是俄罗斯征服海洋的一张重要王牌,而海军编队重返地中海,就是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告其恢复海上强国地位的重要标志。
从这个意义上说,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对俄罗斯复兴海上强国的目标是一个挫折,对普京本人雄心勃勃的政治抱负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在短期之内,它会使很多俄国人产生消极和悲观情绪。
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负面因素还不至于影响到整个俄罗斯的政治士气。西方有很多人认为,这一事件将使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前途成为疑问,使俄罗斯数百年来追求海上强权的目标成为泡影,甚至把它视为俄罗斯帝国继续走向衰败的同义词,这种观点有失客观。
对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外界往往有一种惯性思维,人们总是从主观动机出发,有意或无意地提出某些一厢情愿的看法。早在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为了达到遏制俄罗斯的目的,极力夸大莫斯科的军事实力及其对世界安全的威胁。这种从敌意立场出发的揣测和想象,影响了对真实情况的正确评估。(www.xing528.com)
现在,西方对俄罗斯军事实力的看法又完全颠倒过来。特别是从波斯湾战争结束以来,西方国家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以同样夸张的方式来描述俄罗斯军备的缺陷。与冷战时期所不同的是,这种夸大其词的做法具有明显的商业动机。由于俄罗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是西方主要的竞争对手,因此,在西方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有关俄罗斯武器的设计和技术存在“重大缺陷”的报道。因此,如果有人对库尔斯克号沉没事件大做文章,那也是非常自然的事。
不可否认,库尔斯克号沉没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它再次突显了俄罗斯武装力量存在的诸多隐忧,其中包括军费不足、士气不高和纪律松懈等问题。核潜艇之所以沉没,很可能就是这些问题所导致,并非是潜艇本身的设计和技术缺陷。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都是叶利钦时代的政治遗产。它们暴露于现在,但却属于过去。
与叶利钦时代完全不同的是,普京政府上台以来的最大特点,就是敢于承认和正视问题,并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和政治现实主义者,普京上台伊始就宣示把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作为首要目标,这说明他早已认识到俄罗斯所面对的严重问题。事实上,在普京政府执政以来的几个月里,莫斯科与西方国家,包括与北约的关系都得到了改善,它仍然在影响国际事务。
具体地说,普京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有明确的目标。在经济上,他正在努力使俄罗斯融入国际社会;在军事上,他已经提出了一整套比较现实的改革思路,目的是要重整军威。如果说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已经沦落为三等国家,那么,到了普京时代,这个国家继续堕落的趋势已经停止。
对任何不抱偏见的人来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并非是必然事件,相反,它是俄罗斯在恢复元气过程中的偶发事故。只要普京对军事改革的政策保持连贯性,并从这一事件中真正吸取教训,那么,这个插曲将使普京政府痛定思痛。
2000年8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