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集团更需要中国
1991年7月,西方七大工业国峰会在伦敦举行,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首次应邀与七国领袖进行对话。在此后几年的逐步演变中,这次非正式接触竟然成为莫斯科加入该集团的开端。
对中国而言,莫斯科涉足七国峰会,在当时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发展事态。由于美英法苏四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唯独中国置身其外,因此,安理会当时确实面临着被七国集团取而代之的危险。而这一结果意味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可能被边缘化。
在七国峰会结束之后的记者会上,中国一位高级外交官以观察员身份在记者厅里旁听。由于没有提问的资格,他请我就上述情况向英国首相梅杰发问。可以感觉到,对于戈尔巴乔夫跻身于西方大国首脑的行列,中国方面还是相当在意。
1992年7月,七国峰会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那时,苏联已经变成俄罗斯,叶利钦已经取代了戈尔巴乔夫。如英国政府一样,德国总理科尔向莫斯科发出邀请,安排叶利钦总统在第二天前往德国与七国首脑对话。
可是,在峰会第一天晚上,当七国首脑准备出席德国总统主持的国宴时,叶利钦风尘仆仆地提前赶到。东道主措手不及,只好在最后一分钟对宴会的座位重新进行了安排。
第二天早上,我翻开欧洲的主要报纸,发现尽是一些揶揄和挖苦叶利钦的标题,包括称他为“七人宴会上的不速之客”。更有甚者,有些报纸还对叶利钦夫妇不够档次的穿着大做文章,尤其是批评俄罗斯第一夫人不该身着连衣裙出席西方阔佬们的晚宴。
1993年7月,我在东京第三次采访七国峰会。叶利钦总统还是应邀露面,但在内外有别的规矩下,仍然没有资格参加经济问题的闭门会议。若换作是中国人,这种明显的歧视性安排,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
也就是在东京峰会期间,我再次体会到,七国集团是名副其实的“富人俱乐部”。从伦敦到慕尼黑,再到东京,七国领导人虽然确实是在讨论问题,但在同时,所有主办国显然把更多的精力都用来炫耀财富,而且相互攀比。它们不仅在财政上大出血,竭尽铺张之能事,而且还不惜调动皇室成员,尽可能使峰会期间的娱乐和招待节目奢华无比。
对于当时的中国,所谓七国峰会根本就是不该它涉足的场合。正因如此,当七国正式扩大为八国,当该集团一些成员国在几年前试图邀请中国参与的时候,笔者曾经撰文指出,鉴于八国集团的现状和俄罗斯的前车之鉴,中国应该做到心无旁骛,要埋头抓经济,无需考虑加入什么集团。
然而,在过去十年里,大国之间的实力均衡已然经历了多番此消彼长的变化。由于西方经济长期处于低迷和衰退状态,所谓“富人俱乐部”这个名词,剩下的只不过是历史的气味。尤其对某些成员国而言,可以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在这种形势下,近年来的八国峰会明显缺乏生气和活力,其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大打折扣。当年,各国领导人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走到一起,现在却越来越像是在例行公事。聚会时亲切无比,散会后各奔东西。(www.xing528.com)
从今年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峰会上,我们可以更加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美国总统布什在埃维昂只逗留了二十四个小时,中途便退出会场。此举固然与美法关系不甚和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八国峰会的形式主义和空泛议论,已不能引起布什的兴趣。
美国的缺席使八国峰会大为逊色,同时也使之显得群龙无首。会议通过的几份政策性文件不仅是老生常谈,而且显得无关紧要。在这种情况下,八国集团如何去解决什么全球性的问题?我可以大胆地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八国集团目前正在走下坡路,其陈旧的机制就快要走到尽头。
事实上,八国集团早就感到自己落后于时代。正因如此,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法国、德国、日本以及俄罗斯都一直试图促使中国参加八国峰会,以便使这个封闭和排他性的小集团,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今年,法国总统希拉克邀请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前往埃维昂,就是要为八国集团注入新的生命力。
对中国来说,在世界舞台上跻身于强国之林,是几代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但是,面对近年来要求中国参加该集团的呼声,中国却表现得不为所动或者不那么积极。我相信,其中原因并非是完全不想加入,而是首先在考虑国家的尊严。中国绝不会像当年的俄罗斯那样委曲求全。它要么就不加入,要么就必须做到堂堂正正,与所有国家平起平坐。
在严格意义上,中国并不特别需要八国集团。不用说在该集团成立初期,就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之始,七国集团或者八国集团,都并没有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过什么贡献。
相反,1989年7月,七国集团在巴黎举行的峰会上,率先对中国实行全面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致使所有西方国家起而效仿。直到最近几年,该集团看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和潜力,才主动与中国政府进行接触。
早在两年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就已经跃居世界第六位,而今年又往上攀升了一步,超越了八国集团中的四个国家。可以说,此时加入该集团,当然是个好事,因为中国的外部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其国际地位也将是锦上添花。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现在不加入,中国也毫无损失,因为那无碍于其发展目标和进程。
因此,我相信,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是看得非常清楚,那就是,日渐没落的八国集团其实更需要新兴的中国,而不是相反。中国当然没有必要把加入八国集团的道路完全堵死,但也无必要表现得过于兴奋和有求于人。中国有的是时间,可以从容考虑。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一些国际组织都在进行自我调整,目的是要为自身的生存寻找新的空间。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直到欧洲联盟,这两个庞大的多边机构都在不断地自我更新,吸收了新的成员,汲取了不同的文化,容纳了各种思维模式,所以今天才会变得富有生机。
同样,八国集团也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是继续自私自利地封闭下去,与这个时代越来越脱节;要么是呈现出多元化,使自己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如果是选择后者,那就应该以完全平等的姿态,去主动吸引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
2003年6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