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最强大脑使用手册:了解被忽视的器官

最强大脑使用手册:了解被忽视的器官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大脑,最容易被忽视的器官我在这里,你看见了吗有多少人知道我最需要呵护?下面将介绍你最容易忽视,却最不应该被忽视的几种状态中的我。医书上对癫痫的定义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异常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放电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癫痫患者不需要为自身的疾病负责。其实,癫痫病患者是否成就事业,与病情的影响并不大。然而,持续恒久的抑郁容易让人摊上“抑郁症”。

最强大脑使用手册:了解被忽视的器官

第二章 大脑,最容易被忽视的器官

我在这里,你看见了吗

有多少人知道我最需要呵护?又有多少人在养护自己的大脑?

你们可曾知道,脑细胞比其他体细胞更敏感,更需要呵护?

如果,你忽略了我,我也会渐渐让你被人遗忘。(如图2-1所示)

图2-1 不可忽视的大脑

这就是为什么你们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为什么会有人莫名其妙地癫痫发作或中风,为什么有些人常年依赖于抗抑郁的药物也不见得更开心,为什么受到情绪影响的人容易变得暴饮暴食,饥饿疗法也不见得会让他变瘦。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难以把握。其实,这一切并非事出无因。有时候,我生病了,我发出信号,希望得到你们的关怀,你们却置若罔闻,或者,用一些小小的迷信企图侥幸过关,使我的身体虚弱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下面将介绍你最容易忽视,却最不应该被忽视的几种状态中的我。

那些癫痫的传闻与真相

当你初次走到一个街口,看着街边的茶吧、树,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觉得自己之前好像来过这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经历是一场奇妙之旅,可曾想到它和癫痫还有关系!

当你看到一个人,一个从没见过的人,在你看到他的那一眼,突然就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或者你正在做某件事情,忽然感到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现场的一切、每一个小细节,就连咖啡摆在桌上的方式都那么熟悉,甚至对于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幕,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又好像经历了时光倒流回到了过去。

你可能会窃喜,觉得自己和这个街口、这个人、这样的场景,一定有一种妙不可言的联系。莫非,这是前世今生的一种感应?

这种奇妙的感应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会发生,这大多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人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受意识控制,这种情况并不经常发生。但是如果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你生活中出现得过于频繁、过于强烈,那么,我要点破你的小幻想,似曾相识可能是癫痫病的一种症状。

癫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2500多年前的中国医书中就有这种疾病的记录。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它为“抽风”、“羊儿疯”,或者“羊痫风”、“羊角风”。那么,癫痫是一种什么病,是如何产生的,它和羊有什么关系,是吃羊肉感染的吗?

人的脑部由数十亿神经元细胞组成,正如前面所提到,神经元的活动是规律的,当这种规律被破坏,就会出现一些神经元的异常电活动,从而引起癫痫的发生。医书上对癫痫的定义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异常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放电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它的特点是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刻板性。

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是癫痫产生的主要原因,脑电图能够记录下这种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它与吃羊肉没有任何联系。对于为什么民间要叫羊痫风,主要还是因为有的癫痫病患者在发作时,眼睛向上翻动,并且不由自主地发出跟羊叫差不多的声音。(如图2-2所示)

图2-2 神经元的异常放电

我们经常见到的癫痫表现是所谓的“大发作”,即四肢抽搐、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之不应,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实际上癫痫的发作形式有很多种,前文提到的发作性“似曾相识”是“精神性发作”的其中一种。大脑这个鬼灵精怪的幕后推手,居然把“似曾相识”和“癫痫”联系在了一起。不是“前世今生”,不是“人隔人缘”,而是一种病态。

除此以外,似不相识、快速回忆往事、视物变大变小、听声变强变弱等都可能是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它们与脑部颞叶和海马部位的神经元异常放电相关。

不管是哪种癫痫发作形式,它们都有一个特点——突发突止,起病突然,终止迅速。

临床上,大部分癫痫患者的发作为“大发作”,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发作后常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封闭意识,认为有损尊严,会引起别人的嘲笑和议论,感觉自己病魔缠身“百无一用”,深深陷入“自卑自弃”的沼泽中。其实,癫痫并非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历史上患有癫痫的名人大有人在。

癫痫是一种很“公平”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无关,与财富无关,与种族无关,与人的社会地位无关。上到帝王贵胄,下至匹夫庶民,都可能会罹患这种疾病。癫痫患者不需要为自身的疾病负责。

让我们看看两位文学大师描述他们癫痫发作的奇特体验:

俄国“灵魂的洞察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描述癫痫发作前无法形容的快乐,“我的快乐是在其他时刻完全无法感受到的,是多么的强烈和甜蜜”。

法国文学天才福楼拜,写到发作就如“我可怜的大脑中思想与形象形成的漩涡,我的意识,还有我自己,就如同暴风雨中沉没的孤舟一般”。

而骁勇善战的凯撒大帝、所向披靡的拿破仑、鲸吞六国的秦王嬴政、满腹经纶的苏格拉底、不屈不挠的诺贝尔钢琴诗人肖邦、画坛奇匠凡·高、体坛“花蝴蝶”乔伊娜都与癫痫握手同行……

你一定会感到震惊吧,这些成绩斐然、功勋卓著的名人竟然都患有癫痫病!其实,癫痫病患者是否成就事业,与病情的影响并不大。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了癫痫的征兆,不必惊慌,不必恐惧,及早就医,正规治疗,只要有恒心,有耐心,一样可以叩响成功的大门。

这下,你不必纠结“似曾相识”是“奇妙的缘分”,还是“第六感应”了吧!

点穴——益智穴

不知有多少人艳羡过小说电视里的“点穴”神功,那“点穴”的一指禅过去,对方瞬间僵在那儿,动弹不得。不知有多少人幻想过长大后,一身白衣,一把长剑,行走江湖,用“点穴”神功去收拾那些狡猾的坏蛋,让他们动弹不得!

针灸里确实有一种用手指点穴治疗的方式,叫“指针”,也叫“指压疗法”,它的手法和“点穴”相似。尽管“点穴”是将穴位的功用扩大化了,但用手指按压相关穴位也能让人的经络疏通,气血流畅,精神百倍。图2-3中有几招可以益智的重要的穴位,看看你对这些穴位施行“点穴”术后,会发生些什么。

图2-3 百会、四神聪、上星、肩井各穴位位置

都是抑郁惹的祸

让生活继续,试着让自己忙起来,不要被“抑郁症”这三个字吓住。

抑郁,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情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抑郁是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期待成空。人生终究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所有的情绪,无论好坏,最终都将由你一个人面对。然而,持续恒久的抑郁容易让人摊上“抑郁症”。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患有抑郁症的人通常都心情低落,经常闷闷不乐,严重的甚至会悲观厌世,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经常多日闭门不出,甚至疏远亲友、回避社交;有的人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抑郁症的病因很复杂,与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它对人体会产生多方面的损害,主要有失眠、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还会令身体不同部位产生不适,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

抑郁症也会损害人的认知功能,长久自闭会导致人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减退,主动交流减少,问和答都比较困难,严重者无法顺利进行交流,部分患者甚至常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抗抑郁药物的维持治疗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有很大的作用,然而它并非万全之策。由于抑郁症会给人带来身心的痛苦,很多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时会不自觉地加大药量,仿佛吸毒上瘾的“瘾君子”,想要戒断对药物的依赖性,则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外部因素的支持,但并不是所有的抑郁都需要靠药物才能挺过来!要保护自己,预防抑郁症带来的危害,控制情绪就成了每个人必修的课程

暂时的“抑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无需惊慌失措,无需慌乱就医。很多人都曾有一段抑郁的时期,黎明前最是黑暗,有时候,坚持扛过去,就是柳暗花明。很多人用他们的经历告诉人们,暂时的抑郁是完全可以靠一个人的意志扛过来的!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一切才真正开始!(黎巴嫩,纪伯伦

今天再大的事,20年后都是小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生都是往事。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很多人都有过“抑郁”的症状。如果你凑巧赶上了“抑郁”的年头,那些事只要挺一挺,说不定就过去了;那些人只要狠狠心,说不定就忘记了;那些阴郁的情绪只要笑一笑,说不定就淡然了。让我们学会跟“抑郁”打个招呼,转身说再见。

抑郁症患者请不要对“抑郁症”上瘾,不要用“抑郁症”三个字将自己与现实隔离开来,沉浸到那似是而非的情绪里,躲在抑郁的阴影下,放纵自己,伤害自己。

被诊断为“抑郁症”时,也请不要大惊小怪或过分忧虑。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所经历的事,别人也经历过。你流过的泪、看过的日落、经历过的风沙,别人也曾经历过,你不是最特别的那一个,也不是最不幸的那一个。

如果生活对你开了玩笑,魔鬼过来握了握手,请不要因此放弃自己,所有的经历,都是一个过程,非原因,非结果。请不要让一时的低迷改变你的一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挺住!战胜那些让人抑郁的过往,不要让它们毁灭了自己!

抑郁症的饮食疗法

抑郁症,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种营养不良的表现!

临床对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的行为或念头。

目前研究认为,抑郁症基本上是一种营养缺乏症,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负责情绪的5-羟色胺和负责动机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太低有关。风靡一时的抗抑郁药“百忧解”正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提高5-羟色胺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其实饮食就可以引起5-羟色胺(“快乐战士”)的释放,它的前体是色氨酸,能靠蛋白质类食物提供(如鸡蛋、鱼、牛肉、豆类、坚果等)。1998年《柳叶刀》的一篇文章指出,吃鱼越多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越低,这让“吃鱼”与“如鱼得水”的情感美遇有了科学的证明。

关于减肥,你还需要知道些什么

很多人把肥胖的罪魁祸首归于“食物”,并期待通过节食来减肥。你可知肥胖与饮食并无太大关系,它的指挥部在下丘脑——那里有着管理你代谢平衡的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

人的机体有一个维持代谢平衡的系统,来保证内环境的稳态,这个代谢平衡系统的老大就是——下丘脑。它通过监控血液各种营养成分的水平,来调控人进食的数量以及身体代谢的速率。当血液内的营养成分(比如葡萄糖)减少时,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会发出肚子饿了的信息,当能量补充到一定量后,饱食中枢随即发出停止进食的信息。

如果你曾有过节食的经历,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机体总是想办法挫败你减肥的努力,当你经过艰苦的克制、严格的饮食限制,终于完成梦想——瘦下来后,一旦恢复自由饮食,极易引起体重反弹。可能你三个月坚持节食瘦下几斤,一周的自由饮食就会令你前功尽弃,甚至可能会更胖。

有些人迷信晚上不吃饭能减肥,而坚持一日两餐,晚上粒米不进。刚开始时,可能会瘦一些,一年以后也会慢慢回到原来的体重。如果有段时间你饮食过多,超过平时体重,回到正常饮食后,体重也能渐渐降下来。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体重总在一个水平上下波动。

这就是你身体代谢平衡的一个稳态值,如果你强烈控制自己的饮食,则有可能破坏机体自身的代谢平衡,而患上厌食症。临床上常常见到有些人为了减重过度节食,甚至不吃饭,而不吃饭往往不能协助降低体重,还有可能会增胖。反之,如果你放纵自己,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也会打乱代谢平衡,还可能患上暴饮暴食症。

不管怎样,通过过度节食来降低体重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也不是最简单的方法。

因为你胖不胖,终究不是饮食说了算。

推荐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为超重、肥胖者的治疗指南。

● 适当节制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坚持长期有效的体育活动。

● 行为治疗,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行为治疗、饮食与运动疗法联合治疗。

● 来自医生、家庭、配偶及肥胖患者之间的支持对于减重很重要。

戒烟,减少饮酒。

● 避免过度节食和短期内过度减轻体重。

● 药物减重不作为主要的减重方法。

● 手术减重不作为主要的减重方法。

● 针对不同的肥胖个体,设计不同的减重方案。

● 对于减重成功的肥胖患者应急性长期的随访观察,并鼓励患者,避免体重反弹。

特别能吃,怎么办

饥饿不停,健脾清胃,首推内庭。

如果你出现特别想吃、能吃,包括糖尿病饥饿感时,可以尝试下面的小方法进行缓解。

【穴位定位

内庭穴位置在足背,当二、三足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黑白相间处)。(如图2-4所示)

图2-4 内庭穴穴位示意图

【操作方法】

(1)点压内庭:患者二、三趾略微分开。用拇指指端用力点压内庭穴,以局部产生酸胀疼痛为宜,约10分钟。

(2)揉内庭:患者二、三趾略分开。用拇指指端点压内庭穴后,再用力揉内庭穴,以内庭穴酸胀疼痛为宜,约10分钟。

按摩内庭穴可以早晚各一次,也可以在饥饿感时按压。

头痛不是病,头痛是大病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

不少人认为头痛是小毛病,不愿到医院去接受治疗,而是简单归咎于压力太大、睡眠休息不好,忍忍就好了,或简单服用些止痛药物。

有的人却认为头痛是大病,并为自己的头痛紧张万分,寝食难安,八方求医,辗转于不同医院,做了全面检查还是不放心。

你知道吗?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极少有人可以幸免。

看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有“一代枭雄”之称的曹操。这样一位雄才伟略且文武双全的君主,却有一个终其一生都不能战胜的顽疾——头痛。

其实,在现代社会,头痛依然是困扰人们的“头等大事”。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就有报道,在工业化国家,70%的人都有过暂时的头痛,10%左右的人长期慢性头痛。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股市的潮起潮落、麻将桌上的一赌输赢、学习的高度紧张、工作的激烈竞争、电脑旁的坚守、长时间用脑等,都容易造成大脑疲劳,引发头痛。

有的人头痛起来像戴了紧箍咒,越勒越紧;有的人半边头痛,痛得恨不得将头劈成两半;还有的人头痛伴随呕吐、晕眩,畏光畏声。头痛就像个顽劣的妖精,行踪诡秘,让人捉摸不透。它有时玩玩闪电战,打得人们措手不及,各种计划一概泡汤;有时又搞起持久战,让人连续几天、几月甚至几年不得安生。

可以说,头痛真的是一件让人“十分头痛”的事。

那么头痛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可能是头部相关器官(如眼、耳、鼻、喉或颈部)的疾病;也可能是脑部的出血、梗塞、肿瘤、炎症;还可能是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发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高血压等的表现;抑或是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的头痛,如女性经期头痛、运动性头痛、冰激凌头痛等。甚至一些心理原因也会引起头痛,这类头痛往往找不到器质性的病因,被称为“心因性头痛”。

在头痛病患者中,只有7%的人可能有器质性问题,多数是与精神紧张、工作压力、情绪抑郁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功能性头痛。这种功能性头痛常见的有“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诊断。至于发病机制,目前学界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与头部血管收缩和扩张不平衡有关,有的说与内分泌失衡有关,还有种说法,认为与脑子里一种化学物质5-羟色胺能神经元异常有关。

很多情况下,头痛只是一个短时间的局部不适,或者是某些轻微疾病(如感冒)的症状,但是问题在于普通人往往无法分辨哪些头痛不要紧、哪些头痛会有潜在的威胁。

事实上,并不是头痛越剧烈,疾病就越严重。一般来说,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引起的头痛最剧烈,有时神经官能症的头痛也比较剧烈,疼得恨不能撞墙,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也可引起剧烈的头痛。这类头痛虽然来势汹汹,其病因却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认清它的本质,正确处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相反,对于那些可能潜伏着严重疾病(如脑肿瘤、脑血栓)的头痛,往往只有轻微的不适感,而脑肿瘤引起的头痛却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表现较轻或仅为中度。

如果你头痛并伴有以下症状,请务必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 伴有发烧;

● 伴有意识模糊或温觉、触觉等丧失;

● 局限于一只眼睛、一只耳朵或一个特定区域的头痛;

● 头痛和呕吐(不论同时出现或是先后发生)多日仍不见好转,或伴有醉汉般走路不稳,或伴有一边的臂、手、腿无力;

● 平时没有头痛的60岁以上的老人,头痛反复发作;

z 中年或老年人,在生气或用力(咳嗽、大便等)后,或在日常生活(吃饭、做家务、开会等)中,首次突然头痛。

这些情况出现后,切忌麻痹大意,以免造成大错,遗憾终生。

一句话,头痛无大小,关键在区分!

分经治头痛

“头痛属太阳病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侧。”(《冷庐医话》)

在针灸理论中,根据经络循行部位的不同,头痛被分太阳头痛(后枕)、阳明头痛(前额)、少阳头痛(两侧)、厥阴头痛(巅顶)。临床上常常分经取穴治疗头痛。

太阳头痛在后枕部,头痛连及项背,有拘急收紧感,多因受风寒感冒而起。可选天柱、风池、列缺、后溪、昆仑等穴位进行点按、针刺或艾灸治疗。

阳明头痛,在前额及眉棱骨处。主要由胃肠道原因引起(如便秘),治疗上多选上星、印堂、中脘、足三里、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或兼胁痛,多由情绪或劳累引起,针灸选穴主要取丝竹空透率谷、外关、阳陵泉、足临泣。

厥阴头痛,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可伴干呕、四肢冰冷。这种情况出现时,找找百会、四神聪、太冲、肝俞吧!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当左眼皮和右眼皮跳起来的时候,你会不会满心憧憬或满怀忐忑地等着财运或霉运的降临,却根本没有把“眼皮跳”与“疾病”联系上?

“左眼皮跳跳,好事要来到,不是要升官就是快要发财了……”这首歌旋律欢快,朗朗上口,在大街小巷甚为流行。

的确,大多数人认为左眼皮跳,就预示要发偏财运了,而右眼皮跳,恐怕就有小灾小难要发生了,人们甚至特意将很多事情都对号入座,简直笃信不疑。有无数的现代人在疲劳得眼皮跳时也总会想起这句话,可是心里也会掠过一丝丝紧张和犹疑——如果真的能预兆吉祥倒也罢了,但万一……至少,不会是生病了吧?

那么,这眼皮跳,究竟是为何所来?

事实上,“眼皮跳”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报警器——是疲惫的表现,某种疾病的先兆,它与吉凶没有任何联系。

对绝大多数单纯眼皮跳的人来说,最常见的原因是用眼过度、劳累或精神过度紧张。比如面对电脑的时间过长、在强光或弱光下用眼太久、考试前精神压力过大,等等。当然,身患感冒、发热、贫血或烟酒过度,也常会出现眼皮频繁跳动。眼睛本身的疾病,如眼睛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眼内异物、倒睫、结膜炎、角膜炎等也可导致眼皮跳,这种眼跳通常只限于一侧的上眼皮或下眼皮。部分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它同吉凶祸福联系在一起,反而加重了个人的心理负担或病情,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

有时候,眼皮跳一跳就过去了。可是,有的人眼皮却跳得越来越频繁,毫无停止的趋势。几个月甚至一年后,嘴也开始配合着抽动,甚至会抽动到眼睛睁不开,嘴角斜歪,直至“面目狰狞”的不堪状态。难道这真的是应了“右眼跳灾”的魔咒?

现实中,这种“面抽眼跳”的现象并不仅局限于所谓的“灾侧”——右侧,有的人出现在右侧,有的人却出现在左侧,有的人甚至双侧都有症状,这该怎么解释呢?

医学上,这种“面抽眼跳”的症状有单独的病名——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如图2-5所示)

图2-5 面肌痉挛

我们来深究一下神经解剖学。人的头面及眼、耳、口、鼻、舌部的肌肉活动由大脑发出的12对颅神经来支配。大家都知道,眼睛的构造非常精巧,甚至在薄薄的皮肤内层,还有着肌肉和神经。眼皮内有两种肌肉,一种叫眼轮匝肌,形状像车轮,环绕着眼睛,当它收缩时,眼皮就会闭合,这种眼轮匝肌受面神经(大脑发出的第7对颅神经)的支配。而另一种眼皮肌肉叫提上睑肌,当它收缩时,眼皮就会睁开,这种肌肉受动眼神经(大脑发出的第3对颅神经)的支配。在正常情况下,睁眼、闭眼都受大脑神经的严格支配。

一旦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的分支)受到某种外来因素的刺激,它就可能不听大脑的指挥而自主行动,使眼轮匝肌产生反复的收缩,甚至痉挛或颤动,人们就会明显感觉眼皮在不由自主地跳动,这就是眼皮跳。所以眼皮跳不是祸患将至的先兆,而是面神经的不正常活动引起的。(如图2-6所示)

图2-6 面神经是脑干发出的第7对脑神经

当然,除了眼轮匝肌外,面神经还支配整个面部的表情肌。当眼皮跳逐渐发展为脸部肌肉抽搐时,则表明面神经的主要分支或主干受到刺激,颅内或面神经出颅后的起始处可能是病变部位。大脑的肿瘤、脑部行走异常的血管或血管瘤会刺激面神经根部,使面神经异常兴奋,并出现肌肉抽搐。(如图2-7所示)

图2-7 面神经在面部走形(www.xing528.com)

所以,眼皮跳与吉凶毫无联系,我们也不应该把它当成是“财”或者“灾”的征兆。对于绝大多数因眼肌疲劳、精神紧张等生理性原因导致的眼皮跳动,通过放松压力、适当休息便能得到恢复。就像打喷嚏是感冒的前兆一样,即使是生理性的眼皮跳动,多数也是在向你发出讯号,“你已经用眼疲劳了”。如果眼皮跳动持续时间长、幅度大,并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甚至波及整个面肌痉挛,就可能是病理性的,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或先期症状,我们就不能置之不理,要以科学的态度恰当应对,及时到医院就诊。

眼力训练

曾见一老人,年过八十,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目光深邃,炯炯有神。自愔其有过人的养生之道,问之,其倾囊相授。他的炼眼法就两招——点压穴位,转珠定睛!

如图2-8所示,眼睛周围的穴位图密布: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每天点压按揉30次,有酸胀感为止。

图2-8 人眼穴位示意

转珠定睛,简单地说,就是转眼睛,头正腰直,眼睛微闭,眼珠上提,到极限后慢慢向右,水平到达极限后停止片刻,再向下,到极限后微停,再向左,让眼珠在眼眶里以最大的弧度转圈,如此周而复始,顺时针转36次后再逆时针转36次。朝夕做两遍,或者用眼劳累的时候训练,日久效果奇佳。

“返老还童”的秘密

你的周围如果有这样的“老小孩儿”,如果发现他十分健忘,性格变得古怪,行为变得幼稚,请你不要天真地以为是“返老还童”,或轻描淡写地认为只是“老糊涂”了,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请尽早带他们就医,尽早接受治疗。

“我的美国同胞们,最近,我被告知,我成为美国数百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一员。得知这一消息后,南希和我必须作出决定,是把这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个人私事,还是该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现在我开始走上生命日衰的途程。但美国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谢谢,我的朋友们,愿上帝赐福于你们。”

这是1994年11月5日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美国前总统里根向世人亲笔书写的公开信。10年后,这位93岁的老人在家中病逝。

那么,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这是一种老年人的脑部疾病,是脑细胞的急速退化,而不是正常的衰老过程。脑细胞退化使脑部功能逐渐减退,会导致智力减退,情感和性格发生变化,最终严重影响生活能力。1906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勒斯·阿尔茨海默首次记录了这类患者脑部的微观变化,医学界就把这种疾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种“高大上”的疾病,也不要以为这种病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这种疾病民间俗称“阿尔茨海默病”。据统计,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的患病人数已超过500万,占据全世界所有患病人数的1/4左右。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患有此病,在85岁老人中,每三至四位就有一名罹患此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其患病人数也逐渐扩大,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甚至威胁其生命的最严重疾病之一。

这么常见的疾病却经常被我们忽视。因为它起病隐袭,发展缓慢,早期不易被察觉,当一些危险信号出现的时候,我们单纯地认为那是老人“老小孩儿”的表现。俗话说“小小孩儿,老小孩儿”,老人年纪大了,性格越来越像个孩子,不少人以为这种“返老还童”是健康长寿的征兆,我们还将其形象描述为“鹤发童颜”。但是,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返老还童”其实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早期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十分“狡猾”,经常躲过你敏锐的双眼,它偷偷地蚕食老人的智慧,慢慢填平他的深邃,让他的行为举止变得肤浅而幼稚。有人把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总结成“四个不”:

● 记不住事,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减退,尤其是刚才说的话会忘得一干二净;

● 算不清数,即日常生活中很小的账目算不清或不会算;

● 认不得路,离家稍远就会找不到家门;

● 说不清话,表现为思维贫乏,言语单调,有时自言自语或反复诉说某件事情。

这样的“老小孩儿”能记得年幼时翻邻居家的篱笆墙偷果子吃,记得年轻时穿军装上战场冲锋陷阵,却记不住早上吃过的饭或刚刚讲过的话,经常“丢三落四”,什么事“扭头就忘”,能把水壶烧干,把饭煮糊。“唉,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啰。”我们还常常这样打圆场。

仅仅只是因为老了,记性差了么?

有专家把人的记忆力比作挂衣服的钩子。一个钩子也许可以挂一件、两件衣服,但是事情太多,一下子挂十件,衣服可能就会掉下来。正常人在压力太大、事情太多时出现“记不住事”的状况就是如此,但是通常事后会想起来。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却是钩子越来越少,新衣服来了,无钩可挂(近事记不住),但以前挂的衣服还在(记得往事)。随着病情的加重,越往后,则会发展到原本挂着衣服的钩子掉了,衣服也随之掉了(远记忆亦消失)。像中重度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连家人都不认识,甚至会在家里“迷路”,找不到厕所在哪儿。

你的周围如果有这样的“老小孩儿”,请尽早带他们就医,尽早接受治疗。这样的他们,应该得到孩子般的照顾。

遗失了的东西可以重拾,忘记了的过去可以重新记起,可是,因为疾病而丧失的本性却难以恢复。爱护大脑,任重而道远。

铝与痴呆症

近年来,一些有关动物、人体研究的资料表明,铝是一种慢性神经毒性物质,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多种功能,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

英国的流行病学研究学者们发现,在自来水中含铝浓度较高的地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较高。

曾经有一段时间,接受过肾脏透析治疗的患者大多会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后来调查发现在透析时从设备中混入的微量铝元素是元凶。

很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铝含量高于平均水平。而给他们服用铁质后,症状得到了减轻。

如果你不想变成阿尔茨海默病,那么,记得抹去“铝锅、铝饭盒、铝灌装啤酒”。

鼻子不灵、爱便秘——帕金森?

1996年,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曾经3次获世界重量级冠军并22次获得拳王称号的穆罕默德·阿里出现在火炬台上,当这位昔日的拳王全身颤抖着、摇晃着、极其艰难地点燃奥运圣火的时候,他成为了全球观众视线的焦点,和他一起成为焦点的还有一个疾病的名字——“帕金森”。

1996年春天,享誉全球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帕金森病在北京病逝。这位摘取数学皇冠、证明了“1+2”的科学家始终没能战胜医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他常常幽默地说:“哥德巴赫一个,帕金森一个,一加一等于二。”

帕金森病即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起病的原因是中脑部位“黑质”的脑细胞过度变性老化,导致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分泌不足,其含量显著减少,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运动减少、肌强直、震颤和姿势步态异常等。

图2-9 帕金森病病变位置在中脑黑质

帕金森病古来有之,我国古代医书中很早就有对该病的描述。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有“金牙酒”治疗“积年八风五痉,举身蝉曳,不得转侧,行步跛蹙,不能收摄”等病症,这些特征很像帕金森病所出现的动作迟缓和步态障碍。金朝《儒门事亲》记载一病案:“新寨马叟,年五十九。……病大发,则手足颤掉,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根据病案所载,老年男性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震颤伴有随意运动障碍和忧郁色彩,考虑为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最大。

据统计,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以上,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已达400万~600万,位居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第2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帕金森病的病程较短,3~5年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后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出现痴呆。

很多人一想到帕金森病就会想到“手抖脚抖,行动迟缓,走路向前冲”,其实,帕金森病在出现这些症状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前就有一些其他表现了,只是你可能从来没有把他们与之联系起来。

如果你已近中年,你或者你的长辈出现了“第三感剥夺”——嗅觉丧失:鼻子不灵了,对着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自己却硬是闻不出什么香味来;或者门前的小院以前香气扑鼻、芬芳四溢,现在只能享用视觉美色——花团锦簇,远嗅近闻也闻不到花的馨香。

鼻子闻不到气味就像耳朵听不到声音一样,大意不得。如果你没有耳鼻喉的疾病,也没有重度感冒,那么请你警惕帕金森病!

你也许很难相信,帕金森病最早的症状是从鼻子开始的。科学研究发现,嗅觉减退往往在肢体抖动、动作迟缓等运动症状出现前3~7年即已表现出来,是目前最受重视的帕金森病早期预警信号!

前文提到,出现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脑部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分泌不足。而位于嗅球表浅部位的细胞正是以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的,并且能够很敏感地感知多巴胺的缺失,成为多巴胺的敏感开关。因此,科学家们把嗅觉减退作为帕金森病早期的一个预警信号。

此外,便秘也是不可忽视的帕金森病预警信号!

如果你长期便秘,蹲在马桶上,感觉肠道严重堵车、肛门收费站不堪重负的话,除了消化道本身疾病要考虑之外,请你警惕帕金森病!

你可能觉得便秘和帕金森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便秘为什么是帕金森的信号呢?

一般来说,每天大便少于一次就算便秘。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70%~80%帕金森病患者有便秘的烦恼,甚至是顽固性便秘。研究发现,便秘者比平均每天排便一次者,患帕金森综合征的几率要高出 2.7 倍!

很多帕金森患者甚至在典型症状出现前十几年就已经存在便秘。“便秘”与“帕金森病”联系的铁证还在于神经生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便秘和中脑黑质神经元(分泌多巴胺)变性有很大的相关性。神经系统变性会引起肠蠕动时间明显延长、结肠运输延迟,从而导致便秘。

所以,鼻子不灵、爱便秘,请不要忽视帕金森病!如果出现这些所谓“临床前期”的预警症状,我们要积极就医,完善基因或化学标记物的相关检查,尽早确诊并接受治疗,保护神经细胞,延缓其变性老化,推迟帕金森运动障碍出现的时机,安享晚年桑榆之乐!

便秘克星

润肠通便的支沟穴——气虚型便秘的克星。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粗粮蔬菜减少,肉食增多,慢性功能性便秘日渐增多。不光是中老年人,现在的很多青少年也都经常性便秘,皮肤暗沉,脸上痘疹不断。便秘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令人难以启齿而又需天天面对的烦恼。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症状,常表现为排便费力,欲便不得便,或艰涩不畅,胸胁痞满,腹部胀痛,嗳气(中医名词,俗称“打饱嗝”、“饱嗝”) 频作。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与脾、胃、肾有密切关系。

选用支沟穴(如图2-10所示)治疗此症,可在晨起点按或拍打支沟穴,也可在略有便意前加重按此穴,效果显著。

图2-10 支沟穴取穴示意

脑卒中离你有多远

“脑卒中”也称“脑中风”,给人带来的影响相当于人体发生了“强烈地震”,而各种前兆就像是震前的白光,成为预警信号。

当你在刮胡剃须转头时,手臂突然失去握力,刮胡工具落地。

当你用筷子夹住那一块你早已看好的美味时,手臂突然不受控制,美味划出你未预知的曲线。

当你张口说话时,突然感觉舌根部僵硬,舌头胀大,言语笨拙,含混不清。

当你仰头喝水时,突然出现呛咳、吞咽困难。

当你看东西时,一只眼睛忽然视物不清,或视物双影,眼前黑点,甚至看不见。

当你总是觉得一侧面部、手臂、指头麻木、僵硬不适。

如果这一切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仅有几秒钟或几分钟,来去匆匆,不留痕迹,犹如微风轻拂,风过树静一般。你笑笑,“怎么回事,今天是不是喝醉了”,你侥幸这也许是一时的错觉。

如果你,年龄大于6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有房颤、冠心病,吸烟酗酒、肥胖少动,睡觉严重打呼噜,那我要亮出一张红色警告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图2-11所示)

图2-11 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卒中先兆,民间叫它“小卒中”、“小中风”、“微风”等。那么什么是脑卒中?祖国医学对此定义:“卒中,即中风……一作猝中,又称卒中风。因中风系猝然发生昏仆、不省人事等症,故名。”简而言之,脑卒中,就是指向大脑输送氧气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血管发生阻塞或破裂,导致它所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局限性功能损害,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前者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最常见,占脑卒中2/3以上,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如图2-12所示)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如果脑血流量中断,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5分钟后出现不可逆损伤。大脑和血管的关系就如同电灯和电线,电线对能量传递的中断会使得大脑的生命之光黯然失色。脑细胞缺血死亡,会让大脑丧失对身体机能的控制,以致无法控制人体感觉、运动、言语、吞咽、平衡等功能,所以脑卒中后会出现手脚麻木、半身不遂、舌强言謇、饮水呛咳、头晕猝倒等表现。由于死亡的大脑细胞无法替换,脑卒中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永久的。

图2-12 脑卒中的两种临床表现

脑卒中有着“三高一重”的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危害严重,在中国已成为第一死亡原因,它也是导致世界人口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请看一组数据: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可能罹患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1人因脑卒中永久残疾。纵观历史长河,有多少伟人征服了全世界叱咤风云却丧命于脑卒中,有人甚至感慨:脑卒中,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位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巨头最终败在了脑卒中手下,三位硬汉全是因为脑卒中死亡的。(如图2-13所示)

图2-13 三巨头均亡于脑卒中

革命导师列宁、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因为脑卒中死亡;艺术大师卓别林、徐悲鸿、刘海粟因为脑卒中死亡;甚至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先生,也在2006年世界卫生大会召开的前两天突发脑卒中,救治无效去世。

谁也不想与“脑卒中”撞个满怀!据统计,75%的脑卒中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约40%患者留下重度残疾。试想一位体格强健、挥斥方遒的风云人物,突然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该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其实,脑卒中虽然来势凶猛,却是有预兆的,就像“山雨欲来”必定有“风满楼”,这些预兆正是我们开篇所提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小卒中。小卒中的症状转瞬即逝,发作时间很短,有的持续几秒,有的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一般都是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没有任何后遗症。很多人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症状消失了就好了,却不知小卒中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如果错过了及时预防的时机,很可能导致脑卒中。

古人说:“故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据统计,小卒中发生后,50%患者5年之内至少发生一次脑卒中,如果诊治不当,其中10%脑卒中发生在小卒中发作之后的90天之内。

因此,一旦这些具有特征性的警报鸣响,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抓住稍纵即逝的宝贵时机,才能有效地阻止脑卒中的发生。(如图2-14所示)

图2-14 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脑卒中警报一旦拉响,请不要视若无睹,要抓紧时间就医,切记“时间就是大脑”!及早诊治,明确脑血管情况,配合医生予以适当的处置,将这个可怕的病魔扼杀在摇篮状态。

为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我们平时饮食中要注意限制脂肪和糖的摄入,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取。香烟中的尼古丁会造成血液黏度提高,加速血小板的聚集和凝固,加剧缺血症状,而过量喝酒本身会直接杀死脑细胞,所以我们还是要远离烟酒。

除了饮食,多运动、勤梳头、好心情、善起居也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小卒中”的警报一旦拉响,就意味着跟过往生活方式的“绝交”正式开始!

梳头的魔力

“千过梳头,头不白。”(《诸病源候论》)

“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自然祛风明目矣。”(《摄生消息论》)

很少有人能想到梳头也是一种保健方式。

头为诸阳之汇,十二经脉、一百五十多个穴位以及十几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如图2-15所示)

图2-15 头正中线是督脉,两侧分别是膀胱经和胆经

梳头也是“针灸性”刺激头部穴位的一种方式,属经络按摩。平日以牛角梳(或木梳)替代小银针,从额头的发际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坚持50次以上,能疏通十二经脉,使气血流畅,起到调节大脑神经功能、醒脑提神、聪耳明目、预防疾病的效果。

【专栏】突然昏倒怎么办

低血糖、脑血管病变都是昏倒的祸首,都有可能演出一刹那“扑通”的悲剧。

一个老人走在你的前面,走着走着,突然双脚发软,躺了下去;

一个朋友在你身边站着,站着站着,突然向你的方向扑倒过来;

也可能是你坐在那聊天,突然“扑通”一声响,一个人僵硬地倒了下去,周围乱成一锅粥……

这种“突然昏倒”被称为晕厥。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晕厥与昏迷不同,昏迷的持续时间较长;晕厥和休克也不同,休克时血压下降,但意识相对完好,晕厥则会出现意识障碍。造成晕厥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脏血液输出量下降或心脏停搏、突发性剧烈的血压下降或脑血管暂时闭塞。出现晕厥后,患者会突然摔倒、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尿失禁,但是一般无抽搐症状。

造成晕厥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反射异常(如排尿性晕厥,顾名思义,人在排尿时突然昏倒,多发生于20~30岁的男子以及少数老年人身上);由卧位转为立位,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头位突然转动时,出现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失血、闷热、疲劳等外部刺激因素导致的晕厥。

不管哪种诱因导致的晕厥,都与脑组织血流量下降有直接关系。大脑血流量由心脏排血量、脑组织灌注压和脑血管床阻力决定。心脏排血量降低之后,大脑血流量会相应减少,而大脑的自我调节功能可以保证血压下降到70毫米汞柱的情况下保持脑供血。但是,部分人对血压变化也很敏感,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当大脑血流减少到正常值的40%时,维持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意识丧失,反应能力完全丧失。

不要小看这一倒,尽管它可能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但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夺走人的生命。

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你是不是已经被“惊讶”震住,回不过神来?

或是撕裂着嗓子喊“救援”?

或是箭步飞上前去,开始“人工呼吸”的前奏?

还是气定神闲地在一边慢慢等着,等他醒过来?

若晕厥者处于平躺位置,体位不会阻碍脑部供血,脉搏比较有力,呼吸加深加快,他的意识会逐渐恢复。此时,你可以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等,使其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相关医疗救助没法尽快赶到,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血。放血疗法源自《黄帝内经》,原文中对其有诸多详述:

“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素问·血气形志篇》)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灵枢·热病》)

“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黄帝内经》)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现代著名中医针灸专家杨介宾在论治急症时,阳证实证者以刺血为大法,泄热豁痰,开窍醒神,救生命于垂危。对于突然昏倒的人来说,千万不可颠簸搬动他。因为过度的震动摇晃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若医疗救护赶到,则应迅速护送患者去医院抢救。

台湾老中医的放血救命案

台湾的夏伯挺中医师早年有一个亲身试验的放血救命案。

当时他在台中逢甲学院任教,有天上午正在上课,一位老师跑到他的教室,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夏老师快来!主任中风了!

他立刻跑到三楼,看到陈幅添主任,气色不正,语意模糊,嘴也歪了,很明显是中风了,便立即请工读生到校门外的西药房,买来一支注射用的针头,就在陈主任十个手指头上直刺。等十个手指尖儿都见血了(豆粒似的一滴),大约几分钟以后,陈主任的气色就变过来了,两眼也有神了,只有嘴还歪着,他就拉搓陈主任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红,就在左右耳垂之处,各刺两针,待两耳垂都流出两滴血来,奇迹就出现了,大约不到三五分钟,陈主任的嘴形恢复正常了,说话也清清楚楚了。

之后,夏医生等陈主任坐了一阵子,喝了一杯热茶,才扶他下楼,开车送到惠华医院,打一瓶点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出院回学校上课了。一切照常工作,毫无后遗症。

备注:此法用于尚无医疗救助的环境下,需要很有经验的中医医师操作,如果条件允许,尽快送入医院请专业医师治疗处理是最好的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