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霉菌病(mucormycosis)又称藻霉菌病。是根(毛)霉菌属中某种霉菌所引起。本菌毒性不大,但一旦感染,便有高度的侵入性。全世界均有发生,多流行于印尼和非洲。我国虽属罕见,但可致命。临床分有“鼻脑型”、“肺型”、“肠胃型”及“播散型”。多发生于严重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约占40%),其他为白血病,肝肾功能衰竭和灼伤的病人,口腔损害仅见于鼻脑型患者。
(一)临床表现
1.口腔损害
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硬腭部,且腭骨也常受累。损伤黏膜先表现为潮红,进而因病原菌在动脉肌层上繁殖而形成栓塞,黏膜呈缺血性片状坏死,而呈现灰色痂覆盖的干性坏死区,死痂脱落,继而形成广泛的溃疡区;对大片状黏膜坏死,而周边黏膜无明显充血水肿及疼痛者应警惕此病;另外也有肿瘤样肉芽组织增生的描述。
此菌首先侵犯鼻腔,因菌栓形成,致组织缺血性坏死而出现暗红色带血腥味的鼻涕,随后鼻中隔坏死,并波及到鼻窦、眼眶及颅内,招致鼻窦炎、眶周蜂窝组织炎及脑膜炎等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2.皮肤损害
通常为播散性毛霉菌病的一种表现,可累及皮肤各层。原发性皮肤毛霉菌病是因外伤、手术或使用污染的绷带时将病原菌植入皮肤和皮下组织而引起的。皮损可为丘疹、斑块、脓疱、溃疡、皮下结节、隆起性红斑或进行性增大的皮肤梗死性结节性红斑,可达数厘米,边缘有一苍白圈,可有坏死、焦痂、中心溃疡和糜烂。患处常无痛,很少有系统性体征和症状。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www.xing528.com)
本病不易诊断,有的来不及诊断患者则已死亡。诊断除临床表现外,在病变组织中可查见菌丝体及大量无节菌丝。用PAS染色法易找到。应与恶性肉芽肿、梅毒树胶肿鉴别。
(三)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两性霉素治疗没有高效,且用药一个月方能见效。用量、方法见念珠菌病章节。
局部处理:可试用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混悬剂外用。
上颌窦开窗引流及消除口腔内坏死组织,以期减缓病情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