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病毒类(papovavirus group)属抗乙醚性DNA病毒,此类中某些病毒具有致癌性。兔和牛为乳头瘤病毒,老鼠为多瘤病毒及猴为空泡病毒,在人类,只有疣或乳头瘤病毒。特征是生长缓慢及在细胞核内复制,当病毒在上皮棘细胞层内可促使细胞核增生而形成疣状损害。这类皮肤病中有口腔黏膜损害的有寻常疣和扁平疣、尖锐湿疣等。
一、寻 常 疣
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是人类疣病毒感染所致的高起的圆形有粗糙角质性疣性物,可发生皮肤或黏膜的任何部位,谓之普通疣,又叫寻常疣,俗称“刺猴”或“猴子”。其传染力不强,可自体接种,另外,按皮肤损害的特殊表现,还有丝状疣和指状疣2个类型。本病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时期,口腔黏膜上的寻常疣虽可遇到,但不多见。
(一)病因
属DNA类的乳多孔病毒,电子显微镜下是呈球形,疣组织滤液接种于正常皮肤,可发生寻常疣,但实验室培养接种尚未成功,因人群血清中常有疣病毒抗体,故其传染性不强。
(二)临床表现
1.口腔损害
常继发于皮肤损害,但其发生率不及皮肤患者的1%,但也有独立出现口腔黏膜者。
损害初期为粟粒大之扁平圆形微高出黏膜角质状丘疹,表面平滑,半透明且略带光泽,质软,色较黏膜略淡,此称原发性损害,在唇红部者较易发现它,如在口内则无角质状表征。但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故早期常常被忽略,往往是在附近有皮肤损害或因作过疣的切除术后,方考虑到本病的早期损害。原发损害历程数周即可形成绿豆大小的较柔软有蒂或无蒂的圆形或圆柱形、乳头状赘生物,表面有角质状粗糙面,有时顶端出现丝状突起,基底部无浸润,其色多为污白色或灰色。而与黏膜颜色迥然不同,多为孤立发生,彼此融合甚少(图3-34A)。然而,也有一个成熟疣的周围绕有多个星形疣的情况,这在唇红部者最典型。
当疣发生在唇内侧,舌体及腭部等口内黏膜者,因唾液或水汽的存在,疣状物通常呈浸渍状血色或污白色。疣体呈肉赘状或乳头状而状似乳突状瘤。由于疣含有丰富的血管,创伤后可引起活跃出血,这与乳突状瘤不同。
另外作者遇见一例指甲大的,囿于为“钝头”,表面呈花蕊状,按“唇癌”予以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组织呈典型的疣状结构,方予确诊,这一教训值得记取。
疣通常为1~2个,笔者所见最多为3个,孤立分布于下唇红部及近口角的颊黏膜上,大小一般在0.3cm内。如同时发生相对应的上、下唇红部黏膜上者,此可称“接吻疣”。因有碍美观、异物感和不适感及对癌症的恐惧,故而患者一般就诊较早。发生于腭部黏膜者,常是有咬指甲习惯而招致接种传染。总的看来口内黏膜损害似乎明显少于唇红部,这可能是因为自体接种和感染机会少的关系。
2.皮肤损害
开始为针头大小,半透明,平滑而带光泽的坚实角质样丘疹,逐渐增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椭圆形,表面粗糙的乳头状突起,呈污秽的棕色,灰色或黑色,疣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通常为数个(图3-34B),也可多达数十个到上百个。当疣发生于甲的边缘时,称甲围疣并向甲板下蔓延,治疗较困难。另外,在口角及颜部等处损害表现色泽近似皮色为柔软的,细而长的丝状样突起的疣状物,此即谓丝状疣。头皮及手等部出现大小为豆粒,另有几个指状突起,顶部突起可互相合拢,基部往往狭细状似含苞待放的花朵,此即谓指状疣。指状疣也可出现于颜面部。
(三)组织病理
表皮过度角化。在增厚的角质层中,混杂有角化不全的细胞,棘细胞层增厚,有乳头瘤性改变,棘细胞层浅部及颗粒层的细胞往往成群发生空泡,其核收缩变形,细胞棘不明显,真皮内有轻度炎性改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的典型表现易于诊断,当罕见有全身损害时,应与疣状皮肤结构不良,肢端角化病鉴别。口腔黏膜疣需与乳头状瘤鉴别,可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检查鉴别之。
(五)治疗
1.手术疗法
局麻下切除黏膜疣是主要治疗手段,但个别病人有复发及有接种增多的情况,我们体会:手术要在病损外周正常黏膜0.2~0.3mm处切除,同时切勿提夹疣组织,以防疣组织沾污而被接种。
2.物理疗法
多功能电子治疗仪,局麻下碳化,效果甚佳。
3.激光疗法
是目前常用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对唇红部疣最实用,但口内疣应用,有时感到不便。
4.药物疗法
强碱疗法:可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配研制成软膏外用1~3d一次,涂敷于皮损处或将上药之一配制成糊剂,密封于瓶中,用牙签沾点疣上一次即可,但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正常皮肤。
4.水杨酸疗法(www.xing528.com)
常用40%水杨酸硬膏外用。
5.注射疗法
于疣的基底部位注射维生素A,或95%酒精或无水酒精0.2~0.3mL。后者注射应注意剂量和深度,以防皮肤坏死或因剂量不足而疣难于枯死。
6.其他
对于黏膜疣只用手术及激光治疗即可,其他治疗方法不宜采用。
(六)预后
预后良好,但有的治疗后多次复发。有的病人则有自愈倾向。
二、扁 平 疣
扁平疣(verruca planae)又叫青年扁平疣,是人疣病毒感染所致,为多发或成群的芝麻或米粒大小的光滑的扁平丘疹。特别好发于颜面,口角及手背等处,口腔黏膜偶有同样病损。
(一)病因
在电子显微镜下扁平疣与寻常疣的病毒形态完全相同,固此它们可能为同一种病毒或十分近似的病毒所引起,而二者临床表现不同,可能和发生部位及个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1.口腔损害
病损多在唇红部及唇红缘处,其为针尖至芝麻大之圆形扁平丘疹,微高出黏膜面,表面光滑,略带腊样光泽,呈淡棕褐色,周界清楚,中央无脐凹,数目可不断增多,作者见最多一例有六个,其可互相融合而增大,原发性丘疹随病程延长而颜色加深,一般无明显自觉不适,应指出当唇红部出现损害,往往是继发于口周皮肤损害,这可能咬唇接种而致。本病有自愈倾向,愈后不留疤痕,有的病人则有再发情况。
2.皮肤损害
由针头到黄豆大小高起皮肤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角形,显著突起者则呈圆顶状,其颜色为淡褐色,褐色或为正常皮色。损害呈多发性而骤集成群分布,固搔抓自体接种扩散而呈线状或串状排列,皮疹可从几个到几百个不等,随病程皮疹可增大到黄豆,有的互相融合可更大,多发于颜面、胸等部(图3-35),特别好发于口周及手背,病人有轻度瘙痒或无明显不适,有时可合并寻常疣。
(三)组织病程
角化过程和棘细胞层增厚,但没有角化不全及乳头瘤样改变,颗粒层也可见肥厚,表皮细胞有显著的空泡性变,真皮内无特殊变化。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损害,好发部位易于诊断。在其融合堆骤及线状排列时,应与疣状痣、扁平苔癣等鉴别。
(五)治疗
目前尚无确定性杀疣病毒的药物。可选用下列方法:
维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1日1次,10~15d为1疗程,或10%水杨酸铋油剂2mL,肌肉注射,每周2次,4~6次为1疗程,本品属重金属制剂,有一定毒性应予注意,现已很少采用。
板兰根注射液4mL,肌肉注射1日1次,10~15d为1疗程。
内服氧化镁(magnesii oxydum)或乌洛托品(vrotropin)0.5~1.0g,1日3次,本品无抑制疣病毒的作用,有时能生效,作用机理不明。
(杨 艳 陈建钢 管泽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