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组特刊报道谈编辑的策划能力
2008年是沈阳晚报组织小读者走遍十大名校夏(冬)令营(以下简称“夏令营”)的第十年。为了梳理和总结这十年的不凡历程,沈阳晚报于3月3日推出了《芬芳十年》纪念特刊,分为组合式的五个选题——历程、表情、见证、庆典、展望。按照特刊要“非常创意,非常大气,非常精彩”的标准来衡量,这期特刊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但从做出新彩,掘出新意的角度来看,本期特刊在夏令营这一教育“老题”上做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就此,谈一谈编辑的策划能力。
一、编辑的策划能力至关重要
现在的报纸竞争,比的是观念,拼的是策划,这已成为所有媒体的共识。关于编辑的业务能力,过去一直仅仅理解为“六会”:会选稿、会改稿、会制标题、会组版、会画版、会校对。笔者简单地将这“六会”概括为“动手”能力。随着新闻事业竞争愈加激烈,特别是在媒体不断需要创新求异的情况下,一个编辑,如果仅会“动手”不会动脑,不能想点子,也就不能给报纸和读者以更新、更深的东西。因此,编辑必须变“动手”为“动脑”,变加工型为策划型。正所谓:不怕记者没稿子,就怕编辑没框子,报纸要想创新,编辑必须觉悟。策划能力对于一个编辑的重要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为推新闻精品。现代传媒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新闻经营。所谓新闻经营,是指对新闻的社会效益的经营,即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最能体现创新思维,最能反映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富挑战性,也最出新闻精品。精品是新闻的生命线。“精品新闻”、“精品栏目”越多,吸引的读者也就越多。同一题材,如果有不同的策划力度和取向,新闻的“响”度会迥然不同,读者的喜爱程度也大相径庭。
二为做深度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新闻的实效性”而不仅仅是“时效性”。也就是说,在经历了最初的速度竞争之后,媒体的竞争实质是谁能提供更详尽的事实。而深度报道从确定主题到组织采写再到版面设计,无不需要编辑的精心策划。
三为丰富版面内容。新闻宣传报道基本上属于编辑的规定动作,而自选动作往往既能开拓报道题材,也能丰富版面内容。自选动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就是媒体结合自身特点搞的一些社会性、新闻性较强的活动。因为,它们能增强受众的兴趣。沈阳晚报策划和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及报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可读性和参与性,受到了读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其之所以成功,与编辑的策划能力密不可分。
二、策划能力主要有三种(www.xing528.com)
首先是报道内容的策划,强调内容冲击力。报道内容的策划,可以是“人无我有”,也可以是“人有我新”。时下报纸的独家报道即所谓“人无我有”已不多,但在新闻的操作层面可以人有我新”。“学生夏令营”是教育报道的一个老题材。教育相对于经济、生活,比较静态。相对的静态,决定了教育报道的狭隘,也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如何报道别人未曾报道的内容、选用别人未曾选用的题材,至为关键。在策划《芬芳十年》特刊时,我们力戒东拼西凑、堆积材料、缺少深度的素材,特别注意兼顾特刊的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和分析性。如果说,夏令营的教育报道从时空、对象等一般意义上的关注着手属于浅层次的话,那么从思想、观念、精神等内涵价值上的挖掘深化则属于深层次了。首先,特刊注重思想上的高度。在每一届夏令营活动结束后,约有一半的营员和家长说:孩子们比过去勤快多了,但在报道中,我们特别约请沈阳晚报夏令营首期组织者王立成、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文然、辽宁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研究员张思宁进行访谈,他们强调“不能指望一次活动孩子就会巨变”、“吃苦靠平时”。二是注重观点的角度。夏令营现象,其实都是社会现象的表现,有许多值得思索的地方。“弱孩子更需锻炼”、“家长要解放孩子”等观点的报道,使特刊的“厚度”得到增加。
其次是报道形式的策划,强调视觉冲击力。先夺读者眼,再夺读者心,没有不夺眼而直接入心的。而所谓“抢眼”,说直接了就是具有吸引读者眼球的强烈冲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媒体追求的最佳效果和最高境界。纵览这组特别报道,形式上有三个特点:一是醒目而精炼的标题制作。六版的头条标题都具有醒目精炼的特点,而且都是通栏题:《携手再出发》、《孩子们渴望去名校是组织夏令营的动力》、《什年,万名孩子收获着成长》、《300新老营员欢聚“大本营”》、《他们,情系冬(夏)令营》、《下一个十年,更加辉煌》,尤其是特刊头版标题《携手再出发》,采用了特大号、超粗黑的字体,直击眼球。二是多彩而生动的图片运用。图片是形成报纸冲击力的重要因素。特刊头版的的主角是图片和总结性评论,图片的精彩在于现场感和瞬间形象性的结合,这会很抢眼,也能使特刊收获成功。这组特刊报道,共刊发了照片48张,从孩子们激情四射的群像到喜怒哀乐的特写……加上蓝天、白云、夏令营营旗、橙衣的丰富色彩,构成了夏令营的全景图,使读者如临其境。三是特刊选择了组合式的报道方式,有文字、图片、言论、专访等,版面很立体,效果很好。
第三是活动的策划。“克隆”、复制、同质已成为当今办报人挥之不去的阴影。而活动则是媒体很容易打的一张差异牌。它不仅是媒体树立形象和推广品牌的好手段,也是报道的补充和延伸。作为策划者的编辑,不只是大的新闻主题、专栏设计、系列报道等方面的主力,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活动的策划。从开始的几十人参与到今天上万人参与,十年间,“小读者走遍十大名校夏令营”在沈阳晚报这个大平台上茁壮成长。沈阳晚报为小读者的“第三学期”搭建了社会大课堂,并为这一活动的未来走向树立了标杆,最终从品牌意义上提升并释放了自身的价值,也为读者带来阅读之外的收获和意义,进而赢得了读者最真诚的赞誉。如果说这期特刊好,则一半缘于“功夫在诗外”——十年十届夏(冬)令营活动的成功组织。
三、如何提高策划能力
1.加强学习。好学敏求应是编辑具备的首要素质。既要学习信息论、系统论、传播学、新闻学、运筹学、决策学等理论知识,又要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更要向兄弟新闻单位策划方面的可取之处学习,培养高度的新闻敏感,不断拓展视野,提高自己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提高策划水平。
2.勤于敬业。艾丰曾说过:“记者发展的持续动力是事业心”。主观能动性、饱满的热情、创新求异的精神对于编辑而言格外重要。做最好的标题、最好的新闻、最好的栏目、最好的版面、最好的活动应是编辑一直秉持的追求。只有高标准的初衷才能求得高质量的策划效果。
3.培养执行能力。现代管理学有一个观点:一流的策划加三流的执行不如一流的执行加三流的策划。编辑必须具有而且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执行才能。首先,编辑可以在稿件的编辑过程中,团结一大批相对稳定的读者和有活力的撰稿者;其次,通过开展活动,培养自己的“亲近”读者。一个编辑团队如果没有思路和创造力,没有一帮子手上过硬的强手,那么,报纸和总编的思路就没有办法很好地执行到位,媒体生产的产品就很可能出现次货、劣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