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闻式思考:允许记者的感受和评论

新闻式思考:允许记者的感受和评论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能不能允许“记者的感受和评论”原则地说,记者是不能随意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评论的,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事件面前,记者只可以客观报道事件本身,不能发表带有倾向性的议论。消息的五要素,本人主张加上背景,算六要素,没有第七要素——记者的评论和感受。如果加上记者的感受和评论,在读者的心目中,报道就可能不再是客观公正的了。成熟的记者,擅于把自己的观点和倾向隐含在对事实的陈述之中,包括引用采访对象的观点和议论。

新闻式思考:允许记者的感受和评论

能不能允许“记者的感受和评论”

原则地说,记者是不能随意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评论的,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事件面前,记者只可以客观报道事件本身,不能发表带有倾向性的议论。即使报道有倾向性的话,那也是报纸的、编辑部的,不是记者个人的。如果以为记者有了话语权,就可以充分自由地发表他个人的观点,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允许的。记者发表的所有文章,都应该是符合编辑部要求、经过总编辑允许的。

具体地说,在消息报道里,就没有给记者留出发表评论和感受的空间。消息的五要素,本人主张加上背景,算六要素,没有第七要素——记者的评论和感受。为什么?如果加上记者的感受和评论,在读者的心目中,报道就可能不再是客观公正的了。成熟的记者,擅于把自己的观点和倾向隐含在对事实的陈述之中,包括引用采访对象的观点和议论。实在没有对象可采访的时候,一些记者会用这样的办法:“此间的观察家认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意味(或预示)着……”这样做的意义,笔者以为,一是为不伤害客观原则,二是为保护记者自己。事实证明,一个记者采访中得出的感觉,在许多时候未必准确,因为,作为个人,他会有许多局限。不轻易发表个人议论,其实是聪明记者的做法。

记者发表议论,并非是绝对不容许的。记者通过大量采访,产生了一些理性的东西,认为有必要发表出来,可以用署名文章、“采访后记”或者“编后”的形式,附在消息之后。这样做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消息报道要和议论分开。(www.xing528.com)

在有些时候,一个重大事件发生之后,会产生许多连锁反应,会对历史和现实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媒体认为有必要就此事发表评论和意见时,会通过社论的方式来发表。发表社论,是编辑部的事,写社论,有专门的写作班子。这工作不会由一个记者来完成。

有一种文体可以夹叙夹议,那就是通讯。当然,议论不能过多过滥,要恰到好处。但是,这些议论,绝不是记者的个人感受,而是编辑部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