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失意不可失志
1832年,在美国有一个年轻人失业了,他很难过。但他没有气馁,经过一番思索后,他下决心改行从政。糟糕的是,他在竞选中失败了。他仍不灰心,又着手开办企业。可是不到一年,他的企业倒闭了,负债累累。在此后的17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债务到处奔波,可以说是历尽磨难。可贵的是,他始终没有颓丧,始终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而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挖掘教益。28年之后,他终于成功了,当选为美国总统。此人就是美国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亚伯拉罕·林肯。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人生的长河中挫折与磨难远远多于坦途与成功。每个年轻干部都希望自己能够一路过关斩将,不断走向成功,然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困难和挫折总会不期而至。比如,工作上出现失误,遭人误解和非议,疾病和灾难的袭击,未受到领导欣赏和重用,职务停滞不前甚至中途落马,等等。年轻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意,整天唉声叹气,悲观消沉,被失意所击倒,必然丧失远大的志向,放弃对未来的追求。拿破仑有句名言:“避免失败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年轻干部要切记,逆境是人杰的摇篮,磨难是成功的良伴,挫折是英才的乳汁,只有正确认识失败的原因、善于总结汲取失败的教训,及时驱除失败的心理阴影,才能不断战胜挫折,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困难和挫折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古往今来,从艰难险阻中造就了无数英雄豪杰、志士仁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正如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就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定势,甚至出现“神经质”现象,而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是实现目标转移,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工作和学习;要敢于向挫折挑战,愈受挫折愈振奋,调整目标,走向成功。司马迁一生几经沉浮,官场受挫下狱忍受宫刑之辱,本想一死了之,但他认识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遂于极端失意之中忍辱负重,发愤著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www.xing528.com)
困难和挫折还能使人变得更明智。毛泽东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法国文学家大仲马也说过,“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历经一次挫折,犹如跨过人生的一道障碍,也便实现了一次自我超越。失意,能够使人冷静地反思自责,从而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如果能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采取积极的态度,认真思考,分析受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在“山重水复”的困境中,探索到通往“柳暗花明”的途径而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是成功的熔炉。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制造出来一辆蒸汽机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像个怪物。这时有人驾驶一辆漂亮的马车,声称要与火车赛跑。火车开动后走得很慢,而且由于没有装弹簧,车体震得很厉害,把路基都震坏了,火车放出气来,声音也尖得吓人,把附近的牲口都吓得乱跑乱叫。马车骄傲地跑在前面,而火车却艰难地行驶着。然而,斯蒂芬逊没有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他不断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不断改进火车,终于使火车代替马车成为人们长途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年轻干部要把困难和挫折看做迈向成熟的阶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沉着冷静、辩证分析。一个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他身处的困境。只要失意不失志,人生路就有心灯照耀,前进路上就会勇往直前。要作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以便增添抗打击、耐磨难的韧劲,从而使自己在冲出挫折的过程中不丧气、不失志。作为领导干部,要有比一般人更强的挫折承受力,既要正视挫折,又要蔑视挫折,并进而战胜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百炼成钢,终究能成就一番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