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干部俭以养德:勤俭节约为荣

领导干部俭以养德:勤俭节约为荣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二)领导干部坚持俭以养德,关键还要大力倡导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社会风尚“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三、谨记俭以养德

1929年秋,在闽西指导土地革命斗争的毛泽东来到苏家坡,中共闽西特委机关设在这里的“树槐堂”里。毛泽东来到苏家坡时,随身带来两条灰色的棉毯。一条是新的,一条是旧的。深秋的闽西山村之夜,早已寒气逼人。一天,毛泽东手提风雨灯,肩披寒露,夜访贫农归来,见一位红军小战士身着单衣,正在赶印传单,便脱下棉袄,轻轻地披在小战士身上,而自已却用棉毯裹身御寒,在小油灯下伏案疾书……闽西苏家坡工作期间,毛泽东经常走访群众,与他们促膝谈心,问寒问暧,还抽空为群众挑水、劈柴。一次,毛泽东背柴走进特委机关的厨房,见旁边一间卧室的床上只有一条破被单和一件棉衣,便问谁住在这里。这是特委机关50多岁的女炊事员杨冬冬的卧室。为响应巩固苏区、建设苏区的号召,杨冬冬将唯一的儿子送去参加了赤卫队,并把家中仅有的一条棉被让儿子带走了,自已则搬到特委机关厨房一间小屋居住。毛泽东了解情况后,回到自已的卧室,把一条新棉毯送到了杨冬冬的面前,老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杨冬冬深知杨先生(毛委员代号)工作繁忙,身体又不好,说什么都不肯收下,待毛泽东走后,杨冬冬又悄悄地将毛毯送回杨先生的卧室,叠得整整齐齐摆放在床上。毛泽东回来后,又再次将棉毯送回老人的房间,这条毛毯就在领导与炊事员之间不停地传来递去。闽西特委负责人邓子恢获悉后,立刻派人兼程赶往龙岩县的大禾坑,买回了一床棉絮。“怎能让毛委员盖棉絮呢?”邓子恢将自已一床新的印花棉被送到毛泽东房间,领导关心干部,干部拥戴领袖,这条新毛毯同样在毛委员和邓子恢手里推来推去。最后,毛泽东还是把这条新棉被留给了邓子恢,自已则盖一条破棉絮,这条破棉絮陪伴着一代伟人度过了许多不平凡之夜,也见证了了一代伟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毛泽东离开苏家坡时,把这条棉絮留给了当地一位雷姓老人,老人冒着杀头的危险,一直将这条破棉絮珍藏着到全国解放。

节俭,是指对生活欲望的节制和对财力物力的俭省。自古以来,节俭都被当作修身立德的重要内容,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凝聚人心、克难制胜的法宝,是实现革命理想和美好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谐,是事物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人内心和谐、人际交往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各个方面配合得适当而协调的社会。崇尚节俭这一代代相传的美德,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一个奢靡盛行、追求享乐的社会,必然是腐化堕落、不思进取的社会;一个崇尚节俭、艰苦奋斗的社会,必然是生机蓬勃、充满活力的社会。在资源、环境制约日益严重的今天,节俭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在功业道德文章上有所成就者,都注重在俭朴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品行节操,以此来实现自我和谐。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不仅是智慧的化身,同时也是人格修养的榜样。在他得志之前,躬耕于陇亩,过着普通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自然是清贫俭朴的。而难得可贵的是,当他贵为蜀汉丞相,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时,仍然保持了这种俭朴的作风。乃至身死之后,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家中仅留下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用于维持妻子儿女的基本生活。正如他在《诫子书》中所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俭朴的生活能够使人清心寡欲,使人不至于执着于财富、权势等身外之物,超越那些短浅的功利目标,从而树立起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志向;俭朴也能使人不为浮华的生活所迷惑,得以砥砺自己的性情节操,培养出超尘脱俗的心灵和出类拔萃的品格。可以说,俭朴的生活是内心和谐的基础,而高尚的精神追求则是俭朴生活的升华。

节俭的美德与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相一致,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智慧。人一出生,就开始向地球索取食物、能源等生活必需品,而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人人放纵物欲、暴殄天物,势必加重地球的负担,造成环境恶化,客观上剥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长期以来,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发展,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攫取,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的代价,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受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不断加剧的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就是人类过分索取酿成的恶果。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个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十三的资源贫乏型国家,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www.xing528.com)

(一)领导干部坚持俭以养德,首先必须将节俭作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而自觉践行

有资料显示,上万元一瓶的法国产人头马XO珍品、路易十三陈酿80%以上销往中国,甚至有人不惜重金买下XO的空瓶珍藏。而在法国本土,人们一般只消费中低档酒,名贵酒因价格昂贵而乏人问津。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俗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如果因失俭而趋于奢侈,小者入不敷出,陷入经济拮据的境地;大者则欲壑难填,铤而走险,干出贪、骗、盗、抢等罪恶勾当来。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大多是从生活上不节俭开始的。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能够使人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发挥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领导干部应将节俭意识贯彻于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坚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严格把关,讲求实效,坚决不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杜绝“花钱赚吆喝”的“政绩工程”,始终坚持用节俭的标准来衡量和检验自己的工作,使有限的财力、物力,为人民群众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领导干部坚持俭以养德,关键还要大力倡导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社会风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既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社会越是文明进步,便越是崇尚节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全社会提倡文明、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更加符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将节俭视为个人必备的品德和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勤俭节约的自觉性,以节俭的实际行动来增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使节俭为民、务求实效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劳民伤财、虚荣作秀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浓厚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