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轻干部:正确看待官位

年轻干部:正确看待官位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年轻干部要经常认真反省、检查自己,是否有“当官做老爷”的特权思想。只有正确看待“官位”,才能成为以民为天、造福于民的好公仆。作为群众的一员,作为人民的勤务员,领导干部自然应当正确看待“官位”、正确行使权力,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努力干出成绩、造福于民。

年轻干部:正确看待官位

四、年轻干部如何正确看待“官位”

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县衙之一。县衙本身并不十分引人注目,但衙内的一副楹联却闻名遐迩,被广为称颂。其联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之所以历经数百年仍为人们传诵不衰,在于它用浅显的语言阐释了为官之道,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官位”:一方面官源于民,最后仍归于民,为官者应将自己视为百姓中的一员,不可谋取特权;另一方面,为官者比普通百姓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对自己应有更高的要求,为官一任,要以民为本,勤政爱民,造福一方。

按照唯物史观的解释,官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政治概念。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官”字。西周时期,已形成了“文武百官”之说。什么是官,古人曾作过许多解释。《礼记·王制》中载:“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说文解字》中曰:“官,吏事君也。”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把官称为“役民者”即“役民者官也,役于官者民也。郡有守,县有令,乡有长,里有正,其位不同而皆役民者也”。可见,官的基本要义是社会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社会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和执行者,相当于现代社会的领导干部。封建社会的“官”是凌驾于百姓之上的统治者,当官就是“做老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干部不论职务、级别的高低,都是人民所雇用的勤务员,而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年轻干部要经常认真反省、检查自己,是否有“当官做老爷”的特权思想。只有正确看待“官位”,才能成为以民为天、造福于民的好公仆。

(一)一方面,“官”来自“百姓”,“官”也是“百姓”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作为群众的一员,作为人民的勤务员,领导干部自然应当正确看待“官位”、正确行使权力,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努力干出成绩、造福于民。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是这样做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但不可否认,随着我们党长期执政,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渐渐淡忘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比如,有的以“父母官”自居,进出香车宝马,来往前呼后拥,百姓难睹其“风采”;有的习惯于端坐“衙门宝座”,很少走到基层、走进群众,即使走出去也是摆摆谱、作作秀;有的攀名人、傍大款,对群众缺乏感情,贪图享受,一掷千金;等等。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官”与“百姓”的关系犹如舟与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载舟还是覆舟,取决于得民心还是失民心。上世纪末,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一夜之间垮台,政权易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领导层成了严重脱离群众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的工资待遇是普通劳动者的几十、上百倍,党内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愈演愈烈,对百姓疾苦置若罔闻,人民群众对他们由不满到失望直至绝望。在苏共垮台前夕,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5%以上的苏联普通群众不再认为苏联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而是官僚、干部的代表。殷鉴不远,令人警醒。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性质,自觉地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由“公仆”变为“私仆”。(www.xing528.com)

(二)另一方面,“官”不同于“百姓”,“官”承担着为“百姓”造福的重任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干部虽然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却不完全等同于普通群众。他们手握权力,责任重大,应当在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修养、精神境界以及领导能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追求。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对于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的发展承担着重大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领导干部的言行不仅关系党的形象、影响党的事业,而且会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示范作用,影响社会风气。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素质能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认认真真当好表率,尽心尽力做好工作,踏踏实实为民造福。否则,碌碌无为,尸位素餐,就失去了为“官”的意义,即便徒有清廉朴素之名,也决不能算是好“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的职责是带领群众干事业,要励精图治,闯路创业,切不可看摊守业,更不能损公败业。郑培民同志在湘西工作的两年多时间,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引水渠、架电线、修公路,解决了群众期盼已久的难题。他每次下乡调研,都会住在村里的孤寡老人家,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郑培民心里明白,农村的孤老,没有子女照顾,精神上孤寂,有时也难免被不懂事的乡邻欺负,他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孤寡老人带来精神上的支持和尊重。在他的身边,有生活贫困的朋友,有身体残疾的朋友,有下岗创业的朋友。凡是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认为:老郑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郑培民的身上得到了真实的体现。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从郑培民、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模范身上找到自己的差距,认真想一想:为谁“当官”?“当官”的目的是什么?“当官”的责任有多大?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关心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办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此来赢得群众的口碑,为党旗增光添彩。

话说回来,在封建社会,当“官”就是做“老爷”,就意味着“发财”,这就决定了封建官僚必然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所谓的“官架子”,就是指气派和排场,是用来抬高自己、表现自己的一种虚骄姿态。君不见,封建时代的官老爷出门,必定要八抬大轿、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众衙役鸣锣开道,普通百姓则避之惟恐不及。虽然有个别人能够认识到官来自百姓,应当勤政爱民、造福百姓,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官”与“民”的关系。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决定了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自觉摆正“官”与“民”的关系,自觉地当好人民的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雷锋同志生前说过,“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用这句话时刻鞭策自己,做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