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方法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方法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六个方面的工作,同2006年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报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出要在全省大力弘扬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方法

九、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作出部署,是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方针,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报告的第四部分以“以人为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题,从六个方面作了安排部署:

一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巩固全省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四是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五是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六是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的工作,同2006年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其中,有两个问题特别引人注目。(www.xing528.com)

一是尽可能具体地解决民生问题。我们党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人民的利益大都是非常具体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相应也非常具体。报告指出,“必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以更大的决心和力量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好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力求每年都能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比如,对关系民生之本的就业问题,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尤其要关注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大龄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还比如,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报告提出了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有学上,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等很具体的目标。

此外,报告对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适时调整最低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探索建立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类企业职工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健全奖学金助学金制度,逐步创造条件建立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帮助解决城镇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以及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制度,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民生问题大于天。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把老百姓的每一个具体困难当作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大事来对待,使报告关于和谐抓民生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是培育和弘扬“甘肃精神”的问题。报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出要在全省大力弘扬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地方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精神动力。一个地方的快速发展和振兴,总会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总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们甘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立足改革发展的火热生活,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培育和弘扬甘肃精神,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民气、激励创业、振兴甘肃,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报告对甘肃精神的核心和丰富内涵作了明确论述:

“在长期同严酷自然环境的不屈抗争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造就了陇原儿女独特的精神风貌,形成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等丰富内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发展需要这种精神,改革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创业需要这种精神,创新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全方位提升陇人品格,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