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把这四句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集中概括,是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中央党校发表“6.25”讲话时第一次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对这四句话作了进一步强调和论述。
第一句话:第一要义是发展
对第一要义是发展的科学内涵,可从重要结论、基本范畴、关键所在、又好又快四个方面去理解。
所谓重要结论,是说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全国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
所谓基本范畴,是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中,发展是最基本的范畴。
所谓关键所在,是说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性的意义。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所谓又好又快,是说我们所强调的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的发展。什么叫又好又快?就是科学、和谐、和平,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全体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做到科学、和谐、和平,也就实现了又好又快。
如何贯彻落实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呢?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到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第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二句话: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这个口号,不是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来的,也不是共产党的专利。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管仲最先提出过;15世纪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举起以人为本的旗帜反对封建政权和宗教神学。我们党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对以人为本作出了新的解释,使其成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贯彻落实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确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一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四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第三句话: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作了描绘,指出:(www.xing528.com)
“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这里面既强调了社会关系的变革,也强调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革,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都一以贯之地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党在发展实践中得出的重要认识,我们党在发展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
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强调呢?概括地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化解上述各种制约因素,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要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下工夫,在实现三者有机统一上下工夫。既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还要下大气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努力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
这里,稍微展开说一下可持续发展问题。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会对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从而出现了对太阳、月亮和火等自然事物的崇拜;在农业社会,人们适应自然,所以基本上靠天吃饭;在工业社会,人们试图利用科学技术来征服自然,同时也引发了人和自然的矛盾。
恩格斯早在1886年就已经指出,我们不应该过分陶醉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早在120多年前就指出了,但是那时很多人没有引起注意。一直到20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到后工业化时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卡尔森写了一本书《寂静的春天》,指出了使用农药对生态的破坏。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渐被世人认知,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提出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其中第五条是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建设生态文明,说到底,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发展趋势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加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四句话: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深刻指出:
“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51年过去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同51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但毛泽东同志当年讲的,要从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出发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的基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各项工作,依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50多年来的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把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的利益问题处理好,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特别在当前,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当然,这里讲的统筹兼顾,并不是简单地摆平各方面的关系,更不是不分主次的撒胡椒面,而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贯彻落实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重点要统筹兼顾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关系,统筹各种发展和利益,主要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三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