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难
【原文】
三十五难曰:五脏各有所,腑皆相近,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何也?
然:经言心荣、肺卫,通行阳气[1],故居在上;大肠、小肠,传阴气[2]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远也。
又诸腑者,皆阳也,清净之处。今大肠、小肠、胃与膀胱,皆受不净[3],其意何也?
然:诸腑者,谓是非也。经言:小肠者,受盛之腑[4]也;大肠者,传泻行道之腑也[5];胆者,清净之腑[6]也;胃者,水谷之腑[7]也;膀胱者,津液之腑[8]也。一腑犹无两名,故知非也。
小肠者,心之腑;大肠者,肺之腑;胆者,肝之腑,胃者,脾之腑;膀胱者,肾之腑。
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者谓黑肠。下焦之所治[9]也。
【提要】
本难主要讨论脏与腑相合的关系以及腑的生理功能。
【注释】
[1]通行阳气:阳气,这里指营卫之气。营卫是水谷精气所化生,统称阳气,是与下文秽浊的阴气相对而言。通行阳气,即心肺具有通行营卫之气的功能。
[2]传阴气:传,传导。阴气,这里指秽浊之气。传阴气,即大肠、小肠有消化水谷,以及传导残渣等秽浊之气的功能。
[3]皆受不净。指大肠、小肠、胃、膀胱等腑,贮藏的食物及其残渣等,与五脏贮藏的精气相对而言,这些东西比较稠浊,所以说皆受不净。
[4]受盛之腑。受,接受。盛(cheng城),容纳。受盛之腑,是说小肠是接受容纳来自胃中已经初步消化的水谷之腑。(www.xing528.com)
[5]传泻行道之腑:道,同导。传泻行道之腑,是说大肠是传送小肠下移的糟粕,导之下行而从肛门排出粪便之腑。
[6]清净之腑:是说胆是贮藏澄清洁净的胆汁之腑。
[7]水谷之腑;是说胃是容纳和腐热水谷之腑。
[8]津液之腑:津液,水液的意思。《诸病源候论》,“津液之余者,入胞则为小便”,所以津液之腑是说膀胱为贮留小便之腑。
[9]下焦所治:指六腑所转输的、饮食物中人体不能再利用的废弃物质,均要经下焦排出体外,此正与《灵枢·营卫生会》篇之“下焦如渎”之义合,故曰:“下焦所治。”
【白话解】
三十五难问:五脏各有相合的腑,它们的位置大都邻近,而只有心,肺二脏距离大肠、小肠较远,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医经上说,心主荣,肺主卫,具有通行阳气的功能,因此它们的位置居于膈上,大肠,小肠的功能是传导阴气使之下行,因此它们的位置居于膈下,所以心与小肠、肺与大肠的距离就比较远了。
问:又听说所有的腑都是属阳的,按照阳清阴浊的道理,它们都应该是清净的地方。但现在大肠、小肠、胃和膀胱等,都是受纳秽浊不净之物,其道理又是什么呢?
答:各个腑,说它们都是清净之处,是不对的。医经上说,小肠是受盛之腑;大肠是传泻行道之腑;胆是清净之腑;胃是水谷之腑;膀胱是津液之腑。一个腑是没有两种含混名称的,所以知道把各腑都称为清净之处的说法是不对的。
小肠,是心之腑;大肠,是肺之腑;胃,是脾之腑;胆,是肝之腑,膀胱,是肾之腑。
根据五脏所主的颜色,因此小肠叫做赤肠,大肠叫做白肠,胆叫做青肠,胃叫做黄肠,膀胱叫做黑肠。是下焦所管辖的。
【解析】
本难分析了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而相表里的一脏一腑大都在解剖位置上相连。如肝胆相连,脾胃相连,肾与膀胱相连。本难提出心与小肠,肺与大肠为什么相离较远的问题,同时从功能作用这方面做了分析和回答。本难还论述了六腑的功能和功能特点以及阴阳属性。徐灵胎认为:“此又与问意不准对者,问谓阳宜清净,何以反受不净,非谓其名何以不称清净也。今止约举经文以明其不清净之实,与诸腑属阳之义,仍未分晓。当云脏腑之分阴阳,不以清浊言,而以动静内外言,故阴反清而阳反浊,如此则其义晓然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