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难经》首创的寸口脉的三部九候法

《难经》首创的寸口脉的三部九候法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八难十八难曰:脉有三部[1],部有四经[2],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3],何谓也?但《八十一难经集解》任锡庚认为“三部者,不可直作寸、关、尺看也。”因此,寸口脉的三部九候法为《难经》首创。

《难经》首创的寸口脉的三部九候法

第十八难

【原文】

十八难曰:脉有三部[1],部有四经[2],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3],何谓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4]、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5]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6]者也。

人病有沉滞[7]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然:结[9]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提要】

本难主要阐述了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与四条经脉相连的分部原则;提出了寸、关、尺三部皆有浮、中、沉三种变化现象的三部九候诊法,以及与全身上中下部位相配应的分部原则;最后列举了沉滞、积聚等病证的切脉诊断方法。

【注释】

[1]三部:指寸、关、尺三部。但《八十一难经集解》任锡庚认为“三部者,不可直作寸、关、尺看也。”

[2]部有四经:《八十一难经集解》马莳曰:“部有四经,两手寸部共有四经,右寸手太阴肺、阳明大肠也;左寸手少阴心、太阳小肠也。两手关部共有四经,右关足太阴脾、阳明胃也;左关足厥阴肝、少阳胆也。两手尺部共有四经,右尺手厥阴心包络、少阳三焦也;左尺足少阴肾、太阳膀胱也。”这样每部左右手共四经,故曰“部有四经。”

[3]上下部:指寸口脉的寸部和尺部。上部指寸脉,下部指尺脉。

[4]手心主:即手厥阴心包经。

[5]法:动词,取法于,效法于。下同。

[6]刺之:刺探、诊察之意。(www.xing528.com)

[7]沉滞:指人体内久留不去,缠绵不愈的疾病。

[8]结:结脉。即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白话解】

十八难问:脉有寸、关、尺三部,每部各有四经,手经有太阴肺经和阳明大肠经,足经有太阳膀胱经和少阴肾经,分别属于在上的寸部和在下的尺部,为什么这样讲呢?

答: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属金,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属水,金能生水,水性流向下而不能向上,所以属于在下的尺部。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属木,能生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的火,火性炎上而不能向下,所以属于在上的寸部。手心主心包络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属火,能生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土,土的方位在中央,所以属于在中的关部。这些都是由于五行子母的更替相生关系的缘故。

问:诊脉有三部九候,各部分别主诊哪些疾病呢?

答:所称三部,就是寸、关、尺,所称九候,就是每部各有浮取,中取,沉取。上部寸脉取法于天的在上,主诊胸部以上到头部的疾病,中部关脉取法于人的在天地之中,主诊膈膜以下到脐部的疾病,下部尺脉取法于地的在下,主诊脐以下到足部的疾病。审察疾病是在何部,然后给以针刺治疗。

问:人患有沉伏在内而滞留日久的积聚病,可以通过切脉来知道吗?

答:诊察到病人在右胁部有积聚之气,切脉又见到肺部脉结,结脉甚的则积聚严重,结脉微的则积聚之气轻微。

问:如果诊脉时在肺部未见结脉,而病人右胁部却有积聚之气的,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肺部的脉虽然不见结脉,但右手脉象应当沉伏。

问:如果病人躯体部患有痼疾,是否可用同样的方法诊断呢?或者是有其他不同的诊断方法呢?

答:所谓结脉,是脉搏中有时出现一次歇止,歇止次数没有一定的规律,就叫做结脉。所谓伏脉,是脉气行于筋层之下。所谓浮脉,是脉气行于肌肉层之上。无论病在左或右,在表或里,诊脉方法都是这样。假如脉象结而伏的,但内部却没有积聚,脉象浮而结的,但外部却没有痼疾,或者内有积聚但脉却不出现结伏,外有痼疾但脉却不出现浮结。这些,是脉象不与病证相符,或者是病证不与脉象相符,都是难治的病证。

【解析】

《内经》有三部九候诊脉的理论,是把人体表浅部位主要动脉进行诊察的方法。本难所指三部九候法,是指在寸口脉上寸、关、尺三部各自按浮、中、沉获取脉搏变化的信息。这种诊脉理论和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寸口脉的三部九候法为《难经》首创。对于将寸口脉分为三段寸关尺,左主心肝肾,右主肺脾命门的看法,也有医家认为《难经》的这种分法缺乏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支持,认为仅仅是理论的演绎。

关于《内经》《难经》两种“三部九候”方法的区别,徐灵胎按云:“按:《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其诊法与《脉经》《难经》俱互异。此篇所论六经部位,乃《素问·血气形志论》所谓:‘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以此为据,而后世《脉经》《脉诀》因之。但《素问》只言经络表里如此,并不指为诊脉之位,今乃以右尺诊心主、少阳,及第八难以肾为三焦之原,三十九难又谓命门气与肾通,皆互相证明也”。

《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说的三部,指上部、中部、下部。谓“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 九候,指各部取浮,中、沉为九候。《难经》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为三部,以各部取浮,中、沉为九候,它与《内经》诊脉的三部九候遍身诊法不同。

本文最后提出结脉、浮脉和伏脉脉象的表现特点;结脉是歇止没有规律,伏脉行于筋下,浮脉行于肉上;并指出结伏相兼、结浮相兼所主病证。特别提示如内无积聚而出现结伏脉,或外无痼疾而出现浮结脉,是预后不好的死证。此说符合临床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