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财政厅课题组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世界水日致辞:“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也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宁夏地处黄河上游,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位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是我国西部干旱贫困、水资源极为匮乏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量只有690立方米,农田亩均占有水量21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3和1/8。宁夏农业灌溉用水超过总用水量的92%,而主要由于跑肥、跑水的中低产田过多,加上多数干支斗渠没有衬砌修渗漏严重,灌排工程老化失修,用水管理粗放等原因,水的利用率很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3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水分粮食生产率0.6公斤/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
长期以来,显性的水资源短缺与中低产田造成隐性的资源浪费,所形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严重地制约了宁夏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建立全区规模的节水型社会。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长期致力于中低产田改造与推进高效节水现代化农业的工作,在建立全区规模的节水型社会进程中无疑将担负起更加重要的任务。
一、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工作回顾:
(一)主要工作成绩
1989年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开始实施,在总结以往中低产田改造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在中低产田改造与推进高效节水现代化农业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做到六个加强:一是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与田间配套工程;二是加强科技投入;三是加强灌溉排水工程的建设;四是加强示范区的建设与作用;五是加强综合治理措施特别是农艺与生物措施;六是加强工程建后的管理。”的工作思路与治理建设模式。
17年来,农业综合开发以项目为载体、以资金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实施渠道防渗砌护、田间林网道路建设、沟道疏通与治理、推行标准化配套式建筑物、喷、滴灌、建设暗管排水等工程技术措施,大力推广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包括畦田灌溉、水稻控制灌溉与旱育稀植、激光平地等新技术,建立种类高效节水示范区,支持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的灌水管理体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工作的开展。以及在传统的农业节水与低产田改造工作中,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应用高新技术的成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截至目前在宁夏18个县市(农垦、监狱局),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改造中低产田360万亩,开垦宜农荒地83万亩,其开垦宜农荒地灌溉用水,是从当年中低产田改造中节约出来的,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3.2亿立方米。经过对沟、渠、田、林、路、庄的工程、生物、农艺等综合治理,使得灌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率由原来的7%提高到60%,亩均节水在100方以上。仅“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就发展喷滴灌面积达11.45万亩,农田暗管排水面积27.73万亩(埋设农田地下排水暗管1979公里);开挖疏浚渠(沟)道2725公里,砌护治理渠(沟)道1423公里,修建各类配套建筑物36373座,排灌站31座,机电井572眼,架设输变电线路270公里,整修田间道路1976公里。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项目区节水效果大大增强。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的技术与措施也从单纯的修渠挖沟,扩展为沟、渠、田、林、路、庄综合治理,从单一的工程措施转变为工程、生物、农艺、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并研究设计出定型装配式建筑物和渠道“U”型砼板机械化生产。同时,加大科技示范作用,以示范区的建设带动项目区。
为了适应引黄灌区大部分区域节水模式的推广,建设了以渠道全面衬砌、农艺等技术配套为主的惠农西永固、平罗通伏、青铜峡邵岗等地万亩节水示范区。全面实行水稻控灌、旱作节灌等技术,并进行用水和产量监测,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节水效果亩均都在150方以上。
为了适应国营农场大面积机械集约化耕作模式的节水灌溉,我们引进了美国先进的喷灌设备,建立了以农垦局黄羊滩、玉泉营农场为主的现代化大型喷灌节水灌溉示范区,由于喷灌技术的应用,使农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种植粮食改变为附加值很高的农产品生产,科学合理的配水配肥,不但节约了约50%以上的灌溉用水,还使单方水的产出率大大提高。
为了适应产业化结构调整需要,我们建设了以滴灌为主的中卫东园万亩温棚蔬菜节水示范区,适水适肥节水新技术的应用,使设施蔬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也基本控制在规定残留以下,不但提高了产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蔬菜品质,中卫蔬菜也因此注册了绿色无公害产品商标,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农民增加了收入。
从长远的战略地位看节水,为适应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发展,我们引进国内外节水先进设备和技术,新建了以美国、西班牙喷、滴灌设备为主的青铜峡市金沙湾高效节水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下马关的万亩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区,为在宁夏大面积推广节水技术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途径。
以上这些不同类型节水农业示范区的建立,不仅带动了一般项目区农田灌溉制度的改革,其节水率均达到30%以上,而且节约的水资源还有效地支持了农业等后续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宁夏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进程。
在积极实施节水灌溉的同时,我们还着手进行排水问题的研究,除去对引黄灌区农田排水影响巨大的排水干沟及相关系统,进行清淤整治外,几年来实施的荷兰政府贷款暗管排水项目,引进先进开沟铺管机和铺管技术,也极大地提高了排水质量和排水效果。目前,我们围绕中低产田改造,每年以6万亩的规模实施暗管排水建设。这项新技术的引进应用,是盐渍型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的一个创新,它能快速、有效、长期地降低地下水位。排水工程的实施,使更多的浅层地下水有效回归黄河,从而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除了实施节灌与排工程措施以外,我们还在用水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对项目的建后管理与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经营管理合作组织的建设。
五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6万亩,其中,发展喷滴灌面积达11.45万亩,农田暗管排水面积27.73万亩(埋设农田地下排水暗管1979公里);开挖疏浚渠(沟)道2725公里,砌护治理渠(沟)道1423公里,修建各类配套建筑物36373座,排灌站31座,机电井572眼,架设输变电线路270公里。共节约水量达15316万立方米,平均亩均节水96方,滴灌节水项目区亩均节水650方,喷灌节水项目区亩均节水560方。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87万亩,扩大良种面积188万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9.9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7.26平方公里。
同时,据自治区农业勘查设计院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土壤长期监测显示:土壤全盐含量同比由2.3克/千克下降到1.83克/千克,平均脱盐率20.4%;盐渍化耕地面积比重由立项前的52.4%降低到减少到31.4%。项目区地下水位埋深平均降低18厘米左右;项目区地下水矿化度由立项前的2.29克/升降低到1.79克/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比由13.5克/千克提高到14.3克/千克。我区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园田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渠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稳产高产农田,使得灌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率由原来的7%提高到60%以上。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调查统计,1989年项目实施前灌区粮食总产量不足13.02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16.14元,2005年分别达到20.3亿公斤和3583.99元,其中新增粮食产量70%以上源于项目区,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比非项目区高出21%。
(二)在工作中不断的创新
随着农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农业综合开发还着重在依靠科技与提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技术突破:
1、应用信息技术,摸清家底,提高决策水平。我区引黄灌区中低产田由于本底资料不清,对中低产田的类型、面积、分布区域、成因、发展变化趋势等因素和情况掌握不准确。长期以来只是划一片、改一片,没能从整体上去考虑与对症治理,致使改造效果受到影响。
去年,我们投资200多万元,利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通称3S)技术,对引黄灌区中低产田的面积、分布、类型、成因、发展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引黄灌区11个县(市)中,耕地毛面积为591.7万亩。其中,高产田面积157.9万亩,占灌区耕地总面积的26.7%。中产田面积268.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4%。低产田面积165.1万亩,占总面积的27.9%。
引黄灌区总面积434.6万亩中低产田共有5种类型,其中贫瘠型中低产田面积占灌区中低产田总面积的45.6%;盐渍型占49.0%;缺水型占3.2%;风沙型占2.1%;其他型占的比例不足0.2%。
引黄灌区的卫宁与青铜峡两大灌区中,青铜峡灌区的中低产田总面积371.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3.3%;主要以贫瘠型、盐渍型为主,其中,贫瘠型中低产田占灌区中低产田总面积的42.9%,主要分布于灌区黄河滩地(沿黄公路以东)及贺兰山东麓(西干渠、二农场渠以西);盐渍型中低产田占灌区中低产田面积的51.3%,在灌区由南而北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主要分布在湖泊洼地周围、干支渠两侧以及排水干沟的下游地带。卫宁灌区的中低产田总面积63.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4.0%;类型以贫瘠型、盐渍型为主。其中,贫瘠型中低产田占中低产田总面积的61.6%,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两侧。盐渍型耕地占35.5%,主要沿灌区边缘及北干渠一线呈带状分布。缺水型和风沙型在本地区均零星分布。
从调查结果与历史数据比较来看,宁夏引黄灌区耕地的总体质量明显变好,局部地区略有下降。
同时通过调查表明,经过十六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和结构调整,引黄灌区的耕地质量、农田等级和生产力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尽管这次调查,采用了提高指标新的高中低产田划分标准,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占用了部分质量较好的农田,并且部分土地改造开发为农田,但高产田的面积,仍然由第二次土地普查时的113.9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56.3万亩,增加了42.4万亩,占耕地的比例增加了4.0个百分点,低产田由218.8万亩下降到现在的163.4万亩,比例降低了15.7个百分点。一些地区的中低产田已改变为高中产田,如银北的五排控制区。灌区内部的一些以中低产田为主的县,低产田减少,且集中分布在沿黄河两岸的低洼河滩区,和灌区边缘的小扬水影响的下部地区。只有部分地区极少部分耕地由高产田演变为低产田。
调查结果还显示:近年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逐步深入展开,无论是耕地土壤盐渍化,还是中低产田,整体改善的趋势都很明显。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中低产田改造的最佳途径。
与历史数据比较,宁夏引黄灌区的耕地总体质量明显变好,但在局部地区仍有下降的现象,还存在着局部盐渍化加重、新开发灌区的低产田比重较大、老灌区部分低产田改造难度大等问题。灌区中低产田的面积仍占耕地总面积的73.3%,这说明灌区中低产田改造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占耕地总面积的45.6%的中产田是应下一步的改造重点。
农业综合开发办已据此次调查结果,制订了中低产田分期改造目标、措施与进度计划,这项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
2、不断探索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模式。目前,我们正在联合中科院专家,在银北和金沙湾等盐渍化较重地区开展了微咸水农作物种植试验研究,以加大当地苦咸水资源的利用,大幅度的节约水资源。同时,我们在宁夏农科院、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校的配合下,在我区中部干旱带同心与盐池县,进行着1.6万亩的大型喷灌高效节水综合示范区的建设,为在干旱带扬水灌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探索新路。另外,为了更好的在农垦大型国营农场推广节水灌溉,结合农场灌水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推广国外先进的激光平地技术。经过激光平地仪平整过的土地平整如镜,整片土地高差不超过3厘米,加快了灌溉速度,减少了渗漏损失。
3、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节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高效管理,就必须注重发挥农民在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执行国家给予的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相关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强对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截至目前,已先后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800多个,并配备了流速仪、微机、办公桌椅等仪器设备。还重点进行了3个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试点工作,除了配备常用的仪器设备外,并对量水渠道进行维修,新建量水设施,发放试点经费。通过试点运行跟踪监测,节水效果非常明显。从银川市孔北渠农民用水者协会看,协会成立前在灌溉时,由于管理不到位,经常有决口、淹田、漫路现象发生,灌溉水浪费严重。项目实施后,通过人员培训与加强管理,同时完善量水设施等措施,逐步实行了按用水量收费,该渠道在项目实施前实际水费37元/亩,平均每亩年用水量为1247立方米。项目实施后,每亩用水量820亩,每亩实际水费24.6元/亩,亩节约水量427方,节约水费12.4元。
通过项目的实施,去年冬灌时,由于渠道畅通,协会管理到位,农田均及时得到灌溉。同时缩短了灌水时间,减少了无效灌溉用水量,节约了水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户真正得到实惠。再没有发生往年冬灌时渠道决口及淹田漫路现象,也再无争水抢水、水事纠纷频发的现象发生。同时,增进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又争取到无偿资金100万美元的世界银行“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试点项目(简称SIDD),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将继续加大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能力与手段提高的扶持力度。
(三)不同区域与条件的示范区带动治理模式
农业综合开发在突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因地制宜地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建立了不同的示范区。为了发挥这些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推广高效节水与中低产田改造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
1、引(扬)黄灌区主要以渠道防渗衬砌和畦田建设为主,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实现节水,同时,结合优质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发展喷灌、滴灌、低压管灌和小管出流灌溉,建设高标准节水工程。同时,沟、渠、田、林、路建设与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一致。(www.xing528.com)
2、在贺兰山东麓以及灌区边缘的扬水灌区,地域广阔,土壤透水性强,用水十分紧张的灌区,适宜推广黄羊滩、玉泉营时针式喷灌高效节水模式。
3、在大型扬水灌区,如盐环、红寺堡、固海等地,随着电价的提高,灌水成本越来越高,节水更加迫切,应当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行,高效的喷、滴灌。推广金沙湾高效节水模式。
4、在中部干旱带和优质特色产业所在县市,应大力发展低压管灌,小管出流等灌溉形式,同时应借鉴同心县下马关综合高效节水示范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行,高效的喷、滴灌。
5、银北地区的农业节水工作,应建立在中低产田改造的基础上。银北灌区现有中低产田169.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9.5%,62.76%(银南灌区为38.35%10.67%),是全区中低产田比较集中连片的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37左右,节水与改造潜力巨大,可以说这也是我区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高效节水的重点地区。在这个区域,应重点建立起井、沟、渠、暗管结合的灌排工程系统,合理排灌,淋洗土壤盐分,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地下库容,井沟渠结合,加速水盐交换循环,使土壤脱盐淡化。在有条件地区田间应采用暗管排水,明暗排结合,明沟与竖井结合,井排与井灌结合,充分发挥灌、排、调、蓄兼顾的作用。主要具体措施有:(1)加大渠道防渗衬砌力度,灌区内很多渠道特别是农渠未经防渗处理,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平均仅0.45,不但严重浪费水资源,而且大量渠系渗漏水抬高地下水位,是土壤盐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研究表明,用混凝土板衬砌渠底、渠坡,可减少渗漏量的83.6%。另外,由于土地利用布局不合理和大水漫灌串灌,银北地区部分农田亩引水量高达1500多方。银北稻区,必须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稻田宜集中安排在有排水条件的低洼地,提倡稻旱划区轮作。推广旱育稀植及轻型栽培等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与农艺技术,辅以必要的设施投资,根据作物需水临界期,确定灌水次数和时间;同时采取平整土地,畦田化、田园化灌水,渠道清淤防堵等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农经组织的作用。(2)加大测土施肥工作推广力度,按需施肥同时增施有机肥料。盐渍土除了盐渍危害以外,干旱、瘠薄常常制约着农作物生长,并呈现着盐化程度加重,土壤肥力愈低的趋势。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都将收到脱盐、培肥、节水的好效果。(3)其他农业措施。合理轮作,深耕、秋翻、选育抗盐作物种类品种,采用各种密播作物倒茬套种、放淤、压盐、躲盐巧种,利用各覆盖物,如覆沙,地膜覆盖,盖草改良盐斑地等。(4)化学改良。在碱化很强和碱土上种稻洗盐,必须同时进行化学改良才易奏效。对苏打盐土,碱化盐土,镁质碱土,钠碱土等,除了需要采取一般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加以综合治理外,最好施用石膏等化学改良剂等进行改良。一般亩施150公斤~300公斤,旱地可沟施和穴施,水稻田可撒施,结合深翻增施有机肥。在土层下有石膏层的地方,可利用耕翻犁把石膏层翻上来,起到施石膏的作用,在没有石膏的地方,也可用电厂脱硫废弃物、硫磺、含钙质的水、各种酸性肥料、碳渣等代替。(5)开展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已改良利用的盐碱土,盐分也并没有完全从土体中排除,成为潜在盐渍化威胁的土壤。局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还有所加重,土壤碱化相对也较为普遍。开展水盐监测,可对土壤盐碱化进行预测预报,并为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是预防次生盐渍化的基础工作。
二、今后发展节水农业的目标与思路
(一)节水农业发展方向与目标
“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50万亩左右,平均每年30多万亩。建设暗管排水面积30万亩,各种类型的喷滴灌面积15万亩;农业新技术推广157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万亩。争取国家支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5个,项目建成以后将显著改善项目区灌排条件,加速推进自治区生态节水型社会的进程。
将引黄灌区1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为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支、斗渠道砌护率、装配式建筑物和小畦灌溉面积均要求达到90%以上,亩均节水100立方米,水分生产率达到单方水生产粮食1公斤以上。平均每亩节本增收150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亿公斤,新增农民年纯收入1.5亿元。
(二)发展节水农业需加强的重点
1、积极整合资金,解决渠道渗漏问题。农业综合开发虽然有国家投资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但从目前来讲,资金数额毕竟有限,还不能把所有田间渠道完全砌护,只能对部分支斗级渠道进行砌护,渠道砌护率不足50%,大量农级渠道得不到砌护,渠道渗漏问题仍相当严重,因此呼吁各有关业务部门,积极整合资金,共同完成田间各级渠道的防渗砌护。
2、不断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外部条件和支撑力度。目前所有农民用水者协会基本都处于斗级渠道以下用水管理,但处于斗级以上的供水部门水量控制管理粗放,没有相应的措施,基本上是按时间收费,对水量没有精量控制,用多用少由管理人员说了算,造成下级渠道漫灌和控灌所收水费几乎一样,这种情况挫伤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积极性,使节水灌溉难以有效实施。
3、小畦灌溉节水效益显而易见,并且是投资最少,节水效果最好的方法,但畦田建设主要由农民自己完成,投工投劳量较大,农民不愿意去做,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宣传和实干相结合,利用农田基本建设会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畦田建设工作深入扎实的做好。
(三)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
1、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建设节水高效农业。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在现有节水灌溉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将国家每年约10%~15%的新增项目资金,也全部投入到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中。
2、突出区域特点,相对集中连片。在综合考虑农业综合开发整体计划的基础上,选择节水农业实践基础较好,有较典型的节水农业技术和经验,且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和示范性、推广前景较好的地区,坚持集中连片,进行综合节水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
3、坚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与非工程结合的节水措施。综合运用工程(水利)与非工程(农业)等措施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节水科学技术,包括应用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综合节水能力。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在节水农业示范区内,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要求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服务手段。注重高新技术及产品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大力推广一批重大节水农业科技工程,形成一批适合我区特点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提高节水农业的科技含量。
5、把节水灌溉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农业综合开发要围绕农业优质高效和农民增收,突出农民在节水灌溉中的主体地位,适度压缩高耗水粮食作物生产,发展节水型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以优质水果和杂粮等为重点,培育一批节水特色农业产业,建立一批节水致富的示范样板,降低水资源的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按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
6、充分利用中低产田遥感调查划区新成果,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采取有针对地节水措施。对占灌区中低产田总面积45.6%贫瘠型中低产田,就要推广科学施肥耕作技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壤保水蓄水的能力,增强作物抗逆性,是节水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占灌区中低产田49.0%的盐渍型中低产田就要采用有效的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潜水蒸发损失,所改良的盐碱地又能有效地节约用水量。
7、完善灌排体系,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今后中低产田改造与土地治理项目,不论是规划还是可研报告,一律按最新研究成果,农田灌溉定额必须使用充分利用天然降雨有效利用量,土壤水、地下水的新定额,与旧定额相比可节省水量25%~35%以上。根据我区情况,灌水模数控制在万亩0.3立方米/秒~0.45立方米/秒以内,杜绝灌区大灌大排,大水灌溉的恶习。同时要认真总结提高推行以下技术:
(1)省水省时畦田建设,激光平地技术
(2)抗冻胀效果好的U型混凝土斗、农渠衬砌。
(3)定型化、标准化的田间小型配套建筑物。
(4)渠道量水设施改造配套
(5)沟道治理与清淤(缩小断面)
(6)暗管排水、排灌结合
(7)井渠结合,以灌代排
(8)回归水重复利用等
(四)实施节水农业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的利益,涉及到许多部门,搞好这项工作,取决于各级政府领导的认识和决心。调整工作思路,在政策引导、资金筹集、科技服务等方面强化政府调控力度。
2、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农业综合开发采取“政府补、乡村筹、群众集(含投劳)”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今后一律将新增加的农发资金全部用于农业节水工程中。并积极争取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末级渠道配套改造、节水灌溉示范、小型公益以及外援等项目资金,凡是列入建设计划的灌溉工程项目,无论是改造或开发,都应按照节水灌溉工程标准,因地因水制宜地建成各类节水灌溉工程。
3、加强科技服务。为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工程标准和管理水平,要加强科技服务。一是组织好节水技术普及的宣传、学习、交流、咨询。二是加强县乡两级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三是全面加强设计、施工、设备采购、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同时要组织编制农业节水灌溉定额与灌区不同地区(银南、银北、卫宁、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灌溉灌水率与排水模数;总结优选中低产田改造中不同节水模式典型图、田间布置图;编制农业节水手册,提高管理水平。
4、加强灌区管理,改革传统的管水、用水方式。按照建立农民民主管理、自我运行、经济自立型灌区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模式,实行用水户自主管理或承包租赁经营,保证公平用水,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明确节水灌溉设施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进一步调动农村集体组织和个体以多种方式建设和经营节水灌溉设施的积极性。坚持“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统一,投入、建设、管理、经营为一体的经营管理新机制。
课题主持单位:自治区财政厅
课题承担单位: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课题组组长:马琼
课题组成员:张伟 张新华
2006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