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

宁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序言XU YAN韩有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006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年度报告》是环保世纪行活动轨迹的忠实记载,是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的试点。

宁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

序 言 XU YAN

韩有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结合宁夏实际,决定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宁夏”确立为“十一五”期间的活动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根据自治区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的年度工作部署,组委会确定了2006年的工作重点:一是促进我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二是促进我区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三是促进我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四是促进以降低综合能耗为主要内容的节能降耗工作。一年来,围绕上述工作重点,组委会从两个方面展开了工作,一是发挥把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的新优势,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展开对我区水资源、水环境方面的执法检查;二是围绕我区环境、资源、生态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而具有前瞻性的调查研究,力求为有关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2006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年度报告》是环保世纪行活动轨迹的忠实记载,是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

(一)

2006年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以促进我区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为重点开展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的主要特点:一是规模声势大;二是覆盖面广;三是检查力度大,明查暗访相结合,暗查和跟踪检查运用多;四是检查报告受到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评价;五是自治区政府对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加强全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落实很好,并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专题报告

通过执法检查,我们看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自治区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坚持“区别情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点源污染治理,强化了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督。突出抓了银川石嘴山两个国家环保重点监测城市的大气治理工作。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的试点。二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了“三废"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四是环保执法力度加大,震慑了环保违法行为,维护了群众的环境利益。五是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加强了环境法制建设。六是加强环保宣传工作,公众重视环保、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日益提高。由于上述重要措施的实施,在全区GDP以年均10%以上速度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主要工业产品和主要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全区环境状况整体有所改善,环境形势不断好转,环境保护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检查,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区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保工作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水环境形势严峻。黄河干流水质达标不稳定,区内几条主要排水沟大部分时段水质呈五类或劣五类。饮用水安全比较突出,侵占污染城市水源地的事件时有发生,群众投诉不断。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综合治理机制尚未形成。二是结构性污染问题依旧突出并有所发展。三是工业园区环保规划建设滞后,区域环境污染工作亟待加强。四是环保工作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主要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加强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高,环保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观念还支配着一些领导的头脑,以牺牲环境质量,换取GDP的一时增长,仍是一些人的价值取向。环保政策、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守法、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普遍。环保技术研发进展,不能适应污染防治的客观需要。环保执法中,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配合不够,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等一些重要制度得不到很好落实;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乏力的现象比较普遍,环境违法事件屡禁不止;基层环保部门环境检测、监察装备和技术力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环境应急预警系统和处理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比较弱。这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大力度解决,才能推动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2006年,组委会围绕我区环境、资源和生态的重大问题,所组织的广泛而具有前瞻性的调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为推进我区节水型社会的发展,组委会部署以我区初始水权形成及转换机制、我区水价形成机制及调控的对策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水的商品属性的认识,阐明初始水权使用主体的确立依据,使用水资源的合理定量,水资源使用主体对水资源利用方向的界定,确定水资源在使用主体之间流转的法律及政策依据,政府在初始水权确立及水权转换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合理调控水价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改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性,阐明我区水价的合理形成及调控机制,阐明政府调控水价应遵循的原则及合理程序。

改善黄河干流水质,使其稳定达标,是改善宁夏水环境的最重要问题。组委会开展了银川市区域水环境状况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通过调研,提出了对水污染防治由点源污染的控制上升到区域综合治理的对策,阐明了银川区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包括治理目标、主要举措、政策支持、项目支撑的综合治理措施。

马铃薯种植及深加工作为固原市的支柱产业,已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出作用。但马铃薯淀粉加工中污水的无序排放,已造成严重的区域水环境问题,阻碍着这一支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组委会在去年通过调研,已对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污染现状和综合治理对策作了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展了固原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合理规模、布局及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对策研究。进一步确定治理规划,确定加工企业的合理规模及布局;确定用加工废水进行田间灌溉的科学性;确定加工企业治污并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技术途径,并对重点企业的治污节水技改提出建议。

我区国民经济综合能耗高,排在全国末位。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期间综合能耗下降20%的指标,面临巨大挑战。组委会部署了降低宁夏综合能耗、降低宁夏建筑能耗两个调研课题。在调研清楚我区分行业、分地区能耗现状,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造成能耗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分行业、分地区的降耗要求及降低综合能耗的对策。在调研清楚我区建筑能耗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能耗的目标及对策。

组委会部署的《宁夏沼气推广应用模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对策研究》《宁夏引黄灌区发展节水农业农田水利工程改造模式及推广对策研究》《宁南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及推广的对策研究》《宁夏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对策研究》也都取得了成果,对有关方面的科学决策,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其中强调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参加环保世纪行活动,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区在人与自然关系相和谐的问题上,取得了明显进步,其标志:一是认识上的提高。人对自然的索取超过自然本身的修复能力,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必然导致人与自然间种种不和谐现象的发生,这时人开始受到自然的惩罚,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枯竭,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受到威胁,社会发展难以持续。这些观念,已逐步成为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的共识。二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一系列重大决定已经出台。其中:建设节水型社会、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绿化、全区封山禁牧和退牧还草、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少生快富政策的实施、自然保护区的逐步扩大、生态移民的逐步推进、以基本农田建设为核心的小流域治理、引黄灌区的综合改造、灌区排水系统的改造、灌区生态防护林建设、中部干旱风沙区沙漠化土地的综合整治、起步发展的循环经济、对水体、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等重大举措,必将大大促进我区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促进我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大举措的实施,表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已展示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有的已发挥出了缓解我区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实际效果。

在为我区人与自然关系开始缓解而庆幸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地理的(地处黄土高原且受三大沙漠包围)、历史的(曾发生过的剧烈战乱、长期欠发展)、人为的(曾实施过的许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和举措)原因,我区生态环境还非常脆弱,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处于高度紧张之中。人与自然相和谐之路还十分漫长。根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出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宁夏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的排位很低。(见表1)

1999年~2006年的8年间,宁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在全国的排序,最高年份为2000年,排在第26位,最低年份为1999年,排在29位,其余6年均排在28位。可持续发展总能力是由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五大子系统加权平均得出的。分析五大子系统在全国各省的排位情况,可以发现,其中的环境支持系统,宁夏在全国各省的排位是最低的。1999年~2006年的8年间,只有1999年和2004年排在全国各省的第30位,其余6年均排在各省的末位。

表1 宁夏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各省(市、区)的排序

img1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是目前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独创性设计了一套“五级叠加,逐步收敛,规模权重,统一排序”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结构见图1。

该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五个等级。总体层:从整体上综合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总体运行态势、演化轨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总体效果。系统层:将可持续发展系统解析为内部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五大子系统,即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该层面主要揭示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状态层:反映决定各子系统行为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组成成分的状态,包括某一时间断面上的状态和某一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状况。变量层:从本质上反映、揭示状态的行为、关系、变化等的原因和动力。要素层:采用可测的、可比的、可以获得的指标及指标群,对变量层的数量表现、强度表现、速率表现给予直接地度量。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所创立的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虽然目前还属于研究级别的体系,还没有得到国内外最后的公认。但经过连续7年的应用和修正,已经日臻完善,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理论成熟正确与否是要受实践检验的。笔者在连续研读各年度报告后感到,《中国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所揭示出的各省市(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趋势与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动态趋势是大体相符的。在研究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时,该研究报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img2

注:图1引自2005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第350页。

图1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结构图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供的各年度数据,笔者发现,在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层的五大子系统中,宁夏的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等4个系统的数值,在全国各省中的排位,有的比较稳定,有的排位还靠前,唯环境支持系统数值连续6年排在全国各省的末位。由此可以判定,环境支持系统数值低,是造成宁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各省排位靠后的主要原因。这也就提示我们,环境问题是宁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瓶颈。在研究宁夏可持续发展问题时,要特别关注环境支持方面的问题。

环境支持系统状态层是由区域环境水平、区域生态水平、区域抗逆水平等3个方面构成的。在变量层是由排放强度指数、大气污染指数、生态脆弱指数、气候变异指数、土壤侵蚀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生态保护指数等6个方面构成的。在要素层是由29个可测量的、可比的、可以获得的指标及指标群来描述的,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完整表述(见图2)。进一步分析29个可测可比要素,笔者发现:①由于宁夏工业结构高污染、强排放特征明显,而人口基数小,当把主要污染物总量转换成全国各省可比的人均指标时,要素层中的人均废气排放、人均废水排放、人均固体废弃物排放、人均SO2排放、人均烟气排放等5个指标必然在全国各省中处于高水平;②由于宁夏国土面积小,当把主要污染物总量转换成各省可比的单位国土面积的排放密度时,要素层中的废气排放密度、废水排放密度、固体废弃物排放密度、SO2排放密度、烟气排放密度等5个指标,也必然在全国各省中处于高水平;③由于地理的、自然的原因,反映在要素层中的地形起伏度、地震灾害频率、干燥度、受灾率、水土流失率、荒漠化率、盐碱化度等7个指标,宁夏也处于全国各省的落后水平;④由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财力差、投入不足,近年来虽然在国家支持下,经过全区上下持续不断努力,我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很大成绩,但毕竟因基础差、欠账多,反映在要素层中的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环保变电产值占GDP比例、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水土流失治理增长速度、人均造林面积、生态建设投资占基建投资比例等12个指标,必然也还在全国各省中处于较落后的水平。通过以上概要分析,宁夏环境支持系统排在全国各省的末位,其成因是客观的,其结论也是真实可信的。宁夏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各省中的排位靠后,其重要原因是宁夏的环境支持系统差。

img3

注:图2引自2005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第355页。(www.xing528.com)

图2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的环境支持系统结构图

另从生态环境状况来看,宁夏面临的形势也是十分严峻的。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4年1月出版的《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的研究结论,宁夏生态环境质量仅好于新疆,排在全国各省的倒数第2位。见表2:

表2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排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元

img4

注:表2引自《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第31页。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纲要》,定量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于《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经对2000年、2004年两次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颁布了(HJ/T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该《规范》的制定结束了各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因子不一致、方法不统一的局面,使全国各省和各县(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可比性,同时可以通过评价分析,了解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及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改善的主要原因,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HJ/T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确定了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的五个指数,即: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确定了每个指数的内涵、指标的权重及计算方法。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的分权重,见表3:

表3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分权重

img5

注:此表引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宁环监报〔2006〕092)第10页。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公式:

EI(生态环境质量指数)=0.25X生物丰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2×(100-土地退化指数)+0.15×环境质量指数

根据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将生态环境质量分为五级,即:优、良、一般、较差和差。生态环境质量分级,见表4:

表4 生态环境质量分级

img6

注:此表引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宁环监报〔2006〕092)第10页。

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上述方法,对我区生态环境状况作出了评价,公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宁环监报〔2006〕092),该报告公布的评价结果见表5:

表5 2005年宁夏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结果

img7

注:此表引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宁环监报〔2006〕092)第11页。

由表5可知,宁夏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水平,较适合人类生存,但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制约性因子出现。全区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差异较大,全区18个县市生态质量为“良”的3个,占县市总数的16.7%,依次为泾源县、贺兰县和银川市区;为“一般”的13个,占县市总数的72.2%,依次为隆德县、石嘴山市、平罗县、永宁县、中宁县、灵武市、同心县、吴忠市、盐池县、固原市、海原县、西吉县、彭阳县;为“较差”的2个,占县市总数的1.1%,依次为中卫市、青铜峡市。该报告也分析了2000年至2005年我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化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就全区而言,尽管近年来,由于采取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牧,禁挖甘草搂发菜,开展沙漠化地区治理和小流域治理,恢复湖泊湿地,扩大自然保护区,加快道路田园绿化等生态治理措施,2005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较2000年增加了1.98,说明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还属“不明显变化”范围。虽然还没有全国各省市的最新数据来作比较,但宁夏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各省的排位,仍属特别靠后,这是肯定无疑的,我区的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生态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

通过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两个方面所作的扼要分析中看出,近年来,我区在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征途中虽已迈出了重要步伐,展示出人与自然关系良性互动的前景,但面临的挑战还是十分严峻的,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更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各个层面,为实现我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构建和谐宁夏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科学出版社

2.《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出版社,2004年1月。

3.《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宁环监报〔2006〕092),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2006年11月。

2006年11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