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婴幼儿心理发展:常规诊疗措施

婴幼儿心理发展:常规诊疗措施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婴幼儿期,动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婴儿0~5周出现自发性微笑,4~5个月出现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出现有选择性微笑,出现认生。

婴幼儿心理发展:常规诊疗措施

第二节 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一、婴幼儿期的动作发展

0~3岁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迅速。在婴幼儿期,动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婴儿动作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是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手的主动抓握和独立行走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促进了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重要动作是手的主动抓握和独立行走,手的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手的主动抓握通常在5~6个月期间出现,是人类开始学习使用工具,促进视、触、听等感知觉功能发展的基础,对于婴儿主动探索和认识事物具有重大意义。独立行走使儿童的认知范围增大,增加了与周围人交往的机会,加速了婴儿的社会化进程。

二、婴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他们通过感知觉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感知觉发展包括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的发展,空间知觉的发展。

婴儿出生后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出生后3周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新生儿就能区别不同的音调,婴儿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曲调,6个月左右的孩子就能够辨别音乐的旋律和曲调,并表现出愉快的身体动作,1岁左右已经能表现出随音乐节拍的身体动作。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在新生儿时期他们已经能够辨别出酸、甜、苦、咸4种基本的味道,出生1周后就能辨别不同的气味,并且表现出对母亲身体气味的偏爱,刚出生的婴儿就有温觉反应,而体温调节能力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能力。3个月的婴儿可以分辨出不同的简单形状,6个月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首先为先上后下,其次为前后,最后是左右。

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最宝贵的时期。

2.记忆的发展

2~3个月的婴儿建立起来的记忆可保持30天之久,4~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的发展,7~12月的婴儿出现“认生”现象,并出现了很强的动作模仿能力。1岁以后婴儿出现了符号表现能力,延迟模仿能力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3.思维的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婴儿时期的思维处于运动感知阶段,其思维活动不能离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思维活动仅限于同感知和动作联系的范围,思维内容具有狭隘性。

4.言语的发展

语言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

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分为3个阶段。0~4个月为简单发音阶段,4~9个月为多音节发音阶段,9~12个月为学话萌芽阶段。到3岁左右,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词汇的发展。婴儿在1~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为50个左右。2岁以后词汇量迅速发展,2~3岁为词汇爆炸期,到3岁时词汇量达到1 000个左右。

句法的发展。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婴儿3岁时基本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基本能使用完整的句子。(www.xing528.com)

三、婴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

1.情绪的发展

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能力,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出生后出现的哭、静或四肢乱蹬,是他们最原始的情绪反应,在生理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情绪不断分化。

笑的发展。婴儿0~5周出现自发性微笑,4~5个月出现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出现有选择性微笑,出现认生。

哭的发展。婴儿啼哭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和感到无聊。婴儿的哭自出生就有,最初的哭多属于生理反射性哭,进而出现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哭,后来出现主动的操作性哭,最后是社会性的哭。

恐惧的发展。婴儿的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会引起儿童的紧张感,造成逃避和退缩。婴儿的恐惧分为:本能的恐惧,这种恐惧多半是由于大的声音、疼痛等因素造成;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这与不愉快或痛苦的经验有关;由陌生人接近而引起的恐惧,称为陌生人焦虑;预测性恐惧,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

2.气质的发展

气质是心理活动中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具有先天性。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或性情。按照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等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4种,即易养型、难养型、发动迟缓型和混合型,其中易养型约占40%,难养型约占10%,发动迟缓型约占15%,其余35%属于混合型。

3.依恋的发展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着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络,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艾斯沃斯(M.Ainsworth)将婴儿依恋的类型分为3个类型:①安全性依恋,母亲在就感觉到安全,对外界反应积极,占65%~70%;②回避型依恋,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连接,占20%;③反抗型依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这类婴儿没有建立起积极的依恋,属于焦虑型依恋,占10%~15%。

4.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换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

主体我的发展在5个月到15个月之间。9个月以后婴儿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12个月以后主体我明确发展,这时的婴儿已经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客体我的发展在15个月到24个月之间。18个月以后婴儿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识,这一时期婴儿有了用语言表示自我的能力,会用人称代词“我、你”等来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婴儿期作为人生最初的开端,如果抚养不当,就会给婴儿带来各种心理问题。在这个时期要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要积极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的母婴依恋,针对不同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同时要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