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国际渠道
在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初期,官方的文化机构对前卫艺术基本上采取限制的政策,官方的展览空间不展出当代艺术品,在一些重要的艺术媒体上也不报道和刊登有关当代艺术的活动,普通大众很少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状况,中国当代艺术只能在“匿名”和“地下”状态中艰难地生存,中国当代艺术要寻找出口和被接纳,一条明显的途径就是对艺术品控制相对宽松、观念上也能接受当代艺术的西方。这些渠道包括参加国家展览、国际艺博会,参加国外艺术机构的展览,以及国外基金会的赞助,由于主流、官方的渠道不通畅,所以更多的是通过民间建立的渠道。
一、参加国际展览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国外参展几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向外展示的渠道。
1989年由马尔丹(Jean-Hubert Martin)(法)策划的“大地魔术师”,是有中国艺术家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展,参展的艺术家有黄永砯、杨诘苍、顾德新;
1990年7月由旅法艺评家、策展人费大为策划的,在法国南部瓦尔省的布里耶尔村揭幕的“为了昨天的中国明天——中国前卫艺术的聚会”展,是当时西方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活动;
1991年1月在美国洛杉矶亚洲太平洋艺术博物馆举行的“我不想和塞尚玩牌——1980年代中国新潮与前卫艺术选展”,也是当时中国前卫艺术在美国的首次大型展示;
1991年8月在日本福冈,费大为策划了“非常口——中国前卫艺术家展”。
1993年栗宪庭和张颂仁策划“后89中国新艺术展”,从香港艺术中心汉雅萱开始,至今还在美国巡回展览;
1993年6月中国前卫艺术家首次参加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东方之路”部分,1995年2月在瑞典哥德堡美术馆举办的“变化: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6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地莫尼卡美术馆开幕的“来自中心之国的前卫艺术展”,9月在德国汉堡市国际艺术中心举办的“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展,首届光州双年展,1996年的“第二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国!当代绘画”展在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展出,1997年6月的第十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大展,7月的法国“第四届里昂双年展”,12月的“又一次长征:90年代中国观念和装置艺术展”在荷兰布雷达举行,由侯瀚如和汉斯策划的“移动的城市”展,以及在世界许多城市的巡展,1998年6月的“半边天——中国女性艺术展”在德国妇女博物馆展出,9月的由高名潞策划的“蜕变与突围:中国新艺术”展在美国的展出,11月由史耐德(Eckhard Schneider)策划的“传统、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北京德国驻华使馆举办,1999年2月由巫鸿策划的“瞬间:二十世纪无的中国实验艺术”展在美国的芝加哥举办,6月的“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有19位中国艺术家参展等等。54这些展览开辟了中国当代艺术被国际认识的通道。 2000年后,艺术家参加各种国际展览成了普遍的一种方式。
(旁注)54 以上数据引自冯博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www.artist.org.cn。
二、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
当代艺术品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是画廊参加国外的艺术博览会,如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迈阿密国际艺术博览会、法国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西班牙马德里现代艺术博览会、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德国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等。1999年第30届巴塞尔艺博会,香港精艺轩画廊、法国法兰西画廊、西班牙波利葛瓦夫画廊、比利时欧斯画廊、瑞士迪特斯海姆画廊等,都推出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赵无极、邱世华、王晋、张晓刚、严培明、朱嘉、庄辉、蔡国强、陈箴、黄永砯、张培力、王度等。在2001年第31届巴塞尔艺博会上还有陈逸飞、林飞龙、任戎等人的作品55。
(旁注)55 龚云表 《灿若星汉、各擅胜场——世界各国艺术博览会概览》,《美术界》,2001年11期。
较早把艺术家作品带到国外的画廊,有香港的汉雅轩画廊、上海的香格纳画廊等,如上海的香格纳画廊老板何普林是瑞士人,在推出艺术家方面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参加了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博览会,如连续八次参加巴塞尔博览会,是中国第一家走入巴塞尔的画廊。除此之外,香格纳画廊还参加了法国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以及迈阿密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等。2000年后随着画廊业的不断成熟,参加国外博览会的画廊增多,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地的艺术区形成以来,多数画廊的运营方式之一就是参加博览会,尤其是国外一些重大的博览会。
三、国外艺术机构(博物馆或画廊)举办展览(www.xing528.com)
西方一些博物馆或画廊是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的重要渠道之一。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的博物馆很多,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现代艺术博物、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加州亚太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博物馆、圣保罗美术馆、福冈美术馆、德国卡塞尔文化火车站等,都举办过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展览。除了博物馆外,一些画廊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举办展览,如旧金山LIMN画廊、巴黎LOFT画廊、伦敦当代中国画廊、柏林TAUBE画廊、柏林展览中心等。
四、国外艺术基金会的支持56
(旁注)56 参阅艺财:《上海证券报》,2008年6月20日。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些外国人较早发现了它的价值,并开始将其带上国际舞台,这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的作用,这其中有一部分人也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受益良多。在这个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注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国外的艺术基金会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运作。艺术品基金主要是将分散的钱集中起来,交给专业人士运作投资当代艺术品,这种运作方式在民间十分流行。
印尼CP基金会:印尼CP基金会成立于2001年,自2003年做印尼双年展始把中国当代艺术纳入其项目范围,是东南亚关注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基金会之一。迄今为止,参与到此基金项目范围的艺术家有岳敏君、方力钧、王广义、杨少斌、周春芽、祁志龙等。近几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迅猛发展,中国艺术家的个展在其展览规划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如2005-2008年4年间,基金会分别以每年一人的比例为岳敏君(2005)、方力钧(2006)、杨少斌(2007)、周春芽(2008)四人举办个展。
马爹利艺术基金:“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始于2004年,是国内艺术界重要的奖项之一。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展望、林天苗、王功新、缪晓春、刘野、夏小万、洪磊等获此殊荣。2007年法国著名干邑品牌马爹利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共同设立的“马爹利艺术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致力于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更多具有潜质的艺术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该基金会由高平先生于2007年创建,这是一个私募基金会,其属下有博物馆性质的艺术中心,也有出版社、杂志、画廊等,对慈善、体育等也有涉及。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是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首次在中国设立的以当代艺术展示、研究、教育、出版和收藏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非营利性学术机构,在独立影像的收藏方面较有特色,设立了影像档案馆、多媒体阅览室和专业播映厅。
余德耀基金会和太平洋基金会:余德耀作为印尼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兴藏家,他设立了余德耀基金会,主推艺术家俸正杰、钟飚、祁志龙等。除了他自己的私人基金会,余德耀还领导着由16名商业好友组成的艺术基金会——太平洋基金会。宋庄的新当代艺术中心,一部分费用由该基金会赞助。
伦敦红楼基金会(Red Mansion Foundation):该基金会由Nicolette Kwok女士1999年在英国出资成立,对中英艺术交流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以至于成为英国最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机构,是许多英国收藏家接触中国艺术家的窗口。该基金会也对中国艺术家在世界的大型活动提供赞助,比如赞助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基金会平时接受策展人和艺术家申请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收藏一些相关艺术家的作品,可以说几乎没有自己固定推广的艺术家,但是也在中国有一些建立了长期合作的艺术家,如方力钧、刘鼎、赵半狄、严磊、陆春生及美院的一些教授艺术家等57。
(旁注)57 参阅艺财:《上海证券报》,2008年6月20日。
唐人艺术中心收藏基金:唐人艺术中心自2006年6月进入北京,其正在筹备的基金会有两个:一个是与唐人画廊的经营直接挂钩的收藏基金;另一个是公益性美术馆的基金项目。唐人收藏基金会收藏的艺术家作品锁定在正在与唐人紧密合作的艺术家身上,包括俸正杰、尹朝阳、郭伟、郭晋、向京等。唐人通过画廊推广运作,将其中5-10个艺术家推入国际平台和市场一线,同时运用基金会的收藏留住最好的作品,以在市场提升之后获得更大的利润。另外一个唐人筹建的基金会,是为非营利的北京当代美术馆运营而设置的,每年拿出1500-2000万元维持这个非营利美术馆的运营。
目前大量海外艺术基金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但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发展还不成熟,投资方向不明确,操作也欠规范。海外艺术基金的中国发展道路还颇艰难。
除以上几种渠道外,中国当代艺术品输出的国际渠道还有其他的民间方式:一些驻华使馆是当代艺术流向国外的一个途径,如前瑞士驻华大使乌里·希克90年代中期曾经出任瑞士驻华大使,在任大使期间开始收藏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另有一些艺术家受国际友人的邀请在外举办展览,美术学院、画院等机构的一些人才交流等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品流向国际的渠道。
附表
54 李晓欣 何金芳《突围:民营当代美术馆的对策》,《画廊》,2009年9期。
55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前瑞士驻中国大使,瑞士上海世博会瑞士馆总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的创始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