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临床心理学记忆规律的一般特点

临床心理学记忆规律的一般特点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2.干扰理论这个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人们在识记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它认为识记过的东西是不会遗忘的,遗忘并不是记忆痕迹发生了变化或消失,而是受到某种干扰所致,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

临床心理学记忆规律的一般特点

一、遗忘(forgetting)

对于曾经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现或再认,或再现和再认发生障碍错误称为遗忘。遗忘涉及到记忆的各个环节,识记得不清晰、不牢固本身就蕴含着遗忘,保持中的信息漏失或失真更是遗忘的主要方面。为了使有限的能量集中地对那些有用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编码和储存,人们必定要有选择性的“遗忘”掉那些对自己意义不大的信息。这是遗忘的积极作用。所谓与遗忘作斗争,就是想方设法使需要的信息能随时取出,并为此在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环节上着力研究科学地防止遗忘的措施。

(一)遗忘的一般过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对遗忘规律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最先用实验方法揭示了人类记忆中的遗忘过程。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第一是无意义的音节,他用2个子音和1个母音字母形成一个无意义音节,如Kyh、Pil和goj。无意义音节作为识记的单位大致是相同的,这样便于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并使学习少受个人有关经验的影响。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例如,初次学会一张音节表(16个或10个音节等)需要读30遍,一星期以后只学15遍就学会了,那么,你节省了15遍,也就是50%,50%就是你的记忆保持量。

艾宾浩斯进行了历时七八年的实验研究,找出了遗忘规律,实验结果见表5-1。根据表中数字,以纵坐标为保持量的百分比,横坐标为间隔的时间,制成遗忘曲线(图5-3所示),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量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进展较快,然后逐渐变得缓慢。

表5-1 艾宾浩斯保持或遗忘曲线的数据

(1)即一半的观察数值超过和一半观察数值不及平均数值的差误

图5-3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遗忘的原因

对于遗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目前有以下几种理论:

1.衰退理论 早期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时间推移而消退的结果。条件反射学说认为,一切心理活动的发生,都会在人脑中的有关部位建立起暂时的联系,留下一定的“痕迹”,当这种痕迹得不到强化时,这些暂时的联系和“痕迹”便会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遗忘就是痕迹消退的结果。也有人认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是记忆痕迹消退的作用,即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的代谢更新,导致记忆痕迹的逐步破坏。

2.干扰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人们在识记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它认为识记过的东西是不会遗忘的,遗忘并不是记忆痕迹发生了变化或消失,而是受到某种干扰所致,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詹金斯和达伦巴克(Jenkings &Dallenbach,1924)让2组被试识记同样的一些无意义音节表,然后让一组被试去睡觉,另一组被试照常进行一般活动。分别在1、2、4、8h之后,让两组被试回忆所识记的内容,结果发现,睡眠组比活动组的成绩好。他们认为这是由于睡眠组比活动组在相同时间间隔内所受的干扰刺激少所造成的回忆上的优势。

3.压抑理论 压抑理论是由于某种动机所引起的遗忘,又称动机性遗忘。弗洛伊德在对许多病人进行催眠治疗时发现,通过催眠,人们常常可以回忆起平时毫无记忆的早年生活中的经历。他认为,人们常常压抑痛苦的记忆,因为这种记忆会引起心理上的痛苦和威胁。他认为压抑是一种“有动机的遗忘”,是一种主动的遗忘。有研究提示,回忆中,愉快的事约占55%,不愉快的事占33%,平凡的事占12%,这就证明了人们对愉快的事件记忆量要显著超过不愉快的事件。

二、影响识记的因素

识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保持的前提,提高识记效果对防止遗忘具有重要作用。影响识记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识记的目的性 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可显著影响识记效果。明确的识记需要和目的有利于调动一个人的识记积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识记的效率

2.识记材料的意义 识记材料的意义是指它所蕴含的事物内在联系及其与识记者知识经验的联系。研究表明,识记效果与材料的意义关系密切,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

3.识记材料的数量 识记材料的数量可显著影响识记效率。研究表明,一次识记的材料数量与识记的效率呈负相关,即数量越大,识记效率越低,识记后遗忘得也多。大量有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与无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相接近。(www.xing528.com)

4.识记材料的位置 在多个项目连续呈现时,各项目在序列中的位置可影响识记效果。一般来说,最先呈现的项目(位于序列之首部的项目)及最后呈现的项目(位于序列末部的项目)较容易记住,而排列在序列的中部的项目则相对较难记。

5.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会影响识记效果。研究发现,识记效率有随心境水平上升而提高的趋势。当心情好的时候,识记效率较高,而在心情不好时,则效率降低。

6.学习者的个体素质 除上面所说的学习目的、需要、情绪等个体因素以外,个体的智能、个性特征和生理状态等基本素质也与识记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智能高者较智能低者遗忘较慢,生理状态较好的人学习效率较高。

三、影响记忆保持的因素

使识记的材料得到牢固、持久的保持是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保证,要使识记材料得到牢固、持久的保持,就要了解影响记忆保持的诸因素,寻找优化保持的途径。

1.识记的程度 识记即为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程度影响着材料保持的效果。学习程度分为低度学习、适度学习和过度学习。未能达到一次完全背诵为低度学习;恰能一次完全正确背诵的学习程度为适度学习;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实验表明,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可以使材料保持得更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量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这种增加会递减。过度学习达到150%时是提高保持效果的最经济有效的选择。超过150%时,效果并不增加。

2.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一般来说,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那些只求临时记住的材料往往不能保持长久。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让学生背诵甲、乙两篇难度和字数均相近的短文,待学生背诵完后,将这两篇短文从黑板上擦去,并宣布甲文第二天检查,乙文在一周后检查。此后,两文均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查,而是在两周后同时检查了2篇短文的背诵情况,结果发现学生对乙文的保持效果(80%)显著高于对甲文的保持效果(40%)。

3.记忆材料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有意义的语言材料比无意义的语言材料易于保持,诗歌较一般的文章易于保持,形象性记忆材料保持较持久,动作性记忆材料保持效果最好。

记忆材料的保持与知识终了之后继续学习的材料有关,如果继续学习的材料与以前识记的材料内容相似,那就会“冲淡”以前识记的材料。因此,在安排自己的学习时,应当使直接相连的两种学习材料尽可能避免内容的相似。

4.识记后的休息 有实验表明,识记在大脑中产生的“痕迹”需要有一定时间才能得到巩固,识记后最初阶段的休息尤为重要,它对保持效果有直接影响,休息情况好者,记忆保持效果好,休息情况差者,保持较困难。

5.识记的复习 复习就是多次的识记。在对记忆材料进行最初的识记之后,复习的作用就在于通过随后的一系列识记来巩固已建立起来的联系,改善保持过程。复习不仅能巩固记忆,而且能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研究表明,复习的方法,对复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复习的及时性、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与回忆相结合及睡眠前的复习等均有利于记忆材料的保持。

四、影响回忆的因素

1.信息加工水平 识记时对材料信息加工的程度直接影响回忆的效果。一般来说,加工水平越深,回忆效果就越好。

2.联想线索 识记时设下一定的联想线索有助于信息的提取,可提高回忆的效果。通常可按该事物与所联想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和隶属联想等。在识记材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联想来构成回忆线索,以提高回忆效果。在回忆时,只要记住某一线索,就能联想出一连串的材料。

3.回忆场合 回忆的场合与当初识记的场合是否一致,也会影响回忆的效果。这里指的回忆场合既包括客观环境,也包括机体的内环境。一些研究发现回忆时的外部条件与识记时的异同可显著影响回忆的效果,被试者回忆时所处的姿势与识记时的姿势异同也同样影响回忆的效果,即相同者的回忆效果较改变者好。

4.前摄和倒摄抑制 研究发现,保存的效果和识记前后所进行的其他学习情况具有显著关联。如果在识记活动之后紧接着又进行其他学习活动,以后的学习活动就可以对前面的识记发生干扰作用,促进遗忘的进程,这种以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反之,前面的学习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

研究还发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受材料的相似性、先后学习的时间间隔及先学习材料的巩固程度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5.回忆时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对回忆有显著影响。学生在考试时,因情绪紧张,对原先已掌握了的解答方法回忆不出;学生站在课堂上背书,因紧张,对在家中已熟记的课文却背得结结巴巴,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有时,我们回忆某件事或某人的姓名时,感到就在嘴边,就是一时想不起来,这就是心理学中称的“舌尖现象”(tip of tongue),是由于情绪紧张使大脑皮质由负诱导而产生抑制所致。排除这种干扰的方法是暂停该项回忆,将注意转移到其他方面,待干扰消失或皮质负诱导引起的抑制解除后,再认和回忆的检索即可顺利进行。

6.回忆距离识记的时间 心理学实验表明,识记一些复杂的材料时,得到比较完全的再现往往不是紧跟在识记之后,而在第2天或第3天。因为我们识记困难的材料时,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发生疲劳,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待疲劳消失后,神经细胞才显示出所达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学习的东西在第2或第3天回忆效果最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