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又称精神活动,是心理现象或“心灵世界”及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的综合表现。心理活动及其功能体系是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发展的特有精神力量的体现和基础。
人类的心理活动是由心理过程、个性和大脑皮质功能3个部分组成。其中心理过程和个性统称为心理现象。
人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心理现象,这也是我们人人都很熟悉的客观现象。人在社会活动中,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手摸,产生了各种感觉和知觉,感受到了事物的各种属性(光、颜色、声音、气味、冷热等),这就是人的心理现象之一——感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人能辨认出产生声音、发出气味的是什么东西,根据摸到的软硬冷热辨别出是什么物体等,这就是另一种心理现象——知觉。我们感知的事物,学习的知识,思考的问题,能在大脑中保留,在必要时,能够把这些事物辨认出来,把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过的问题回想起来,这也是心理现象——记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想出自己从未见过的事物,这种心理活动叫想像。在实践活动中,要认识事物的特点、意义,以及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我们对感知的材料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这是人的高级心理现象——思维。若要感知清晰或进行有效的记忆和思考,就必须集中注意。
感觉、知觉、记忆、想像和思维都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所以这些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统称为认识过程。
人对于各种不同的事物,常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等体验,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情绪、情感过程。
人在社会活动中,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以及自己的需要,确定行动目的,拟定计划、步骤,克服各种困难,最后把计划付诸行动,这种自主地确定目标并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共同部分,每个人都具有这3种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包含的另一方面是人的个性,这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差异性部分。人们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总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的人记忆力惊人;有的人善于概括,长于分析;有的人言语能力较差,但手却很巧;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直爽豪放,有的人却沉默少语;有的人勤奋,有的人懒惰;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骄傲自大;有的人喜爱文艺,有的人喜爱体育;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则思维迟缓;有的人情绪稳定,而有的人情绪易于波动;有的人做事坚忍不拔,始终如一,而有的人做事却朝三暮四、虎头蛇尾……这些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就是每个人的个性。个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如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
心理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认知过去称为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前提,是心理活动的初始和基础,是人类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步。我们感知到的信息总是要进入记忆,思维则以感知觉接受的信息、记忆保存的信息为材料,在认识各种事物时,就会使我们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并在此激励和推动下,进行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我们的意志行为。不仅在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而且在个性和心理过程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个性是具体化了的心理过程,没有心理过程,个性就无由形成;个性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没有不带个性特征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的个性特征。例如,遇事沉着、三思而后行的性格就是在感知、思维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大脑皮质功能包括智能系统、意识系统和心理主观能动系统。其中,智能系统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像、实际操作、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等能力。它是整个心理功能水平的综合表现,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意识是维持心理和认识事物的脑功能清晰度的整体性反映。各种意识障碍是脑功能病理表现。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状态和客体的相互关系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适应的整体心理功能水平,是人类的心理能动系统和最高指挥系统。
二、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由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组成,简称“知、情、意”三个过程,这是人类普遍和共同反映的心理功能,又称为心理共性。
(一)认识过程
1.感觉(sensation)和知觉(perception)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或亮光,听到某种声音,闻到某种气味,尝到某种味道,感到冷、热,都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皮肤)等感觉器官而获得的感觉,反映的都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综合起来的反映,并借助于既往的经验形成综合的、完整的映像。例如,当我们拿起一只苹果时,苹果的颜色、气味、形状及光滑的表皮等个别属性分别作用于眼、鼻、手上的皮肤等感官,在脑子里形成了相应的感觉,并被相互联系起来,有机结合,并借助于既往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苹果的映像,产生了苹果的知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单独感觉到什么,而且单纯的感觉对于认识事物也没有多大用处。事实上,常常是一旦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就会立刻知觉到了事物的整体,感觉和知觉经常是同时发生的,功能上难以分割,故常联系在一起探讨,合称为“感知”。感知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初步形式、开端和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知觉与其他心理过程一样,具有心理共性特征。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具有共同的认知,对于苹果大家都会感知为是苹果而非他物,至于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意义和价值,个性则赋予不同的心理差异性;大脑功能层次给予深层次意义以及深刻的内涵;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可影响心理过程,并产生不同的心理意义;心理发生障碍时可导致病理性的认知。
2.记忆(memory) 记忆是人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检索(提取)的过程,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以及再认或回忆出来的过程。
人对感知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习得的动作、体验过的情感等,事后并不消失,相当大的部分作为经验在脑中保留下来,并可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复现。记忆包括识记、保存、再现和再认四个过程。记忆对于人类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说话、写字,都离不开记忆。只有在健全的记忆功能参与下,才能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构筑成完整的认知系统。如没有记忆功能,我们就无法获得经验和知识,无法保留感知的表象,无法形成概念,更无法进行思维。
3.想像(imagination) 想像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属于人类高级认知过程。
想像的基本材料是感知觉所提供的综合在脑内的表象。表象是人脑对当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想像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故又称想像表象。想像可以是个人从未经历过或世界上还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例如神话故事中的新奇形象“水晶宫”“美人鱼”“牛郎织女”“孙悟空”“猪八戒”等皆源出于想像。想像具有超现实性,对人的认识过程有极重要的意义,它常常对新的发明和新的构思起着桥梁作用。人类可以利用丰富的想像能力,把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体验到的生活和掌握的知识,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绚丽多彩的新形象,创造更多的新技术成果、新的发明,描绘出未来世界新的美好蓝图。
4.思维(thinking)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的心理认知过程,这种反映是借助于言语和词来实现的。感知觉和记忆是比较初级的认识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思维则是高级的认识过程,是对事物本质及其内部联系的认识。实践是产生思维的基础,是思维的源泉和检验依据,思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和完善。感知觉是思维的前提,为思维提供了大量信息,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大脑的概括和间接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扩大认识范围和深度,提高认识水平,进而获得无穷无尽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推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前进。(www.xing528.com)
(二)情绪情感过程
1.情感(affect)是人们对现实环境和事物产生的内心体验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喜、怒、哀、乐等都属于情感表现。
2.情绪(emotion)和情感都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从广义上讲两者相互包容,从狭义上讲二者含义有所差异。情绪是指与个体生物学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性等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即个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生物学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绪的持续时间较短,其稳定性带有情境性,伴有明显的生理功能变化和外部表现。这是一种较初级的内心体验。而情感则是指与社会心理活动相联系的较高级的内心体验,它既具有情境性,也具有稳固性和深刻性。例如,由外伤疼痛产生的痛苦体验,或由美味佳肴得到的愉快享受属于情绪;而道德感、审美感、友谊感、事业心则属于情感。情绪和情感活动相互依存,常同时出现,难以细分,它们都与人的认识、行为活动及社会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
3.心境(mood)是一种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为在一段时间内个体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具有弥散性特点。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中,常以同样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影响认知系统。如一个人在喜悦的心境下,对一切外界事物都表现出乐观、愉快和满足的情绪色彩;而在抑郁的心境下,对一切外界事物都会表现出悲观、失望、忧愁和消极的情绪色彩。
(三)意志过程
意志(volition)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这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对行为有发动、坚持、制止和改变的调节控制作用。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好坏与他的事业成败有密切关联,坚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意志活动具有以下4种心理品质:
1.自觉性 人的意志行为是自觉确定目的的行为。自觉性是指个体根据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和认识,积极主动地确定行动的方向和目的,选择方法,采取决定,自觉主动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达到正确的既定目的的心理品质。一个富于自立性的人,必然会坚持原则,崇尚真理,百折不挠地去达到目的。
2.果断性 是指善于迅速地估计情况,正确地做出行动的决定。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在紧要关头能以高度的机智去判断是非,当机立断,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3.自制性 是指个人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行动的意志品质。人的意志行为受大脑皮质自我意识的控制和调节。自制力强的人,为了达到既定目的,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能忍受任何逆境的考验,克服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困难,包括行为与愿望不一致的干扰、知识经验的不足、机体的疲劳和创伤、健康不佳、心理上的痛苦和挫折、外界的各种阻力、干扰或诱惑等。
4.坚韧性和顽强性 是指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品质。具有坚韧毅力、顽强精神的人,他们不因暂时的挫折与失败而气馁,始终不渝,充满信心地持续努力,最终达到目的;他们能克服行动中的一切困难,排除各种障碍,勇于冲破艰难险阻去争取胜利。
三、整体大脑功能
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各种心理活动均受着大脑皮质的统率和主导,因此,它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的特点,保证了心理活动与客观社会相适应。因此可说,整体性大脑功能和脑功能综合性整体结构,才真正体现了人类心理功能的最高水平,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完善的结构。
整体性大脑功能包括智能、意识、心理能动三个方面。智能是整体心理功能水平的综合表现,是智慧、能力、知识技能、操作等心理功能的综合表现。意识是维持心理功能和认识主客观事物清晰度的整体反应,是保证大脑有效进行实践活动的首要条件。
(一)智能(aptitude)
智能又称智力,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从实践中发展的,但不等同于知识和实践。它是先天素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努力这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智能并非单一的心理过程,它与感知、记忆、思维等密切相关,涉及到大脑皮质各功能区和各心理层次大脑整体性功能系统,通过理解力、计算力、分析能力、创造力表现出来。智力低下者,非但记忆、理解能力差,而且认知水平低下、思维贫乏、感知迟钝、情感不丰富、意志薄弱、缺乏自我防卫能力、心理幼稚、人格结构削弱、缺乏心理动力等,整个大脑功能呈现全面低下、无能的幼稚状态。
(二)意识(consciousness)
意识是维持人类心理活动和认识事物的大脑功能清晰度的整体反映。人必须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正常有效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事物有集中注意的能力;能正确认识周围事物的变化;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状态;记忆外界的事物;对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应。
意识与心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两者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但又不等同。意识是指人自我存在的主观心理体验,而心理活动是指整个具有主观心理体验的神经功能活动与过程。一个神经症病人,我们说他有了心理障碍,但其意识却是清晰的。
现代脑生理科学认为,觉醒状态的大脑神经活动有3个层次:中心兴奋区、联系兴奋区和抑制区,它们分别造成人类的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3个不同层次。它们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心理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