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血小板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PagT减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贮存池病、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ITP、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4.采血后3小时内必须检测完毕。3.作为预测胎儿血小板状况的指标若ITP孕妇血清中游离抗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增高,通过胎盘入胎儿血循环,导致胎儿血小板减少。3.多次输血患者由于同种免疫抗体升高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增高可致PAIgG升高而产生假阳性。

血小板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时间(BT)测定

【参考值】

2.5~9.5分钟 (测定器法)

【临床意义】

1.BT缩短 见于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心绞痛糖尿病伴血管病变及DIC的高凝血期等。

2.BT延长 微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性假血友病、坏血病等;凝血酶原缺乏症、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抗凝血药物服用过量、慢性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K吸收减少等。

【注意事项】

1.试验前1周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2.切口方向、切口深度、环境温度、静脉血压、年龄和性别等。

(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PagT)

【参考值】

见表1-2-1。

表1-2-1 血小板聚集功能参考范围

注:2’A:2分钟幅度;4’A:4分钟幅度;TMA:达到最大幅度的时间;MA:最大聚集率;Dt:延迟时间;S:斜率

【临床意义】

1.PagT增高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DVT、肺梗死、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高脂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等。

2.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贮存池病、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ITP、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注意事项】

1.用枸橼酸钠抗凝管盛血,必须避免使用EDTA做抗凝剂;贫血患者血中应加入较正常者多的抗凝剂。(www.xing528.com)

2.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会激活凝血反应,玻璃试管等需涂硅处理或使用塑料制品。

3.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避免激活凝血反应。

4.采血后3小时内必须检测完毕。

5.阿司匹林、右旋糖酐、保泰松、肝素、双香豆素类药物可使聚集性减低,应在检测前1周停用相关药物。

(三)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PAIgM)

【参考值】

PAIgA  0~22ng/107血小板(PLT)

PAIgG  0~108ng/107血小板(PLT)

PAIgM  0~40ng/107血小板(PLT)

【临床意义】

1.作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指标之一

90%以上ITP患者的PAIgG增高,同时测定PAIgM、PAIgA,阳性率可达100%。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呈阳性反应。

2.作为观察疗效和估计预后的指标 ITP 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其PAIgG降低,复发患者的PAIgG增高;PAIgG减低且不复发的患者,其预后较好;治疗后PAIgG不降低的患者均是脾脏切除术后的指征。

3.作为预测胎儿血小板状况的指标 若ITP孕妇血清中游离抗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增高,通过胎盘入胎儿血循环,导致胎儿血小板减少。

【注意事项】

1.采取4.5ml静脉血后与0.5ml专用抗凝剂立即混匀。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影响结果,停药2周以上才能抽血检测。

3.多次输血患者由于同种免疫抗体升高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增高可致PAIgG升高而产生假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