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急性右下腹痛:妇产科查房实录

急性右下腹痛:妇产科查房实录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病例90右下腹痛10小时患者女性,5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10小时,而于2005年5月30日下午步行入院。住院医师本例病人临床特点为近绝经期妇女,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疼痛10小时未缓解,无恶心、呕吐、发热,无尿血、尿痛,二便正常,近期无明显消瘦。此病例应诊断为双侧卵巢囊肿,右侧蒂扭转。

急性右下腹痛:妇产科查房实录

病例90 右下腹痛10小时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10小时,而于2005年5月30日下午步行入院。患者当天上午6时起床后突然出现下腹疼痛,以右下腹明显,而到当地医院就诊,B超发现盆腔囊实性包块,考虑“卵巢囊肿蒂扭转”,为进一步诊治转诊本院。发病以来,精神、胃纳欠佳。月经史:14岁初潮,月经周期24天,经期7~12天,周期规则,无痛经,LMP 2005年5月16日,前次月经2005年4月22日。

体格检查 T为36.6℃,R 20次/分,P 82次/分,BP 135/69mmHg,病人一般状况可,神清合作,下腹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中位6cm× 5cm×4cm大小,右附件可及1个15cm×10cm×8cm大小的肿块,压痛,活动欠佳,左附件可及1个8cm×4cm×4cm大小肿块,活动可,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B超检查子宫大小为58mm× 42mm×49mm,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右附件可见1个大小为158mm×108mm×92mm的肿块图像,形状呈椭圆形,内部为混合回声,分布不均匀,囊壁不规则增厚,边界清楚,盆腔内可见腹水暗区。左附件可见低回声不均质肿块大小为80mm×47mm× 41mm,边界模糊,囊液欠清。直肠子宫陷窝可见液性暗区19mm。查血WBC 9.59×109/L,N 0.847,Hb 132g/L,RBC 4.48(9× 1012/L);生化常规无异常。

入院诊断 ①双侧卵巢肿瘤性质待查;②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

【第一次查房】 (入院后第1天)

实习医师 汇报病史如上。

住院医师 本例病人临床特点为近绝经期妇女,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疼痛10小时未缓解,无恶心、呕吐、发热,无尿血、尿痛,二便正常,近期无明显消瘦。体格检查发现盆腔肿块,囊实性,右附件肿块有明显压痛,左附件肿块无明显压痛,可活动。B超发现子宫大小正常,右附件可见1个大小为158mm×108mm×92mm的肿块图像,形状呈椭圆形,内部为混合回声,分布不均质,囊壁不规则增厚,边界清楚,盆腔内可见腹水暗区。左附件可见低回声不均质肿块,大小为80mm×47mm×41mm,边界模糊,囊液欠清。直肠子宫陷窝可见液性暗区19mm。考虑双侧卵巢囊肿,右侧囊肿蒂扭转可能性大,此病例有手术适应证,可考虑行剖腹探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点。

主治医师 此病例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下腹疼痛,体检发现子宫大小正常,双侧附件肿块,右侧附件有明显压痛,无明显胃肠道症状。B超发现右附件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左侧附件低回声不均质包块,边界模糊,囊液欠清,盆腔少量液体。此病例应诊断为双侧卵巢囊肿,右侧蒂扭转。至于肿块的性质,目前很难判断。由于肿块回声不均质,盆腔内有少量的腹水,且患者54岁,应该考虑肿瘤有恶性的可能。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好,疼痛尚可耐受,考虑手术治疗。因患者中性白细胞高,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教授 同意主治医师的意见。卵巢肿瘤位于盆腔,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多因蒂扭转、感染等并发症或常规妇科检查而发现,确诊时多数已较晚。我们诊断卵巢肿瘤,尤其是卵巢早期的恶性肿瘤是比较困难的。卵巢癌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所占的百分率为2.4%~5.6%,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仅次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占第3位。有关卵巢癌的防治也是非常困难的。诊断卵巢癌之前还应排除其他恶性肿瘤,尤其应排除胃肠转移癌及输卵管癌的可能。输卵管癌多有腹痛、阴道排液和附件包块,实际上输卵管癌术前能确诊的病例是很少的。此病例子宫体大小正常,子宫两侧均可触及囊实性肿块,右侧肿块有明显压痛,边界清楚,肿瘤破裂的可能性比较小,肿瘤蒂扭转的可能性则较大。B超提示两侧肿块为不均质回声,因肿瘤蒂扭转可能出现囊内出血可表现如此,但不好解释对侧,加上有少许盆腔液体,肿瘤很有可能属于恶性。对于可疑的恶性肿瘤患者,判断身体其他部位有无转移是必要的,也就是进行肿瘤分期。因此,应申请肿瘤标志物、胸部X线检查、胃镜及腹盆腔CT或MRI扫描。待诊断明确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第二次查房】 (入院后第6天)(www.xing528.com)

住院医师 入院后经抗感染治疗,昨日复查血象WBC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已降至正常。肿瘤抗原,CA199为133.91U/ml,CA125,CEA,AFP、β2-微球蛋白、βhCG值正常,X线胸片提示无异常,腹盆腔MRI扫描提示,子宫左侧见大小为8cm×4cm×5cm的肿块影,与子宫分界欠清。子宫右侧见一多个分隔的类圆形肿块,大小为12cm×11cm×9cm,部分呈小结节状。盆腔双侧髂血管旁、左腹股沟淋巴结未见明显转移病灶。胃镜显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未见异常。此病例原发部位可能就在卵巢。

主治医师 本例经一系列检查,发现CA199 133.91U/ml,其余各项指标均正常,胃肠未发现异常,盆腔各组淋巴结未见异常。CA199升高,肿瘤有可能源于消化系统肿瘤,但CA199无特异性。此病例的诊断还不能确定,但有恶性肿瘤的可能,卵巢癌未经手术很难明确病理诊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尽早剖腹探查,术中行腹水找癌细胞,若术中发现肿瘤为恶性,则应考虑行卵巢癌细胞减灭术。

教授 关于此病例的诊断,卵巢癌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B超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辅助检查价值比较大,B超下肿瘤内部回声不均,或混合回声,均应考虑有恶性肿瘤的可能,B超在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可能还优于CT。CA199升高的特异性不强,但还是要考虑胃肠转移癌的可能。至于治疗,因为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均未发现肿瘤转移的迹象,所以我认为,若肿瘤为良性,行双附件肿块切除即可;若为恶性,则可能仍为卵巢癌Ⅰ期。患者已经54岁,应该考虑一次性手术的彻底性,还要考虑手术中肿瘤细胞是否已转移、手术并发症等,行卵巢癌细胞减灭术比较合适,必要时术中请外科医师协助手术。

预后及随访】

进行常规手术前准备,于7月7日行手术治疗。术中查无明显腹水,腹腔冲洗液未找到癌细胞。见子宫大小正常,左输卵管增大为8cm×5cm×4cm,表面光滑,左卵巢正常。右卵巢增大为13cm× 14cm×15cm,囊实性,紫色,表面光滑,肿瘤蒂部扭转360°。大网膜、肝、脾、肠及盆腔各组淋巴结未发现异常。切除左输卵管及右卵巢肿瘤送冷冻病理检查,报告为右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左输卵管病变性质待定。遂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伴广泛性坏死;左输卵管癌肉瘤,CK8(+),Vimentin(+),F8(+),CEA(—),HHF35(—);各组淋巴结未见癌,手术后给予卡铂化疗。现术后1年患者精神好,食欲佳,二便正常,无特殊自觉不适。仍在密切随访之中。

【最后诊断】

右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Ⅰa期;左输卵管癌肉瘤Ⅰa期。

【述评及相关进展】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是苗勒管型上皮的恶性肿瘤,占原发卵巢恶性肿瘤的40%,是最常见者,好发年龄为40~60岁。而输卵管癌肉瘤属于恶性苗勒管混合瘤,非常少见,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发生部位的概率依次为子宫、阴道、宫颈和卵巢,而原发于输卵管者非常罕见,所占比例不足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的4%。其发生年龄为35~76岁,平均58岁。临床表现与输卵管癌相似,腹痛和阴道出血各占40%,其次为腹痛和腹水,术前确诊困难,多被误诊为卵巢癌、输卵管炎和输卵管积水。恶性苗勒混合瘤含有恶性上皮和间叶成分,源自中胚叶苗勒管系统。根据组织学结构可分为同源性和异源性两种,同源性又称癌肉瘤,基质成分为平滑肌或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皮多为中分化或低分化腺癌,可为乳头状腺癌、宫内膜样癌、鳞状细胞癌、透明细胞癌或未分化癌。异源性者除上述组织改变外,还可有软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和骨肉瘤等成分。该瘤手术时多为较晚期,其临床处理同输卵管癌或卵巢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从有限的文献看,术后放疗或化疗未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据统计2年存活率为52%,而5年存活率仅为16%。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有望获得较长期生存。

(谢杏美 张清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