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经35天内使用,在已妊娠的情况下终止妊娠,在未妊娠的情况下则调节月经的药物。这类药物有3类:①前列腺素类。其催经止孕的机理主要在于诱发官缩和扩张宫颈,以及溶黄体作用。由于子宫腔内压增高,血管收缩造成缺氧,血中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及孕酮水平下降,子宫收缩阈降低,致使内源性前列腺素产生,进一步兴奋子宫,宫缩加强,诱发月经或排出妊娠产物。用于催经止孕的主要为卡孕栓产品,如吉美前列腺素阴道栓、卡前列甲酯和注射剂前列磺酮。米索前列醇是口服剂型的前列腺素E化合物。单独使用此类药物,需较大剂量或多次给药,不仅效果不理想,且副反应也较明显。由于抗孕激素的问世,前列腺素类药物已较少单独用于催经止孕。②抗孕激素类。米非司酮是人工合成的炔诺酮衍生物,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合力比黄体酮强5倍。其催经止孕的机制是通过竞争子宫内膜(蜕膜)的孕酮受体而阻断孕酮的作用,使妊娠蜕膜变性、出血、坏死,而引起绒毛滋养层细胞变性、阻止胚胎发育。同时因内膜坏死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促使宫缩和宫颈软化。在妇女月经周期的第20~23天,每天给予米非司酮50毫克,连服4天,可在治疗的第3~4天发生阴道出血,出血量和时间与正常月经相似。在黄体晚期给予米非司酮,可使成熟的子宫内膜均匀脱落,诱发月经。米非司酮用于抗早孕时,一般需与前列腺素类药物合并使用以提高流产效果。目前常见的配伍为米非司酮150毫克顿服或分次服用,于第三天服米索前列醇400~600微克,完全流产率90%以上,副反应为轻微的恶心。这一给药方案亦可安全用于催经止孕的目的。③其他药物。双炔失碳酯(抗孕53号),是中国研制的探亲避孕药,能够抑制黄体细胞生长,使血孕酮水平明显降低,导致溶黄体作用,对动物和人均有催经止孕作用。其他药物如丙酸睾丸酮、三苯氧胺(抗雌激素)及炔诺酮等都有抗早孕作用的报道。植物药中结晶天花粉和芫花萜酯也可用于催经止孕。结晶天花粉的催经止孕效果很好,但因它是异种蛋白,具有过敏原性,使用受到限制。芫花萜酯的催经止孕效果也较肯定,但需经官腔内给药而不便推广。
催经止孕是对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扩大了抗生育选择的范围,可降低人工流产率,但由于用药后可能发生阴道出血,延长或对下次月经有所影响,目前尚不推荐作为常规的避孕方法使用。对于有规律性生活的夫妻仍应采用适于他们的长效避孕方法。(www.xing528.com)
(吴尚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