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基础知要:扁鹊望齐桓侯的色彩探讨

中医基础知要:扁鹊望齐桓侯的色彩探讨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记载了战国时名医扁鹊望齐桓侯而诊病的故事,充分展示了扁鹊望诊之高超、神奇,令人赞叹不已,传为千古美谈。过了5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作了一番观察之后,对齐桓侯说:“你的病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等到扁鹊第四次来见齐桓侯,他只瞥了一眼,就慌忙跑开了。早在2400多年前,扁鹊就能从齐桓侯的气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

中医基础知要:扁鹊望齐桓侯的色彩探讨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记载了战国名医扁鹊望齐桓侯而诊病的故事,充分展示了扁鹊望诊之高超、神奇,令人赞叹不已,传为千古美谈。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有一次,扁鹊路过齐国都城临淄的时候,见到了齐国的国君齐桓侯。他看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断定他已经生病了,便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有病在肤表,如不快治,就会加重。”齐桓侯听了不以为然,说:“我没病。”扁鹊见他不听劝告就走了。这时,齐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凡是医生都是贪图名利的。他们没有本事,就把没有病的人当有病的来治,以显示本领,窃取功利。”过了5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作了一番观察之后,对齐桓侯说:“你的病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齐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根本没有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再过5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经过细致的观察,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病进入肠胃之间,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听了很生气,当然也没有理睬扁鹊的话。等到扁鹊第四次来见齐桓侯,他只瞥了一眼,就慌忙跑开了。齐桓侯发觉扁鹊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询问。扁鹊说:“病在肤表,用汤熨可以治好;病进入血脉,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用酒剂也能治愈。如今齐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再也没法治了,我只好躲开。”又过了5天,齐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请扁鹊来治,扁鹊早已逃离齐国,而齐桓侯因误了治病时机,不久也就死了。

早在2 400多年前,扁鹊就能从齐桓侯的气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所以,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赞赏不绝地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所谓望诊,就是医生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从而了解病情,测知内脏病变的一种观察方法。中医从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人体的整体性,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等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局部的病变可影响到全身,内脏的病变也必然反映到体表,故通过病人外部的异常变化,就可测知内在病变。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www.xing528.com)

自古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望诊在中医诊法中极为重要,被列为“四诊”之首。这是因为人的视觉观察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获取的信息量最大。而现代的X线、CT、“B超”等影像技术及各种内镜探查等实际上都是望诊的延伸,只是方法现代化了。

随着临证经验的不断积累,当功夫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逐渐发觉望诊的重要性,这正是中医诊法中难以示人的重要技巧之一。从重问轻望,到先望后问,甚至于最后完全有把握望而不问,是中医临证功夫日臻成熟、炉火纯青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人“望而知之谓之神”,并将望诊置于四诊之首实寓有深意。——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仲瑛

望诊主要观察人的神、色、形、态,其内容包括全身望诊和局部望诊,尤其是望舌,千百年来更是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观察非常细致,是中医诊法的一大特色。总之,“望而知之”是从望诊作为突破口,结合其他诊法,系统而全面的诊察,作出正确的诊断,这样才能成为“神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