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津液代谢失常,是指全身或某一环节津液代谢发生异常,从而导致津液的生成、输布或排泄发生紊乱或障碍,主要表现为津液的亏损不足和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以及水液停滞潴留等方面。
(一)津液不足
是指人体津液在数量上的亏少,进而导致内则脏腑,外而皮毛、孔窍,失其濡润滋养作用,从而产生一系列干燥失润的病理状态。多由于燥热之邪灼伤津液,或大汗、失血、吐泻、多尿,或过用燥热之剂,耗伤津液等所致。一般来说津较清稀,流动性较大,故易于耗伤,亦易于补充。液较稠厚,流动性较小,故不易损耗,且一旦亏损不易迅速补充。津液亏损不足,则可致口唇、肌肤及血脉失于津液的充盈滋养,故多见咽干唇焦而口渴,或皮肤干燥,毛发枯槁,甚则目陷、十指螺瘪而脉细。津液不足,则汗液、尿液之化源不足,故汗少或无汗,小便短少。大肠失其津液之濡润,传导滞涩,则可见大便秘结,津液大量耗伤,以致津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则可成转筋挛急之证。故《医宗必读》说:“水液去多,甚而转筋,血伤,故筋挛急也”。
(二)津液的输布与排泄障碍
津液的输布障碍,是指津液不能正常的转输和布散,在体内流动迟缓,主要责之于肺、脾、肝及三焦功能失调。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是指津液宣发或气化不利,转化成汗液或尿液的功能减退,导致水液潴留的病理状态,主要责之于肺肾两脏。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障碍,水液停留,若以重浊、黏滞等病象而显,即为湿浊内生;若有形而肿即为水肿;若在体内某一局部发生滞留,因而津液不化,成为病理产物即为痰饮。总之,津液的输布与排泄障碍,主要可产生湿浊困阻、痰饮凝聚及水液潴留等病理改变。
(三)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www.xing528.com)
津液与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方失常,都会对另外两者发生影响,导致其功能失去协调,临床常见者,主要为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及津亏血瘀等几方面。
1.水停气阻 多由津液代谢障碍,气化失常,水液停聚为患,则将使脏腑功能发生障碍,气机升降阻滞不畅,从而形成水停气阻之病理状态。如水饮阻肺,肺气壅阻,失于宣降,则可见胸满咳嗽,喘促不能平卧。水饮凌心,阻遏心气,致使心阳被抑,则可见心悸,心痛。水饮停滞中焦,阻遏脾胃气机,则可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见头晕困倦,脘腹胀满,纳化呆滞,恶心呕吐。水饮停于四肢,则阻滞经脉气血之流通,故除见水肿外,亦可伴见肢体沉重,胀痛等症。
2.气随液脱 多由于高热伤津,或大汗伤津脱液,或严重吐泻,耗伤津液等所致。津液为气之载体,津液外泄,气随泄去,阳气亦随之而亡失,故除见大汗淋漓,气短息微,四肢逆冷,脉微欲绝等症外,继则可致阴阳离决而死亡。
3.津枯血燥 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血又同源于后天水谷精微,若因高热伤津,或烧伤病人,津液损耗,或因失血脱液,或阴虚痨热,津液暗耗,则均会导致津枯血燥。其病理表现,则可见心烦,鼻咽干燥,或五心烦热,口渴喜饮,肌肉消瘦,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见细数等症。
4.津亏血瘀 津液充足,是保持血脉充盈,血液运行通畅的重要条件。若因高热、烧伤、吐泻、大汗出等因素,使津液大量消耗,致使津液不足,血容量减少,血液循行滞涩不畅,则可形成血瘀之病理变化。其病理表现,则可在原有津液不足病证基础上,出现舌质紫绛,或有瘀点、瘀斑、甚或斑疹显露等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