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一向为群众所喜用,因而能广泛传播,并不断发展。
针灸来源于石器的发明,最早使用的是砭石和石针。石针是古代针刺的原始工具,后来发现了金属,才发明了金属针。我国第一部针灸书是成于战国时期的《灵枢》。晋代皇甫谧(公元215-282年)著针灸专书《甲乙经》,总结了前人和本人的实践经验,阐述了经络理论,明确了穴位和位置,并详述疾病针灸取穴等,可称为第二次总结性的针灸专著。
在中国针灸医学史上,王惟一是有着卓越贡献的。他不仅主持制造出闻名中外的针灸铜人,还撰写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这部划时代的针灸学巨著,为中国针灸医学宝库献出两件珍品。
王惟一,或名惟德(公元987-1067年),籍贯无可考。曾任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等职,并在太医局教授医学,王惟一精于针灸,《宋史·艺文志》载有王氏《明堂经》3卷,惜未传世。天圣四年(1026年),宋政府再次征集、校订医书,王惟一奉诏竭心,考订针灸著作。仁宗以为“古经训庆至精,学者执封多失,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形,复令创铸铜人为式。”(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夏竦序》中国书店影印本,1987),于是王惟一负责设计,政府组织工匠,于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以精铜铸成人体模型两具。王氏新撰针灸著作遂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由政府颁行全国,与针灸铜人相辅行世。(www.xing528.com)
针灸铜人在宋朝时,就被视为国宝。宋朝与金国交战时,有一具被金人掠走,另一具则下落不明。后来,被金人掠走的那具铜人又转入元朝宫廷,陈列在太医院的三皇庙内。再后来,这具铜人也不见了踪影。有人说,它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日本帝国主义掠了去。
宋代王惟一所铸的针灸铜人尽管已经不复存在,但他为针灸学所做的贡献却是功不可没的。如今的塑料或橡胶针灸模型,便是从他的铜人模型脱胎而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