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儿生理解剖特点,小儿心电图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心电图与成人有一定差别,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差别也逐渐缩小。因此,只有系统地了解不同年龄组小儿心电图各波形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才能判断异常心电图,为临床作出比较正确的心电图诊断。小儿心电图特征及其正常参考值如下:
一、心 率
正常小儿各年龄组心率范围变化幅度较大。一般来说,年龄愈小,心率愈快,心率与年龄增长呈反比。但7天内的新生儿心率较婴儿期任何年龄阶段的心率都缓慢,这可能与该阶段小儿新陈代谢较低、心脏副交感神经较交感神经完善有关。青春早期男女心率变化范围有一定差异,12~14岁女孩平均心率较男孩快10/min(表7-1)。
表7-1 各年龄心率平均值及其范围(次/min)
二、P波
正常小儿P波电压高限不超过0.25mV。一般新生儿期P波电压最高,可达0.21~0.25mV,这主要是由于出生后右心房占优势,肺动脉压较高的缘故。正常P波时限有随年龄而延长的现象,婴儿P波时限0.04~0.07s,儿童0.06~0.09s,表明左右心房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心房除极时逐渐延长所致。因此,在小儿P波时限分析中,婴儿超过0.08s,儿童超过0.01s,才应视为P波时间增宽。P波高耸见于房间隔缺损及法洛四联症,右心房肥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和三尖瓣关闭不全。在低血钾、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包炎和缩窄性心包炎时,也可有P波增高。P波减低,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可见于甲状腺功能降低。
三、P-R间期
小儿各年龄组P-R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增快而缩短。P-R间期,一般婴儿不超过0.14s,学龄前期不超过0.16s,学龄期不超过0.18s。1~6岁时,P-R间期与年龄、心率有非常显著关系。7~14岁时,除年龄与心率之间有显著关系外,P-R间期与年龄、心率的关系已不显著了。由于P-R间期是由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的时距,代表激动从窦房结通过心房、房室联结处、左右束支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上述任何因素发生改变,均可导致P-R间期的改变。一般P-R间期缩短,应注意检查各导联P波的形态、P波与R波的关系及QRS波的宽度,以辨明是否有房室交界性逸搏、过早搏动、预激症候群、干扰性房室脱节和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若P-R间期延长而P波并不宽,代表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有了过长的停滞。可见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干扰性P-R间期延长(多见于房性期前收缩)、低血钾、洋地黄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风湿热、迷走神经敏感的小儿。
四、QRS波
1.心电轴 小儿心电轴分布范围较大,心电轴与左、右心室壁厚度的比值相呼应,年龄愈小,右心室愈占优势,心电轴愈右偏。心脏在胸腔的位置也影响心电轴均值。新生儿心脏多呈垂悬型,心电轴右偏。随年龄增长,心脏多呈半垂位或中间型,心电轴表现为渐向左移。而心脏呈横置型者心电轴多左偏。右心室肥厚者心电轴右偏。左心室肥厚者左偏。心室内传导阻滞时,心电轴产生偏移,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右偏,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左偏。
2.QRS波时间 QRS波群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宽,新生儿约0.06s,10岁以内儿童最大值0.08s,10岁以上0.10s,成人QRS波时间在0.06~0.10s之间。QRS时间延长常见原因为室内传导异常,多见于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室性过早搏动、预激症候群等。
3.Q波 婴幼儿期,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在Ⅱ、Ⅲ、aVF导联Q波出现率较高,随年龄增长有减小趋势,但在7~10岁时,Ⅱ、aVF导联的Q波出现率曾一度稍有增高。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Ⅰ、aVL、V5、V6导联的Q波出现率甚低,随年龄增长出现率有增高趋势。Ⅰ、aVL、V5、V6导联Q波缺如常见于室间隔纤维化、前间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亦可见于健康小儿,其发生率为4.8%。正常婴幼儿右心前区导联偶见Q波。Q波时间大多在0.02s以内,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别。一般认为,Q波时限超过0.03s,深度超过正常高限,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肥厚型心肌病等。
4.R波与S波
(1)肢体导联 RⅠ、RⅡ振幅在新生儿期较低,3岁前随年龄而增大。RⅢ、RaVR振幅在新生儿期较高,RaVR随年龄增长而减低。RaVR振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SⅠ、RaVL振幅在新生儿期较深,随年龄增长而变浅,而SⅢ、SaVR与其相反。(www.xing528.com)
小儿R波与S波的振幅高于成人,小儿RaVR>0.5mV不少见,尤其在新生儿期的aVR导联,有半数以上R波大于Q波,R/Q>1,以后则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因此将成人RaVR>0.5mV提示有右心室肥厚的标准用于小儿是不合适的。在小儿判断右心室肥厚,以aVR的R/Q>1更有参考意义。在成人RⅠ+SⅢ>2.5mV,RaVL>1.2mV,RaVF>2.0mV常提示有左心室肥厚的可能。在小儿一般认为RaVR、RⅠ+SⅢ>3.0mV,RⅡ+RⅢ>4.5mV,RⅠ、RⅡ、RaVL均>2.0mV,RaVF>2.5mV,才提示有左心室肥厚的可能。
(2)心前区导联 小儿心前区导联的QRS波形具有年龄的特征性,且其R波与S波的振幅比成人高。右心前区导联的R波随年龄增长而渐减低,S波随年龄增长而加深;左心前区导联的R波随年龄增长而增高,S波随年龄增长而变浅。在成人RV1>1.0mV常提示有右心室肥厚的可能,而小儿RV1>2.0mV才考虑为右心室肥厚。成人RV5>2.5mV,RV1+SV5>4.0mV(男性)或3.5 mV(女性),常提示有左心室肥厚的可能,而小儿3岁以内RV5>3.0mV,RV5+SV1>4.0mV,3岁以上RV5>3.5mV、RV5+SV1>5.0mV,才考虑为左心室肥厚。
(3)心前区导联R/S比值 成人心前区导联从V1到V6的R电压进行性增高,S波电压进行性降低,或在左心前不出现S波,故成人在心前导联R/S比值<1,而左心前区导联R/S比值>1,若出现相反的情况则提示右心室肥厚的可能。在儿童则不是这样,特别在婴幼儿,V1导联79%~100%R/S>1,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V5导联R/S≤1主要见于新生儿期,6个月以后则无,故小儿V5导联R/S<1诊断左心室肥厚指征较V1导联R/S>1更有意义。
(4)右心前区导联QRS波群变异 正常小儿右心前区导联QRS波群40%~60%可出现粗钝、切迹或右束支传导阻滞样图形,一般说来QRS波群时间不增宽,年长儿粗钝多在R波下行支及S波,婴幼儿多在R波上行支,上行支粗钝较下行支少见,但更有意义。下行支与S波的图形常因体位、呼吸等影响而发生改变。
五、ST段
ST段是心室肌处在全部激动并将开始复极时的状态。在正常人中,少数心肌在此期间已开始复极,以致ST段有少许范围的偏移。成人心电图ST段上升不超过0.1mV,V1~V3导联可达0.3mV,ST段下降不超过0.05mV。小儿ST段上升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心前区导联不超过0.2mV。ST段下降多见于肢体导联与右心前区导联,偏移范围不应超过0.1mV。正常小儿心电图ST段下移都为J点下移,无水平下降,若出现ST段水平下降或斜行下降,多有重要临床意义。
六、T波
正常T波波形多不对称,呈圆钝平滑宽大无切迹,前肢较后肢为陡,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一般T1、T11直立,TaVR、TaVL、TaVF倒置,TⅢ、TaVL、TaVF因QRS波群而异,可能为直立、平坦、双向或倒置。右心前导联上V1多数T波倒置,左心前区导联T波直立。T波与R波比例不应低于1/10。小儿心电图T波具有年龄特征性,尤其在新生儿期有不寻常的特征。在出生7天内的新生儿,TⅠ、TⅡ可见倒置、双相或平坦,TaVR呈双向或平坦,V3R、V1、V3导联的T波呈直立和双向,V5、V6导联的T波呈倒置和双向。大约在出生后3~7天末,V1~V3导联T波呈现倒置,V5、V6导联的T波直立,整个儿童期V3导联T波呈倒置或双向,V4R导联T波在5岁之前可倒置,11岁之前可呈双向。
七、Q-T间期
小儿Q-T间期除生后1周内有一过性延长外,均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增快而缩短。年龄与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主要反映在QRS时间、ST段及T波时间内。由于T波终点常不太清晰,特别在新生儿,因心率快和T波低平,测量Q-T间期较困难,故应选择QRS波群清楚及T波电压高而不受U波影响的导联,一般可选择Ⅱ或V5导联测量。校正Q-T间期的公式很多,常用Bazzett公式:Q-T=K。k为常数,即0.39±0.04,R-R为二个R波的间距以s为单位。小儿Q-T间期延长多见于心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害,心力衰竭与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如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等,药物作用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影响等。Q-T间期缩短多见于洋地黄作用、高血钾、高血钙、迷走神经兴奋、心动过速等。
八、U波
U波是在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低平波,方向与T波一致,电压0.05~0.2mV,不超过同一导联T波的1/2,时间0.1~0.3s,在Ⅱ、V3导联最明显。一般认为U波为浦肯野纤维复极波。目前多数学者认为U波是机械电偶联引起的后电位。该假说认为:左心室肌舒张早期机械活动的伸展动作,作用在动作电位的终末,可以延长单侧心室肌纤维的终末复极,即心室肌伸展产生的电活动形成了U波。U波出现率有显著年龄差别,新生儿期U波出现率最低,其后随年龄而增加。各导联U波出现的规律恰与各年龄组的心率相适应,即心率快时,U波出现率低,心率慢时,U波出现率高。若U波超过同一导联T波的1/2,即为U波增大,多见于低血钾、高血钙、甲状腺功能亢进、窦性心动过缓、洋地黄作用、碳酸钡中毒、酒石酸锑钾等作用。U波倒置可常见于高血钾、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梅毒性主动脉关闭不全。
总之,婴儿和儿童心电图与成人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别,主要与小儿心脏和身体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系统不断发育成熟,小儿心电图与成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小儿心电图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心率较快;②各间期及各波时限较短;③QRS波群振幅尤其是心前区导联振幅较高;④心电轴右偏;⑤T波在新生儿期有一定变化。
(张雪娟 王晓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