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出血量、部位、反应和情况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出血量、部位、反应和情况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表现因出血量、出血部位、机体反应和全身情况而异。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出血量、部位、反应和情况

脑出血常发生于50岁以上有血压病史者,男多于女,大部分患者是在清醒、活动时发病,往往由体力或脑力紧张活动所诱发。起病突然,症状在几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个别患者经24~48h进展逐渐加重。发病时多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伴有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临床表现因出血量、出血部位、机体反应和全身情况而异。出血量少者,可表现为单纯某一症状或体征,而始终无意识障碍表现;出血量大者,发病后短时间内即可陷入昏迷,出现脑水肿甚至脑疝;发生在脑干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大,病情也较凶险。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其临床特征不同:

1.壳核出血 即内囊外侧型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多由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引起,血肿向内压迫内囊导致典型的“三偏”症状,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头和眼转向病灶对侧,如病位在优势半球可有失语。如出血量多,病灶扩展至额、颞叶或破入脑室可致高颅压、昏迷,甚至死亡。

2.丘脑出血 即内囊内侧型出血,其典型的症状是偏身感觉障碍起病,向外压迫内囊可出现“三偏”症状;波及中脑,可见一侧眼睑下垂、垂直注视麻痹、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向内破入脑室,可引起高热、昏迷、瞳孔改变;出血量大者,可向下扩展损伤丘脑下部和脑干,可出现高热、上消化道出血,最后继发脑干功能衰竭而死亡。

3.脑桥出血 脑桥出血占脑干出血的80%以上,多由高血压导致基底动脉的旁中央支破裂引起,病情较凶险,常突然起病,数分钟内陷入深度昏迷,四肢均瘫痪,针尖样瞳孔(但对光反应可存在),中枢性高热,伴去皮质强直和严重不规则呼吸,短期内死亡。但出血量小于5ml的局限性脑桥血肿病情往往症状较轻,意识清楚,预后相对较好。(www.xing528.com)

4.脑叶出血 即皮质下白质出血,发生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下白质。老年人常由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淀粉样变血管病所引起,青壮年多由先天性脑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所致。几乎都有头痛,意识障碍少见且轻微;额叶出血表现额部头痛,对侧单肢或偏身轻瘫,可有智力障碍、尿失禁。颞叶出血开始可有同侧耳痛,对侧同向偏盲,幻视幻听,优势半球出血可有言语障碍、失语;顶叶出血可有同侧颞顶部痛,对侧单肢或偏身的感觉障碍或有手的运用障碍。枕叶出血可有不同程度的对侧同向偏盲、一过性黑矇;出血破入蛛网膜下隙者,脑膜刺激征明显。

5.小脑出血 多发生于一侧小脑半球,起病急骤,突然后枕痛,头晕,反复呕吐,站立不能或行走不稳,肢体共济失调,可无肢体瘫痪;出血量小的预后良好,但出血量大时,血肿容易压迫脑干而出现呼吸异常和体循环障碍、昏迷等,甚或致急性枕大孔疝,均会导致死亡。有的影响第四脑室或中脑水管的脑脊液循环而造成阻塞性脑积水,也可危及生命。

6.脑室出血 脑室出血分原发性(脑室壁和脉络丛出血)与继发性(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两种,但临床上以后者多见;多数由基底节处出血破入到侧脑室,也有小脑和脑桥出血破入到第四脑室者。临床症状视出血部位、脑室内积血量及有无阻塞脑脊液通路而异。轻者出血量少,仅有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一般无脑室系统梗阻,预后较好;出血量大者,血液可充满整个脑室而呈铸型,并流入蛛网膜下隙,压迫脑干造成脑脊液循环梗阻,病情凶险,往往在一二小时内陷入深度昏迷,并出现四肢瘫痪、瞳孔先缩小随后散大、高热、去皮质强直、呼吸不规则及脉搏、血压不稳定等,病死率很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