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是新生儿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透视、摄片、特殊X线摄影及造影检查等。
一、透视检查
透视经济、简便易行,透视下可任意转动患儿,选择最佳体位观察病变,借助观察器官的运动,如心脏搏动、膈肌动度、胃肠道蠕动、骨折复位。但其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不如摄片,不易发现细小病变,且不能永久记录,不利于病变的动态观察,患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大于摄片。现多数医院已被摄片代替,而将透视作为辅助检查方法,以弥补摄片之不足。透视前应向患儿家长简单说明检查目的,需要配合的姿势;尽量除去透视部位的厚层衣物及影响X线穿透的物品,如金属饰物、膏药、敷料等,以免影响诊断;透视过程中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降低辐射剂量。
二、摄片检查
X线摄片简便、价廉、能永久记录,至今仍是新生儿疾病首选检查方法之一。现代化的新型成像方式如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数字化直接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的临床应用,不仅使X线平片进入数字影像,克服了常规摄片曝光过度或不足的缺陷,同时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摄片前应向患儿家长解释摄片目的,争取家长的合作;摄片时应除去的衣物,同时要特别注意给新生儿保暖;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
1.胸部摄片 新生儿常规应摄仰卧前后正位X线片,必要时加摄侧位、仰卧位水平投照和侧卧位水平投照。胎儿出生后呼吸器官从胎肺转为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肺,在结构功能上需经历生理性适应和发育成熟过程,腺泡直径1mm,肺泡数量约为成年人肺的10%,直径为4%,表面面积约为3%,因此新生儿胸部表现有其特殊性。
(1)出生后15min的X线胸片显示两肺已充气完全,早产儿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肺泡容量降低,肺充气缓慢且充气不均匀。
(2)出生后12~24h由于肺液清除,肺纹理可增粗,两肺有少量片絮状影或叶间胸腔少量积液。随着液体清除遗留右侧水平叶间裂增厚呈线条状,70%出生后1周内正常新生儿见到此征象。
(3)有时可见重叠于肺野斜直或直线状致密影,为皮肤皱褶,是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易皱褶重叠于肺野,应与气胸所致压缩肺边缘区别。其特点是该影延伸到胸廓之外,与腋部软组织相连或向下经横膈进入腹部。气胸则限于胸廓之内且透亮区内无肺纹理影。
(4)新生儿X线胸片常可见胸腺影,典型者有以下特点:①形态呈帆形或三角形,并不多见;②外缘呈波浪状;③透视下大小随呼吸明显改变,即吸气相明显变小,为胸腺的可靠佐证。应当注意有时新生儿胸腺影可几乎占满整个右肺上野,不要误认为右上肺大叶性肺炎。
(5)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在左上纵隔旁(相当于T3~4水平)可见一结节状影,边缘光整,向肺野凸出,内缘与纵隔相连,透视下可见搏动,称动脉结节或导管结,是新生儿的一种生理现象。为生后动脉导管功能性闭合后,在导管所在主动脉部位形成的局限性膨凸,随着肺动脉压力下降和动脉导管完全收缩而消失。
2.腹部摄片 新生儿腹部常规应摄卧位及立位X线片,必要时加摄侧位X线片。腹部卧位X线片主要观察肠道的充气情况及其大小、形态和分布;有无异常密度影;有无异常气体影如肠壁积气和门脉积气。腹部立位X线片显示膈下有无游离气体,充气的肠道内有无气-液平面及其分布。对于病情较重不能摄腹部立位X线片的患儿,应摄右侧卧位或仰卧位水平投照。值得注意的是单凭充气肠道的形态和分布,在新生儿腹部卧立位片无法区分小肠与结肠,加照侧位X线片非常必要。侧位X线片主要观察结肠内有无充气。对于临床疑有无肛患儿在出生后12h摄取腹部倒立侧位片,摄片前预先倒立位2min以上,且在肛穴处贴上金属标志。
新生儿出生啼哭后空气咽入胃内,15min胃内充气,约3h内全部小肠充气,4~8h结肠充气,所以出生4~8h胃、小肠及结肠均应充气。所以正常新生儿腹部正位片(包括卧、立位)上、大小肠普遍充气,充气的小肠呈多角形,相互紧贴排列,似蜂窝状。如出生后12h胃肠道不充气或充气不全应视为异常表现,在除外产妇过度麻醉或新生儿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后,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先天消化道畸形所产生的梗阻。腹部侧位X线片升、降结肠位于后腹部,呈连续充气、且与脊柱平行的肠道影,横结肠位于膈下,呈横行走向,且在前腹部形成类圆形的透亮影为,乙状结肠位于中下腹部的前下方,直肠位于盆腔内骶骨前方。腹部两膈下出现游离气体,常提示胃肠道穿孔;腹腔内有钙化有助于胎粪性腹膜炎的诊断;肠壁积气和门脉积气常提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骨关节摄片 骨关节常规摄正位和侧位X线片,长骨摄片范围包括两端的关节及周围的软组织,关节摄片时包括组成关节的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对于特殊部位还需摄其他位置,如髋关节蛙式位,跟骨轴位,手及足斜位等。有些病变尚需摄切线位,如管状骨隆起、颅骨凹陷性骨折等。应当注意新生儿期骨密度增高,皮质增厚,髓腔变窄,为生理性骨硬化,是正常X线表现。新生儿出生时可能会发生产伤,造成骨折。
三、特殊X线摄影
包括高千伏摄影和断层摄影。高千伏摄影是指电压在120kV以上,多用于胸部。投照时因电压高,胸廓的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结构变淡,气管、主支气管和肺门血管支气管显示清楚,比常规X线胸片能更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及其内密度。断层摄影是通过特殊装置在摄影曝光时X线球管和胶片相对运动,使所选层面的组织结构清楚,非选取定层面的组织结构因胶片的移动而模糊。
高千伏摄影和断层摄影过去对提高疾病的X线诊断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CR、DR、CT、 MRI的临床应用,现这两种摄影方法使用较少。
四、造影检查
(一)支气管造影
将对比剂直接注入气管和支气管,显示其病变的检查方法。常用的对比剂是40%碘化油,也可用非离子型有机碘溶液或50%~60%硫酸钡胶浆。可显示气管、支气管先天性发育异常,明确支气管扩张的程度和范围,了解不张肺支气管腔情况,确定支气管阻塞原因。但此检查方法因操作复杂,有创伤性,且风险较大;同时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重建可清晰显示气管支气管发育、形态情况,高分辨率CT对支气管扩张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所以此造影检查目前临床已极少使用。
(二)口服法胃肠道造影检查(www.xing528.com)
本方法所用对比剂多使用医用硫酸钡混液,也可使用含碘的对比剂,如泛影葡胺。检查前应禁食禁水3~4h。开始检查时应先胸腹透视,以了解一般状况及有无禁忌证。本检查适应证较广泛,可用于:①食管、胃、小肠等先天畸形的诊断;②明确胃肠道不全性梗阻的诊断、部位及梗阻原因;③了解腹部肿块与胃肠道的关系;④寻找呕吐、腹痛及出血的原因。临床怀疑胃肠道急性大出血和胃肠道穿孔者应禁忌做该检查,大出血通常在停止1周后进行。
(三)结肠造影检查
新生儿期结肠造影主要用于了解结肠及直肠的形态、大小、走行及有无病变,也可用于低位肠梗阻的判断。对比剂可用等渗医用硫酸钡混悬液或水溶性含碘对比剂,前者常用,后者多用在肠道明显扩张,病情较重,一般情况较差,或疑有结肠炎的新生儿。造影时应注意:①对于临床疑为肠道神经元异常性疾病如Hirchsprung病时,检查前3d内不应人为通便,如洗肠、用开塞露等,如腹胀明显,病情较重时,检查前1d内不要人为通便。否则,易造成漏诊。②检查前应常规腹部透视,以观察肠道充气扩张情况,有无腹腔积气。③导管选择橡胶细管,如用Foley双腔气囊导管,气囊不应充气,以免造成痉挛段扩大而漏诊。④注入对比剂时应缓慢,显示扩大段远段即可。⑤注入对比剂1h左右检查,如结肠内仍有较多对比剂,尚需24h随访;若仍不能诊断,3个月内复查结肠造影。
(四)泌尿系统造影
本方法是泌尿系统最常用的造影检查方法,包括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尿道造影。对比剂用有机碘对比剂,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不论是离子型还是非离子型,均可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在检查前尚需做过敏试验。值得注意的是在过敏试验过程中部分患儿可发生不良反应,应做好抢救准备;即使过敏试验阴性,在检查过程中仍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也应做好抢救准备。
1.静脉尿路造影
(1)适应证:包括泌尿道畸形、炎症、肿瘤,腹部肿块与泌尿道的关系。
(2)禁忌证:对碘过敏者应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应当注意的是新生儿有器官(包括肝、肾)发育未完全成熟,国内有学者提出新生儿早期有以下情况者不鼓励进行该检查。①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②虽有先天性畸形但无泌尿系统症状;③频繁排尿;④遗尿症患儿尿化验正常,且无其他畸形。
(3)对比剂用量:因新生儿肾浓缩功能较差,用量较年长儿大。国产复方泛影葡胺2ml/kg,而非离子型对比剂可参考各生产厂家推荐用量,如碘普胺300用量为4ml/kg。
(4)检查前准备及过程:新生儿检查前不必禁水,不必清洁灌肠。应做好应急抢救准备。对比剂注射后分别于7min、15min、30min摄片,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需延迟摄片时间。
2.逆行肾盂造影 新生儿应用较少。
(1)适应证:凡静脉尿路造影不显影或显影不良者。
(2)禁忌证:尿路狭窄者;急性泌尿系统感染;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3.膀胱尿道造影
(1)适应证:观察膀胱形态、容积、位置及排空能力;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的走行、形态及粗细。
(2)禁忌证:有泌尿系统感染者。
(3)方法:可经尿道插入导管,然后注入对比剂,也可经膀胱穿刺或经膀胱造口注入对比剂,观察膀胱充盈情况,随后拔管排尿,以显示尿道情况。
(五)血管造影
随着超声、CT和MRI的临床应用,新生儿各系统的血管造影较少应用。
(干芸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