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也是抢救和治疗新生儿和某些疾病的一种特殊、基本手段。及时、合理的血液输入可延长或挽救一些垂危生命,亦可使一些急慢性失血或出血性疾病得到缓解甚至痊愈。但是,血和其他药物一样,适当、合理应用效果良好;若使用不当可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故必须对输血和血液制品有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输血后一定要严密观察和监护。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应用研究的发展,除全血输注外,成分输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并逐渐取代全血输注。
一、输血基本原则
1.新生儿输血前,应首先确定病因、输血目的,了解贫血、失血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输血,输新鲜血还是库血。
2.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3.药物等其他治疗有效则不需输血。
4.不滥用输血治疗。不输注安慰血和营养血。
二、输血指征
临床还存在争议,通常根据新生儿的临床状态决定是否需要输注,多数学者认为如存在下列情况,可为输血指征。
1.新生儿出生24h内静脉血血红蛋白<130g/L。
2.急性失血量≥10%总血容量。
3.医源性失血累计5%~10%总血容量。
4.慢性贫血患儿,血红蛋白<80~100g/L(血细胞比容0.25~0.30),临床出现与贫血相关的症状如安静情况下有气急、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心动过速或过缓、进食困难、体重不增和表情淡漠等,且这些症状通过输血可缓解(但贫血只是引起上述症状原因之一,如考虑这些症状是由贫血引起,才予输血治疗)。
5.患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需相对高浓度氧和呼吸支持治疗,当血红蛋白<130g/L(血细胞比容>0.4)时,与患有肺部疾病新生儿一样,患有严重心脏疾病新生儿(表现为发绀或充血性心力衰竭)也需要维持较高的血红蛋白,一般在130g/L(血细胞比容>0.4)以上,以增加氧输送至全身,改善缺氧。
6.严重新生儿溶血病应予输血。
7.需要外科手术的新生儿,其血红蛋白阈值尚未明确规定,由于新生儿心肺功能对贫血的代偿能力较差,应维持血红蛋白在100g/L(血细胞比容>0.3)以上。因胎儿血红蛋白和2,3-DPG间反应减弱,氧释放较少及新生儿肝肾和神经系统发育较差,更应根据不同的外科手术和个体差异确定输血指征。
三、血源选择
应输注较新鲜的红细胞制剂,因保存过久血液制品可能含有较多的钾。新鲜全血中红细胞可维持足够的氧转运,减少高钾血症,故新生儿急性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医源性失血、贫血、感染等一般选择新鲜全血,以补充血容量、血小板、凝血因子,以达到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和止血的效果。但对需反复输血或换血患儿,输新鲜血常需接受多个献血员的血,易导致血液污染、感染机会增加,而库存血每次输血可选用同一献血员的血,最近有关研究表明库存血并无高钾及2,3-DPG缺乏的危险。国外使用一种可保存42d的AS-3(葡萄糖、三磷腺苷、甘露醇、腺嘌呤)红细胞给早产儿输注,剂量15ml/kg,与新鲜的(保存7d)CP-DA(枸橼酸、枸橼酸钠、磷酸二氢钠、葡萄糖、腺嘌呤)红细胞比较,前者献血员数量减少,输血反应和污染机会少,而血pH、钠、钾、钙、乳酸、糖及血细胞比容与后者相似,是一种较安全的血源选择。许多中心采取输注标准红细胞混悬液,血细胞比容约0.6,一般予10~15ml/kg,但是输血量视循环情况而定。有些中心输注质量浓度更高的血液制品(70%~90%),15ml/kg,2~4h输注完。
四、输血量计算(www.xing528.com)
血红蛋白150g/L相当于红细胞量30ml/kg,即输红细胞2ml/kg,可提高血红蛋白1g,压缩红细胞(血细胞比容0.66)每3ml含2ml红细胞,而全血(血细胞比容0.33)6ml含2ml红细胞,因此输3ml压缩红细胞或6ml全血可提高血红蛋白1g。所需全血量=体重(kg)×(预期达到血红蛋白值-实际血红蛋白值)×6(6ml血提高血红蛋白1g)。贫血愈严重新生儿输血量应愈少,血红蛋白<30g/L,每次输血5~6ml/kg为宜,且滴注速度应慢。对血容量不减少贫血,如给全血易致血容量过多,可输压缩红细胞,为所需全血量的1/2,在输血过程,滴注速度宜慢,每分钟10滴或1ml/(kg·h),输血前或输血后给予快速利尿药如呋塞米1mg/kg。
五、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可发生发热、过敏、溶血、输血后紫癜等反应,输血也可传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也可传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巨细胞病毒(CMV),后者占输血婴儿的1/7。
另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TA-GVHD)在新生儿中发生率虽低(0.01%~0.1%),但病死率却高达80%~90%,应引起高度重视,病因系血液制品中含有供者的T淋巴细胞,当输注给受者,这些淋巴细胞可以在受者体内增殖,引起免疫反应。TA-GVHD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当患儿接受家庭成员血液或具有共同HLA抗原的随机供血者(供者常常是HLA单倍体纯合子),在这种情况下,受血者不能将供血者的细胞作为外来抗原处理,输注淋巴细胞增殖并可导致TA-GVHD。TA-GVHD多发生于输注粒细胞、血小板和新鲜血液后。冰冻血浆制品(FFP和冷沉淀物)输注不发生TA-GVHD。
日本人群因其HLA抗原性较高,TA-GVHD的发病率也较高。TA-GVHD发病早于骨髓移植后GVHD,通常在输血后1~2周发生。发热是最常见症状,其次是皮肤红色斑丘疹,通常先出现于躯干部,然后向周围扩散。随病程进展,渐出现肝功能异常、恶心、血便、水样便。骨髓衰竭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继而全血细胞减少在TA-GVHD患者也很常见,多发生于症状开始后2~3周。根据临床表现可以临床诊断,通过皮肤活检得以确诊;实验室检查发现病人体内存在供者的淋巴细胞也可以证实GVHD是由于输血引起。另外,应用DNA方法可对病人和供者的HLA类型进行抗原分类,通过细胞遗传学分析或DNA微小卫星多态性分析。TA-GVHD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严重的全身感染,常发生于输血后3~4周。TA-GVHD死亡率显著高于骨髓移植后GVHD,有报道发生率>90%。尽管有少数自发缓解报道,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联合应用免疫抑制药和直接的抗淋巴细胞抗体(抗-CD3、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抗胸腺球蛋白)。TA-GVHD的预防很重要,TA-GVHD高危患者可以采用经照射处理后血液制品,照射可以抑制供者淋巴细胞的增殖,而且对红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的功能不造成显著影响。照射后的全血中红细胞最多保存28d,因为红细胞膜的变化可能导致细胞内钾丢失,致使全血中游离钾异常增高,对新生儿可能更为危险。IUT、HLA匹配血小板输注、亲属间血液输注、严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早产儿、接受换血的新生儿都有可能发生TA-GVHD。
六、早产儿输血指征
早产儿输血更需要有一定的临床标准,除根据血红蛋白值,应同时考虑胎龄、出生后日龄、临床情况及出生时的血红蛋白、医疗检查采取的血标本血量等各种因素,近年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后,减少了输血次数及用量。一般早产儿在生后3~8周很难确定是否需要输血,因为有的早产儿血红蛋白<70g/L可无症状,而有的血红蛋白>70g/L者反而在安静情况下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心动过速或过缓、进食困难、体质量不增和表情淡漠等,输血后并能得到改善。故早产儿输血不仅仅是取决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高低,还需要综合临床分析考虑。国外提出的早产儿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指征。
1.早产儿输红细胞指征
(1)血细胞比容(Hct)≤20或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00 000/μl,输压缩红细胞(PRBC)20ml/kg,2~4h输入,也可分2次输入。根据情况可再次输入。
(2)血细胞比容≤25或血红蛋白≤80g/L,需要供氧,但不需要机械通气者,合并下述表现之一:热量供应≥100kcal/(kg·d),体重增加<10g/(kg·d);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发作增加,24h内≥2次;需氧量较前48h增加;心率>180/min,呼吸>80/min,超过24h,无心力衰竭的其他表现。输PRBC 20ml/kg,2h内输入,也可分2次输入。
(3)血细胞比容≤30或血红蛋白≤100g/L,需要轻度机械通气,输PRBC 15ml/kg,2~4h输入。
(4)血细胞比容≤35或血红蛋白≤110g/L,婴儿需要中度机械通气(MAP>8cmH2O,FiO2>40%),输PRBC 15ml/kg,2~4h输入。输血时注意观察呼吸、心率、皮疹。若有发热、心力衰竭、肾衰竭须暂缓输血。
2.早产儿血小板输注指征
(1)出血患儿血小板计数<90×109/L,输注血小板,剂量20ml/kg较10ml/kg可以更多的提高血小板,早产儿也可耐受,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选择。
(2)免疫性ITP患儿,当血小板计数<49×109/L,合并出血时输注血小板,非自身免疫性ITP输注HLA一致血小板。
(3)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小板计数<30×109/L,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30~49)×109/L,具有下述情况之一输注血小板。①出生后1周体重<1 000g;②临床不稳定(如血压波动);③既往有严重出血倾向(3、4级IVH);④外科手术或需换血;⑤同时有凝血障碍。
(冯晋兴 刘晓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