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内科急性肾衰竭治疗手册-药物、治疗方法概述

内科急性肾衰竭治疗手册-药物、治疗方法概述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肾功能下降可发生在原来无肾损害的患者,也可发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ARF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ARF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3类;狭义ARF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即肾性肾衰竭。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衰竭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衰竭。2.治疗急性肾衰竭的药物主要有利尿药、碱性物质等。

内科急性肾衰竭治疗手册-药物、治疗方法概述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天)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肾功能下降可发生在原来无肾损害的患者,也可发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ARF主要表现为氮质废物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ARF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ARF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3类;狭义ARF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即肾性肾衰竭。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少尿期: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无尿,一般持续2~4周;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可有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等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搏骤停;水平衡失调,易产生水潴溜;严重者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易继发呼吸系统尿路感染

(2)多尿期: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 000~6 000ml,甚至可达到10 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3周。

(3)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衰竭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衰竭。

2.实验室检查 尿比重低,尿中可有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各种管型,少尿期血肌酐、尿素氮、血钾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pH降低。多尿期可发生低血钾、低血钠。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治疗急性肾衰竭的药物主要有利尿药、碱性物质等。(www.xing528.com)

3.少尿期的治疗:早期可试用血管扩张药物;保持液体平衡,一般采用“量出为入”的原则,每日进水量为一天液体总排出量加500ml;注意饮食与营养、钾平衡,纠正酸中毒;积极控制感染;血液净化疗法。

4.多尿期的治疗:第1~2天仍按少尿期的治疗原则处理。尿量明显增多后要特别注意水及电解质的监测,尤其是钾的平衡。尿量过多可适当补给葡萄糖、林格液,用量为尿量的1/3~2/3,并给予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适当增加蛋白质,以促进康复。

5.恢复期的治疗:除了继续病因治疗外,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营养,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

6.替代治疗: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有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及腹膜透析。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药 碳酸氢钠可纠正酸中毒并同时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流动。乳酸钠的终末代谢产物为碳酸氢钠,可用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伴酸中毒时,可纠正酸中毒并使钾离子自血及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2.血管扩张药 多巴胺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其他可扩张肾血管的药物还有罂粟碱、氨茶碱。

3.其他药物 葡萄糖酸钙中钙离子虽不能影响血钾浓度,能对抗钾离子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具有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

【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