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结核性腹膜炎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结核性腹膜炎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主要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病。按照病理解剖特点将结核性腹膜炎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及混合型。3.吡嗪酰胺本品对结核杆菌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杀灭吞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B群结核菌。结核杆菌对本品与其他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现象。细菌与链霉素接触后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和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结核性腹膜炎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主要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女性多见。按照病理解剖特点将结核性腹膜炎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及混合型。临床上有发热、盗汗、消瘦、贫血等结核毒血症状以及腹痛、腹泻、腹水及腹部肿块或腹壁柔韧感等表现。部分患者可发生肠梗阻、肠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多数有缓慢发生的发热、乏力、消瘦、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出现腹壁柔韧感、腹水和肠梗阻表现。

2.实验室检查 PPD试验呈强阳性;血沉多增快,可有中度贫血。

3.辅助检查 X线胃肠钡剂检查有肠粘连等征象;腹部B超及CT检查有腹水或腹部包块。

【治疗原则】

1.休息、营养(高热量、高蛋白、足够的维生素补充)、增强抵抗力

2.早期、规律、联合、足量、全程进行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3.如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减轻症状。

4.有下列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①并发完全性肠梗阻或不完全性肠梗阻经内科治疗无好转者;②急性肠穿孔,或腹腔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无好转者;③肠瘘经抗结核化疗与加强营养未能闭合者;④不能确诊,与腹腔肿瘤或急腹症不能鉴别时需剖腹探查者。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合理选用抗结核药物,早期、规律、联合、足量、全程进行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是肠结核治疗的关键。初治者给予三联抗结核药物,即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复治者可采用四联疗法,除明确耐药者以外,可在上述三联的基础上,加用对氨基水杨酸钠。疗程一般在1年半以上。(www.xing528.com)

抗结核药:化学药物治疗能迅速杀死病灶中大量繁殖的结核杆菌,减轻组织破坏,缩短治疗时间;并能彻底杀灭结核病变中半静止或代谢缓慢的结核杆菌,防治耐药菌的产生,阻止结核的传播及复发。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

1.异烟肼 是目前抗结核药物中具有最强杀菌作用的合成抗菌药,对各型结核分枝杆菌都有高度选择性抗菌作用,对生长繁殖期结核分枝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作用较弱且慢。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敏感细菌分枝菌酸的合成而使细胞壁破裂。

2.利福平 利福平对宿主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其通过与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防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使结核杆菌的DNA和蛋白的合成停止。

3.吡嗪酰胺 本品对结核杆菌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杀灭吞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B群结核菌。其在细胞内抑制结核杆菌的浓度比在细胞外低10倍,在中性、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抑菌作用。应与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应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吡嗪酸有关,吡嗪酰胺渗透入吞噬细胞后并进入结核杆菌菌体内,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抗菌作用。另因吡嗪酰胺在化学结构上与烟酰胺相似,通过取代烟酰胺而干扰脱氢酶,阻止脱氢作用,妨碍结核杆菌对氧的利用,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造成死亡。

4.乙胺丁醇 本品为人工合成抑菌性抗结核药。对生长繁殖期细菌具较强活性,对静止期细菌几无作用。对各型分枝杆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结核杆菌对本品与其他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现象。本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结核杆菌RNA的合成,干扰结核杆菌蛋白代谢有关。

5.链霉素 链霉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杀菌作用。链霉素杀灭结核杆菌的作用机制与其能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细菌与链霉素接触后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和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6.对氨基水杨酸钠 本品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同类物,通过对叶酸合成的竞争抑制作用而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繁殖。

【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续 表)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