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主要死亡原因。由于心脏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
【诊断要点】
1.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2.临床表现 ①左心衰竭: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当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患者出现不能平卧,高枕卧位或半卧位甚至端坐位可使憋气好转;严重者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为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重者可有哮鸣音;病情严重可发展为急性肺水肿。另外还可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少尿和肾功能损害的症状等。查体常见肺部湿性啰音和原有心脏疾病体征。②右心衰竭:以体循环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消化道症状多为腹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右心衰竭主要体征为水肿,其特征为首先出现在身体最低的部位,如下肢和腰骶部,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可有双侧胸腔积液,单侧时右侧常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肝因淤血而肿大伴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竭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晚期可出现黄疸和腹水。
3.辅助检查 X线胸片可见心脏扩大、肺淤血等。早期肺静脉压升高时,主要表现为肺门血管影增强,上肺血管影增多与下肺纹理密度相仿。由于肺动脉压力增高可见右下肺动脉增宽,当出现间质肺水肿可使肺野模糊,可见Kerley B线。急性肺水肿时可见肺门呈蝴蝶状。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心脏各腔室大小及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心力衰竭时常见心脏扩大和射血分数下降。放射性核素检查除有助于判断心室腔大小外,还可更加准确地计算射血分数。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可采用漂浮导管在床旁进行监测,计算心脏指数和肺小动脉楔压,直接反映左心功能。
【治疗原则】
1.心力衰竭治疗应包括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缓解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改善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对各种可导致心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减少其负面效应如拮抗神经体液因子的过度激活,阻止心肌重塑的进展;对临床心力衰竭患者,除缓解症状外,还应达到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阻止或延缓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
2.药物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β受体阻滞药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石,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必须应用。其他如利尿药、洋地黄、醛固酮受体拮抗药等在症状加重或严重心力衰竭时应用。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1.利尿药 首选强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小管髓襻及皮质部,抑制Na+、Cl-离子的重吸收,促进肾脏对Na+、Cl-、K+的排出而利尿;同时干扰尿的浓缩过程而呈利尿作用。除利尿作用外,还具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缓解肺水肿。常用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噻嗪类利尿药仅适用于轻度体液潴留或伴高血压患者。保钾利尿药,常用醛固酮受体拮抗药,使钾离子吸收增加,但利尿作用不强。(www.xing528.com)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 本品为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通过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本品还可通过干扰缓激肽的降解扩张外周血管。对心力衰竭患者,本品也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及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及运动耐受时间。常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 可以阻断内源性及外源性的血管紧张素Ⅱ所产生的各种药理作用,包括促使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等作用。当心力衰竭患者因ACEI引起不能耐受的干咳时可用ARB代替。常用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和厄贝沙坦等。
4.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是选择性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可减慢心率、抑制心收缩力、降低自律性和延缓房室传导时间。卡维地洛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兼有α1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本品阻滞突触后膜α1受体,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阻滞β受体,抑制肾脏分泌肾素,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降压作用。
5.强心苷类药物 采用维持量疗法,当心力衰竭伴有快速型心房颤动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以控制心率。常用地高辛。
【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