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内科诊疗思维:体虚感冒的辨识与诊断

中医内科诊疗思维:体虚感冒的辨识与诊断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④体质偏弱,内外因相引发病。临床上称之为体虚感冒。(二)诊断思维1.辨病思维诊断要点①根据气候突然变化,有伤风受凉,淋雨冒风的经过,或时行感冒正流行之际。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多人同时发病,迅速蔓延。在临床上还应区分是气虚还是阴虚。应扶正祛邪,在疏散药中酌加扶正之品以达邪。

中医内科诊疗思维:体虚感冒的辨识与诊断

(一)病因病机分析

1.病因

(1)风为主因: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导。

(2)邪有兼夹:风与寒合(多见于深秋冬令寒冷季节)为风寒证;风与热合(多见于春夏温暖之时)为风热证;夏秋之交,暑湿当令,多表现为风暑夹湿证候;秋季气候干燥,常见风燥相合。

(3)时行疫毒伤人:若时行病毒伤人,则发病快,病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造成广泛的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

2.病机

(1)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气候突变,六淫肆虐。外界环境变化,乍寒乍暖,冷热失常,六淫病邪猖獗,或如南人北迁,气候不适应,人体未能应变,卫外之气失于调节应变,即可受邪发病。若属时行病毒为患,多造成广泛流行。②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自身如更衣脱帽,贪凉露宿,电扇空调,冒风淋雨,或过度疲劳,以致肌腠不密,营卫失和,外邪乘袭。③过度劳累,耗伤体力。正气耗损,肌腠不密,卫外不固,感受外邪。④体质偏弱,内外因相引发病。体质不强,正气虚弱,卫表不固,稍有不慎,即易感邪。如阳气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燥热。临床上称之为体虚感冒。

肺有宿邪,易受新感;肺经素有痰热,或痰湿内蕴,肺卫调节功能低下,则每易感受外邪,内外相引而发病。临床上可见内热外寒——寒包火等错杂证候。

(2)病邪侵犯肺卫,而以卫表不和为主(病位)

外邪侵犯肺卫的途径有二: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内侵。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

(3)病理属性有寒热两大类别:四时六气病邪不同,风为主因,风与火、热、燥相合多发为风热;风与寒相合发为风寒。

(4)病理变化:感受风寒湿邪——风寒束表,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风热犯表,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挟有时行疫毒——传变迅速,病情多重,或变生他病。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根据气候突然变化,有伤风受凉,淋雨冒风的经过,或时行感冒正流行之际。

②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病程3~7天,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

③典型的肺卫症状,初起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语声重浊或声嘶,恶风,恶寒,头痛等。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兼有胸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

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多人同时发病,迅速蔓延。起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如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而肺系症状较轻。

④四季皆有,以冬春季为多见。

(2)鉴别诊断

①外感咳嗽:当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咳嗽时,易与外感咳嗽相混,其鉴别应以主症为主,若发热恶寒症状突出者,按感冒论治;咳嗽吐痰,甚则喘息症状突出者,辨为外感咳嗽病证。

病因示意图

病机示意图

②外感头痛:当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时,易与外感头痛相混,其鉴别应以主症为主,若发热恶寒症状突出者,按感冒论治;若头痛明显,以其为主要痛苦者,应辨为外感头痛病证。

③风温肺病:感冒与早期风温肺病都有肺卫方面的症状,但感冒一般病情轻微,发热不高或不发热,病势少有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病程较短。而风温肺病其病情较重,咳嗽较甚,或咳则胸痛,甚或咳铁锈色痰,必有发热,甚至高热寒战,服解表药后热虽暂减,但旋即又起,多有传变,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则神昏、谵妄、惊厥等。

④鼻渊:感冒与鼻渊均可见鼻塞流涕,或伴头痛等症。但鼻渊多流浊涕腥臭,感冒一般多流清涕,并无腥臭味;鼻渊眉额骨处胀痛、压痛明显,一般无恶寒发热,感冒寒热表证明显,头痛范围不限于前额或眉骨处;鼻渊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不易断根,感冒愈后不再遗留鼻塞、流腥臭浊涕等症状。

2.辨证思维

(1)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感冒常以风夹寒、夹热而发病,因此临床上应首先分清风寒、风热两证。二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但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2)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呈散发性发病,肺卫症状明显,但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传染性强,肺系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显著,症状较重,且可以发生传变,入里化热,合并他病。

(3)辨常人感冒与虚人感冒:普通人感冒后,症状较明显,但易康复。平素体虚之人感冒之后,缠绵不已,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在临床上还应区分是气虚还是阴虚。气虚感冒者,兼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或恶寒甚、咳嗽无力、脉浮弱等症。阴虚感冒者,兼有身微热、手足心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

(三)治则思维

1.解表达邪 感冒由外邪客于肌表引起,应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采用辛散解表的法则,祛除外邪,邪去则正安,感冒亦愈。解表之法应根据所感外邪寒热暑湿的不同,而分别选用辛温、辛凉、清暑解表法。时行感冒的病邪以时行病毒为主,解表达邪又要重视清热解毒。

2.宣通肺气 感冒的病机之一是肺失宣肃,因此宣通肺气有助于使肺的宣肃功能恢复正常,肺主皮毛,宣肺又能协助解表,宣肺与解表相互联系,又协同发挥作用。

3.照顾兼证 老年人、婴幼儿、体弱或感受时邪较重者,可见化热入里犯肺,逆传心包(如并发肺炎,流感的肺炎型、中毒型)的传变过程,当以温病辨治原则处理。原有宿疾,再加新感,当据其标本主次,适当兼顾。小儿感冒易夹惊夹食。夹惊者酌配钩藤、薄荷、蝉蜕、僵蚕、石决明等息风止痉;夹食者加神曲、山楂、莱菔子、谷芽、麦芽等消导之品。

4.温凉合用 风寒外感,表尚未解,内郁化热:或肺有蕴热,复感风寒之证,可取温清并施,辛温与辛凉合用之法,解表清里,宣肺清热。并须根据寒热的主次及其演变,适当配伍,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即属此类方剂。

5.体虚扶正 虚体感冒正气已虚,虽感外邪,也不宜过于表散。若单纯祛邪,强发其汗,更加伤害正气,甚至汗出致脱。应扶正祛邪,在疏散药中酌加扶正之品以达邪。

(四)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

【证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白稀薄;重者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小便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主方】葱豉汤加减。(www.xing528.com)

【处方举例】葱白6条,豆豉12g,杏仁10g,紫苏叶12g,防风10g,荆芥10g,苍耳子10g,炙甘草5g。

2.风热感冒

【证候】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涕浊,咽喉肿痛,口干而渴,咳嗽痰黄黏稠。舌尖边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主方】银翘散加减。

【处方举例】金银花15g,连翘12g,薄荷10g,荆芥10g,淡豆豉10g,桔梗10g,牛蒡子10g,竹叶10g,芦根12g,黄芩10g,甘草5g。

3.暑湿感冒

【证候】夏令感邪,身热汗少,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口黏,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病机】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处方举例】金银花12g,连翘10g,鲜荷叶15g,鲜芦根15g,香薷10g,厚朴10g,白扁豆10g。

4.气虚感冒

【证候】多见素体气虚者,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病机】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袭。

【治法】益气解表。

【主方】参苏饮加减。

【处方举例】党参12g,云苓20g,紫苏叶12g,葛根30g,前胡10g,桔梗10g,陈皮10g,枳壳10g,法半夏10g,甘草5g。

5.阴虚感冒

【证候】多见于素体阴虚者,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

【治法】养阴解表。

【主方】加减葳蕤汤加减。

【处方举例】玉竹10g,葱白6条,豆豉12g,薄荷10g,桔梗5g,白薇10g,大枣5枚,甘草5g。

(五)病程观察

1.在风寒感冒证型中,若头痛身痛甚者,加羌活10g,独活10g。恶寒、无汗而发热明显者,加麻黄10g,石膏20g,柴胡10g。咳嗽甚者,加前胡10g,桔梗10g,麻黄10g。

2.在风热感冒证型中,若头痛甚者,加桑叶10g,菊花12g。咳嗽甚者,加杏仁12g,前胡10g。痰稠难咳者,加贝母10g,瓜蒌仁12g。咽喉肿痛者,加马勃10g,玄参10g,岗梅根10g。壮热、口渴、心烦、汗多者,加石膏30g,天花粉15g。若夏秋季挟感暑邪者,去荆芥、豆豉,无汗加香薷10g,有汗加青蒿12g,并可分别选用鲜荷叶、西瓜翠衣、六一散等。若兼感湿邪,头重肢倦、脘痞胸闷、恶心欲呕者,酌加藿香10g,佩兰10g,通草10g。

3.在暑湿感冒证型中,热盛者,加黄连5g,栀子10g,青蒿15g,黄芩10g。湿困卫表者,加豆卷10g,藿香5g,佩兰5g。汗出多者,去香薷。头痛者,加桑叶10g,菊花10g,白芷10g。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10g,赤茯苓10g,六一散10g;呕恶者,加陈皮5g,法半夏10g,竹茹10g;胸闷者,加厚朴10g,砂仁(后下)5g;纳呆者,加神曲10g,炒麦芽10g,鸡内金10g。

4.在气虚感冒证型中,若动则汗出或自汗多者,加北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若发热较高者,加柴胡10g,黄芩12g,青蒿12g。

5.在阴虚感冒证型中,若恶寒较重、无汗者,加荆芥10g,紫苏叶10g。咳嗽咽干、咳痰不爽者,加牛蒡子10g,瓜蒌皮12g,玄参15g。心烦口渴较甚者,加竹叶10g,天花粉15g,芦根12g。

(六)预后转归

一般而言,感冒属轻浅之疾,只要能及时而恰当地治疗,可以较快痊愈。但对老年人、婴幼儿、体弱患者及时感重症,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夹杂其他疾病。此外,病情之长短与感邪的轻重和正气的强弱有关。风寒易随汗解;风热得汗,未必即愈,须热清方解;暑湿感冒较为缠绵;虚体感冒则可迁延或易复感。

风寒感冒——寒邪不退,可以化热:口干饮多,痰转黄稠,咽痛等。反复感冒——正气耗散,由实转虚,或素体亏虚,反复感邪,以致正气愈亏,而风邪易侵,均可导致本虚标实之证。时行感冒——高热鸱张,邪势弥漫,亦可转化为风温,甚至出现神昏、谵妄之证。

(七)预防与调护

1.防止感受外邪 ①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在冬春之际尤当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②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③在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④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法,做空气消毒,以预防传染。

2.注意服药要求 ①汤剂不宜久煎;②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③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复感。

3.加强观察护理 注意体温、出汗、脉搏、神志等情况的观察,对时感重症及老年人、婴幼儿、体虚者,更须加强观察,注意病情变化。得汗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无汗是邪尚未祛;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邪未尽或可能复燃或传变。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症状消失。

2.好转 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3.未愈 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