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护理心理学:研究任务概述

护理心理学:研究任务概述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和躯体健康的关系护理心理学必须深入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健康的关系,揭示心理社会因素和躯体病变存在的内在联系。(三)研究心理干预的理论和技术护理心理学不仅要研究护理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干预护理对象心理活动的理论与技术,如心理评估、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技术等。因此,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也是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一项内容。

护理心理学:研究任务概述

(一)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和躯体健康的关系

护理心理学必须深入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健康的关系,揭示心理社会因素和躯体病变存在的内在联系。个体的生理病变会影响心理状态,如恶性肿瘤常导致护理对象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心理状态的变化或突发的社会事件又会对躯体状态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如果能认识和掌握心理社会因素和躯体健康相互影响的规律,就能较好地把握护理对象心理问题的根源。此外,如果能通过控制护理对象的心理社会因素来保证医疗护理进程,促进康复,则能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二)研究护理对象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护理对象是护理工作的中心。护理对象会产生与疾病相联系的各种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最佳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个别护理对象的心理活动,了解一般患者的心理活动,还要了解门诊和住院两个患病群体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病期中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科室患病群体的不同心理特点。只有掌握了护理对象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三)研究心理干预的理论和技术(www.xing528.com)

护理心理学不仅要研究护理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干预护理对象心理活动的理论与技术,如心理评估、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技术等。对护理对象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并解决或缓解应该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不同心理特点的护理对象需要不同的干预理论或干预技术。

(四)研究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在护理的动态过程中,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互相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对护理过程和护理效果至关重要。面对一个疾病缠身或心情低落的护理对象时,护理人员只有具有开放、接纳、同情、包容等心理品质,并能够对护理对象和自己进行心理调适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率。因此,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也是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一项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