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防治措施

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防治措施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维生素D缺乏病也同时有骨质软化症,长骨与生长板同时受损。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即胎儿维生素D不足,日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1.综合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是一种自限疾病,通过综合预防可以避免该病的发生。4.钙剂药物用于防治钙缺乏症,如维生素D缺乏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钙的补充等。对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先不提倡使用钙剂。

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防治措施

【疾病简述】

维生素D缺乏病(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的表现是生长中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病也同时有骨质软化症,长骨与生长板同时受损。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即胎儿维生素D不足,日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婴幼儿生长发育快,户外活动较少,故患病多见于婴幼儿。以病变发生程度分4期。初期见于6个月以下,无骨骼改变,血清25-(OH)D3下降。夜啼、多汗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仅做参考。活动期有典型骨骼改变,<6个月龄的婴儿颅骨改变(如前囟边软,头乒乓感),>6个月龄的婴儿逐渐出现方颅、长骨改变(肋骨串珠、手足镯)以及肌肉牵拉或骨质软化负重引起所致畸形(肋膈沟、鸡胸、X或O形腿、脊柱后凸侧弯等)。注意几个问题:6个月龄以后,尽管病情仍在进展,但颅骨软化消失;正常婴儿的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感觉;方颅应该与前额宽大的头型区别;串珠、手足镯应同时可及;婴儿肋缘可正常稍高,应与肋膈沟区别。恢复期,以上任何期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临床逐渐恢复。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上。

【用药防治原则】

维生素D缺乏病是一种自限疾病,提倡系统管理,综合防治,即“早防早治”的原则,主要分为综合预防和药物防治。

1.综合预防 维生素D缺乏病是一种自限疾病,通过综合预防可以避免该病的发生。主要采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健康教育:广泛宣传科学育儿和维生素D缺乏病防治知识,开展自我保健与社区保健。

(2)系统管理:通过对孕妇、新生儿进行系统保健管理,定期访视、指导开展药物防治。

(3)合理营养:孕期哺乳期应加强营养,饮食要多样化,宜以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食物为主。

(4)日光利用:鼓励孕妇多晒太阳以获取维生素D合成,冬季可应用保健日光灯进行室内照射。

(5)防治其他疾病:应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对患有肝、肾、内分泌疾病患儿及时合理治疗。

2.药物防治 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

(1)口服维生素D制剂:一般剂量为2000~4000U/d,结合临床症状和X线片改善情况,1个月后改为预防用量400U/d;重症伴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每次大剂量肌内注射维生素D3 20万~30万U,3个月后改预防用量。大剂量维生素D与治疗效果无正比例关系,不能缩短病程,与临床分期无关,且缺乏远期后果的评价指标。

(2)钙剂:维生素D缺乏病的辅助治疗药物,如果膳食中不能满足钙的需要量,可适当补充钙剂。

(3)效果复查: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血生化和骨骼X线改变应该逐渐恢复;如无改善,应与抗维生素D缺乏病鉴别。

3.其他 加强营养,多做户外活动。

【药物选择】

1.维生素D 用于维生素D缺乏病的预防与治疗,如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维生素D缺乏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也用于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搐搦症及特发性手足搐搦症等。用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防治时,可用

(1)维生素D2:口服,预防用量为2000~4000U/d。治疗用量为0.5万~1万U /d,分2或3次口服;肌内注射,每次20万~40万U,2~4周1次,连用2或3次。

(2)维生素D3:肌内注射,预防用量为每次30万U,每年2或3次;治疗用量为每次15万~30万U,必要时于2~4周后重复注射。

(3)胆维丁乳:口服,预防用量为每次15mg,每3个月1次,每年总量≤30mg;治疗用量为每次15mg,每年总量≤60mg。

2.维生素AD复合制剂 用于防治维生素D缺乏病时,用法、用量参见维生素A缺乏症。

3.维生素D衍生物 用于维生素D依赖性维生素D缺乏病、低钙血症伴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衰竭以及早产婴低钙抽搐的防治,该类药物的选用参见表2-1。儿童用法、用量分别为

表2-1 常见疾病状况与维生素D及其衍生药物选择

(1)阿法维生素D:口服,0.25μg/d。

(2)骨化二醇:口服,<2岁,0.02~0.05mg/d;2~10岁,0.05mg/d;>10岁,0.05~0.1mg/d。

(3)骨化三醇:口服,1~5岁,0.25~0.75μg/d,2/d;>6岁,0.3~0.5μg/d,2/d。

(4)双氢速甾醇:口服,<2岁,0.02~0.05mg/d;2~10岁,0.05mg/d;>10岁,0.05~0.1mg/d。

4.钙剂药物 用于防治钙缺乏症,如维生素D缺乏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钙的补充等。对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先不提倡使用钙剂。治疗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短期使用钙剂可选用

(1)葡萄糖酸钙:口服,每次0.5~1g,3/d;伴低钙血症,按25mg/kg体重(6.8mg钙)缓慢静脉注射

(2)乳酸钙:45~60mg/(kg·d),分2或3次口服。

(3)钙素母:味甜可口,适用于小儿,因片剂含钙量较少,用量是乳酸钙的1.5~2倍。

(4)活性钙:5~10mg/(kg·d),分3或4次口服。

(5)碳酸钙—维生素D3:口服,钙尔奇D300+D(每片含碳酸钙750mg+维生素D3 60U),1片/次,每日2或3次。(www.xing528.com)

【用药提示】

1.维生素D2(Vitamin D2

(1)不良反应:常见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疲乏、无力;骨痛、尿浑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律失常、偶有精神异常、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胰腺炎)、夜间多尿、体重下降。

(2)药物相互作用:与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等抗惊厥药合用,可加速本药的代谢,降低本药效应,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应补充本药或其他维生素D,以防止骨软化症;与大剂量利尿药合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与洋地黄合用,因本药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与降钙素合用,可抵消后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矿物油、硫糖铝等能减少小肠对本药吸收;制酸药中的镁剂与维生素D同用,特别对慢性肾衰竭可引起高镁血症;与大量含磷药物合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3)禁用、慎用:高血钙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维生素D缺乏病禁用。

(4)其他:用于婴儿手足抽搐症时应先补充钙剂;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2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婴儿对维生素D3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用量应慎重酌定,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L)不得大于58。

(5)药物过量:维生素D2过量引起的高钙血症表现为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衰竭,上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高钙血症和伴有高磷血症时。儿童可导致生长停滞,屡见于长期应用维生素D2 1800U/d之后。维生素D2中毒可因肾、心力衰竭而致死。过量治疗后应立即停用维生素D有关的药物,给以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如高钙血症危象时需静脉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增加尿钙排出,必要时应用利尿药、糖皮质激素或降钙素,甚至做血液透析,并应避免阳光曝晒,直至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时才改变治疗方案。

2.维生素D3(胆钙化醇、维生素丁3、胆骨化醇、胆维丁,Vitamin D3) 参见本节维生素D2

3.维生素AD 参见本章“维生素A缺乏症”。

4.阿法维生素D(1-α-羟化维生素D3、1-α-羟基胆骨化醇、1-α-羟基骨化醇、1-α-羟基维生素D3、α-骨化醇、阿尔法D3、霜叶红、立庆、萌格旺,Alfacalcidol)

(1)不良反应:推荐剂量(<1.0mg/d)一般无不良反应,但长期大剂量用药或与钙剂合用可能会引起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对患有肾损害的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头晕、皮疹、便秘、厌食、呕吐、腹痛等高血钙征象,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2)药物相互作用:与钙剂合用可能会引起血钙升高;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可促进肾脏对钙的吸收,合用时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与洋地黄类药合用可出现高钙血症,易诱发心律失常;与巴比妥类抗惊厥药合用可加速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在肝内代谢,降低药效,故应适当加大本药剂量;与考来烯胺或铝抗酸药合用减少本药吸收,不宜同服,应间隔2h先后服药;与大剂量磷剂合用,可诱发高磷血症;阿法维生素D是一种强效的维生素D衍生物,应避免同时使用药理剂量的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以免产生可能的加合作用及高钙血症。

(3)禁用、慎用:对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过敏、具有高钙血症、有维生素D中毒征象者禁用。

(4)药物过量及处理:药物过量表现为肌病、疲劳、虚弱、头晕、瞌睡、头痛、恶心、口干、便秘、腹泻、胃灼热、呕吐、腹痛或其他胃肠不适、肌肉痛、骨痛、关节痛、瘙痒或心悸。出现高血钙应停止服用阿法维生素D,严重高血钙可能需要支持性措施,并用利尿药和输液,或氢化可的松进行治疗。早期治疗急性超剂量采用洗胃和(或)服用矿物油,以减少钙的吸收并促进粪便排泄。

5.骨化二醇(25-羟维生素D3,Calcifediol) 参见本节“阿法维生素D”。

6.骨化三醇(罗盖全、1α,25-双羟骨化醇、钙三醇、盖三淳,Calcitrol) 参见本节“阿法维生素D”。

7.钙素母(维磷葡钙)

(1)不良反应:常见嗳气,便秘,腹部不适;有高钙血症和肾结石,易发生于长期大剂量服用或患有肾功能损害时,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便秘、腹肌痛、无力、心律失常以及骨石灰沉着等。

(2)药物相互作用:大量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大量吸烟,均会抑制口服钙剂的吸收;大量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能抑制钙的吸收,因钙与纤维素结合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与苯妥英钠同用,两者吸收均减低;与四环素合用,减少后者吸收;维生素D、避孕药雌激素能增加钙的吸收;含铝的抗酸药与本药同服用时,铝的吸收增多;与噻嗪利尿药合用时,易发生高钙血症(因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与含钾药物合用时,应注意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同用,血钙可明显升高至正常以上,但盐酸维拉帕米等的作用则降低。

(3)禁用、慎用:高钙血症、高钙尿患者禁用;含钙肾结石或有肾结石病史患者禁用;类肉瘤病(可加重高钙血症)患者禁用;服用洋地黄药物期间禁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肾脏对钙排泄减少,注意高钙血症),心室纤颤者慎用。

(4)其他:对诊断的干扰,长期或大量应用钙剂可致血清磷浓度降低;长期大量用药应定期测血清钙浓度;服药后多饮水。

8.葡萄糖酸钙(Calcium Gluconate)

(1)不良反应:静脉注射可有全身发热,静脉注射过快可产生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呕吐、恶心;长期大量服用可致高钙血症,早期可表现便秘,嗜睡、持续头痛、食欲缺乏、口中有金属味、异常口干等,晚期征象表现为精神错乱、高血压、眼和皮肤对光敏感、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

(2)药物相互作用:不宜与洋地黄类药合用;本药与苯妥英钠及四环素类同用,两者吸收减少;大量饮用含乙醇和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大量吸烟,均会抑制钙剂的吸收;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抑制钙的吸收,因钙与纤维素结合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维生素D、避孕药、雌激素能增加钙的吸收;含铝的抗酸药与本药同服时,铝的吸收增多;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时,因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易发生高钙血症;与含钾药物合用时,应注意心律失常的发生;禁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

(3)禁用、慎用:高钙血症、高尿钙症、含钙肾结石或有肾结石病史者、类肉瘤病及洋地黄中毒时禁用;肾功能不全与呼吸性酸中毒者慎用。

(4)药物过量及处理:参见本节“钙素母”。

(5)其他:静脉注射时如漏出血管外,可致注射部位皮肤发红、皮疹和疼痛,并可随后出现脱皮和组织坏死。若发现药液漏出血管外,应立即停止注射,并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局部冲洗注射,局部给予氢化可的松、1%利多卡因和玻璃酸,并抬高局部肢体及热敷;对诊断的干扰,可使血清淀粉酶增高,血清H-羟基氢化可的松浓度短暂升高;长期或大量应用本药,血清磷酸盐浓度降低;不宜用于肾功能不全与呼吸性酸中毒患者;应用强心苷期间禁止使用本药。

9.乳酸钙 参见本节“钙素母”。

10.碳酸钙-维生素D3(钙尔奇D、迪钙、碳酸钙维生素D、凯思立D、凯思立D3、钙加维生素D,D-CAL、Calcium Carbonateand Vitamin D3

(1)不良反应:常见嗳气、便秘、腹部不适;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见高钙血症,男性易发生泌尿系结石,偶可出现反跳性胃酸分泌增高;偶可发现奶-碱综合征,表现为高血钙、碱中毒及肾功能不全;余见本节钙素母。

(2)药物相互作用:参见本节“钙素母”。

(3)禁用、慎用:对本药过敏者禁用;尿钙或血钙浓度过高者,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肾性维生素D缺乏病者禁用;洋地黄中毒或洋地黄化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慎用;心功能不全者慎用;婴幼儿慎用;高胆固醇血症者慎用。

(4)药物过量及处理:参见本节“钙素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