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病因往往难以确定。皮损表现为以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急、慢性重叠交替,伴剧烈瘙痒。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起病多在生后1~3个月,呈慢性病程,病情轻重不一,皮疹多见于头面部。按皮肤损害分为3型。
(1)脂溢型:多见于3个月内小婴儿,表现为面部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黄浆液痂。
(2)渗出型:多见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两面颊红色小丘疹,间有水疱及红斑,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痂较厚。
(3)干燥性:多见于6个月至1岁婴儿,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秕样鳞屑及结痂,无渗出。3种类型可同时存在。
2.实验室检查 血清IgE水平增高,常有抗皮肤或多种变应原特异性IgE类抗体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避免摄入、吸入可疑过敏原,尽量减少与肥皂、去污剂或粗糙织物等刺激物接触,保持皮肤适当的湿度。(www.xing528.com)
2.抗组胺药物
3.肾上腺皮质激素 类固醇乳剂局部涂敷效果好,但不可用于渗出或感染的皮肤,大面积频繁使用可致全身吸收,长期局部应用能导致皮肤萎缩。严重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可能需要短程全身性激素治疗。
4.湿敷 用于急性渗出严重者。一般1~2d皮损渗出减轻,可改用乳剂治疗。
5.煤焦油软膏 局部用于慢性皮炎患者,宜避光。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1.抗组胺药物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对多种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活性亦有抑制作用。常用药物为氯苯那敏、异丙嗪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丁酸氢化可的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外用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及减少渗出作用。
【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