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痰饮导致咳嗽的原因-《金匮要略》的启示

痰饮导致咳嗽的原因-《金匮要略》的启示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张仲景指出了四饮的不同病候及病所。其人素盛今瘦,是概括凡患饮证的病人共有的情况。痰饮的形成,一般责之于脾胃之阳气不足。今以中阳不振,不能变化精微,但化为痰饮,故形体瘦削,这具体反映了机体正虚邪实的情况。悬饮的特征为,水饮流入胸胁下,每一咳唾,必引起疼痛。支饮表现为水饮上逆咳嗽短气,不得卧,是饮邪犯肺,故肺胀而形肿。凡久咳病人,其脉实,反映正虚邪实,预后不良。

痰饮导致咳嗽的原因-《金匮要略》的启示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

原文:“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按语:痰饮也是导致咳嗽的原因之一。汉代张仲景指出了四饮的不同病候及病所。其人素盛今瘦,是概括凡患饮证的病人共有的情况。痰饮的形成,一般责之于脾胃之阳气不足。平人水谷之气,入于脾胃,变化精微,以充肌肉则形盛。今以中阳不振,不能变化精微,但化为痰饮,故形体瘦削,这具体反映了机体正虚邪实的情况。病之本在脾胃阳虚,病之标在痰饮,故施治大法,当以温药和之。悬饮的特征为,水饮流入胸胁下,每一咳唾,必引起疼痛。溢饮则系水饮壅塞经表,当汗而不汗,故身体疼重。支饮表现为水饮上逆咳嗽短气,不得卧,是饮邪犯肺,故肺胀而形肿。

原文:“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鱣剧,必有伏饮。”(www.xing528.com)

按语:伏饮亦犹留饮,有潜伏不出之义。胸膈间原停蓄有痰饮,因感寒而诱发满喘咳吐,寒热交作,腰背疼痛,一身颤抖诸证,即是支饮病急性发作,并非支饮之外另有伏饮。徐彬注本条曰:“膈有留饮,湿聚则为痰为满,射肺则为喘为咳,此其常也。乃有不时吐发,即为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者,盖谓因吐则诸病俱也。寒热背痛腰疼,俱太阳表证。目泣者,风气与阳明俱入,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也。振振身剧者,荣气为痰所虚,表里俱不足,身体不能自主。者,肉动也。剧者,变证零杂也。然必待吐乃发,则知不吐即不发,有伏而为病根者矣。故曰必有伏饮,谓初亦痰满喘咳,支饮无异,唯不即发,知其所处稍僻,故为伏也。”又论曰:“四饮中悬饮溢饮,皆猝感猝发,非逡巡难辨之证,唯痰饮支饮,因循不已,则伏饮岂非二饮之不即发者乎?然不言留而言伏,则义有不同矣。盖痰饮,深者入胃,浅者留胸中,每与中气相干,而与表气不相及。支饮袭入偏旁,既不与表气相干,亦不与中气相碍,唯伏饮则居常能为痰满喘咳,吐则表证俱发,可知伏饮为实邪。乃在近背高处,内与中气相通,外与表气相接,故邪动即大队俱起,义如伏兵,此当从表里并治,如小青龙及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芒硝、茯苓之类,非从小便可去矣。”

原文:“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故也,治属饮家。”

按语:此为内有伏饮,外感风寒即发。审察此等病人的脉象,可见正邪消长情况。凡久咳病人,其脉实,反映正虚邪实,预后不良。证虚脉虚,病实脉实,为证脉相符。两虚不死,两实亦不死。惟邪实正虚为可虑,补正恐增邪,攻邪恐伤正,故多难治。

支饮渍肺而咳,饮不去,则咳不已。久咳,肺气必虚,脉反实大数,为邪盛正虚。若脉非实大数而虚,则属邪正两虚。扶正即可以祛邪,祛邪亦可以固正。例如本节久咳病人,头目昏眩,而脉象虚,其病根在于胸中有支饮,去其饮则正复病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