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年骨与关节疾病:骨伤内治法治疗原则

老年骨与关节疾病:骨伤内治法治疗原则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骨伤内治法用方、用药特点1.骨伤内治法针对的病症 骨伤疾病大多数源于骨质疏松,为跌仆损伤而致,因此骨伤内治法主要针对的是骨质疏松、跌仆而产生的骨折、脱位、伤筋、内伤四大病证。需用补气固脱回阳之法,急用独参汤灌之,可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当归、黄芪、牡蛎等回阳救逆,并及时找出损伤原因,作相应处理,则更为有效。

老年骨与关节疾病:骨伤内治法治疗原则

中老年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这一类疾患中,我们强调手法治疗为先,再加上药物外敷、夹板、压垫、粘膏、绷带作固定。有的再配合服用中药汤剂、丸剂,或酒剂,这样将理法方药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治病,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程序;对于骨伤,时间已证明这个方案比较全面,治疗效果好。

(一)骨伤内治法用方、用药特点

1.骨伤内治法针对的病症 骨伤疾病大多数源于骨质疏松,为跌仆损伤而致,因此骨伤内治法主要针对的是骨质疏松、跌仆而产生的骨折、脱位、伤筋、内伤四大病证。

2.重视“三期”论治 所谓“三期”即以损伤的发展过程分为初、中、后三期,一般伤后1~2周为初期,伤后3~6周为中期,伤后7周为后期。初期以“下”法为主,具体有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开窍活血法之分。中期以“和”法为主,具体有和营止痛、接骨续筋、舒筋活络法之分。后期以“补”法为主,有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温经通络之分。

3.结合部位辨证用药 在以“三期”论治的基础上,结合损伤部位辨证选方用药,同时加部位引经药,目的是使药力作用于损伤部位,加强治疗效果。

4.注意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的选择 临床应根据损伤后的伤情的轻、重、缓、急,选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如急重症除传统的汤、散、丸剂外,可选用针剂如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方便易行,见效快,便于抢救,宿伤或缓、轻伤者可选用汤、丸剂或药酒

5.不拘泥分期,需灵活变通 由于老年人的年龄特点,临床上往往需仔细辨证,而采用相应的治法或数法合用,如骨折后气血损伤较轻,瘀肿、疼痛不严重,可接骨续筋法与行气消瘀法合用,缩短疗程,提高疗效。(www.xing528.com)

(二)骨伤内治法

1.初期治法 以“下”为主,分攻下逐瘀,行气消瘀,清热凉血、开窍活血4种,临床上针对中老年患者,能正确运用的关键是能辨虚实,掌握各法适应证的特点及禁忌证。攻下逐瘀法适应证特点为:损伤早期蓄瘀而致里、热、实证,但临证不必“三证”俱全,体实而内结者可用之。行气消瘀法为最常用的治法,适应证特点为:用于气血凝滞而无里、实、热不必攻下者。清热凉血法为清热解毒与凉血止血两法合称,适应证特点为:热毒内盛、血热、失血而无明显瘀血者。开窍活血法的适应证为:头部损伤或重症,神志昏迷者,可配合镇心安神药物,但损伤早期每遇素体虚弱、年老等的情况,故常需变通,不宜攻下者可润肠、养血、通便、缓下。常用当归何首乌杏仁、桃红、郁李仁之类。不宜行气消瘀者,可用王好古之法:四物汤加穿山甲,适当加理气药物。清热凉血有寒凉太过之虑,所以一般出血宜与消瘀和营合用。对出血太多的危候,应该补气摄血,用独参汤、参附汤、当归补血汤,并选用止血药如:仙鹤草、大蓟、小蓟、白及、白茅根、地榆等。还需输血输液以补充血容量。开窍活血对因浮阳外脱而致神志昏迷的脱证忌用。需用补气固脱回阳之法,急用独参汤灌之,可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当归、黄芪牡蛎等回阳救逆,并及时找出损伤原因,作相应处理,则更为有效。

2.中期治疗 中期是损伤后的一个过渡阶段,损伤轻者,经初期治疗已愈,则无此阶段,但损伤严重者,如骨折、筋断,在进入后期之前,可有一个较长的中间期。按一般规律,如无调治不当或失于调治外,则损伤至此阶段,多在伤后2~3周。此时,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已正或连接,但未坚实,气机未畅,血脉未和,所以此期治疗以“和”为主,此期和营止痛法偏重于肿痛未尽者,代表方有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和营通气散、七厘散等。本法与行气活血不同,使用特点是瘀、滞、肿、痛、均轻,其意不在消散而在调和,故一般无特殊禁忌。接骨续筋法侧重于骨折脱位、伤筋中期,由和营止痛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组方以“瘀去、新生、骨合筋续”为原则。与接骨续筋之品组成。方用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壮筋续骨丹。临证时可酌情加补骨脂、骨碎补、煅狗骨、火煅自然铜。实验证明,接骨续筋汤能增加微量元素及磷等沉积量,促进骨折后骨痂形成及增强抗折力强度等作用。舒筋活络法以治瘀留筋肌骨节为主,是在行气活血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用活血化瘀之剂合舒筋活络之品,佐以理气。临床应用时若以舒筋活络为主,活血为辅,用舒筋活血汤,若以活血理气为主,舒筋通络为辅用活血舒筋汤,若活血舒筋兼驱风湿,则选用蠲痹汤,独活寄生汤。

3.后期治法 后期治法是因为“久伤多虚”的病理,根据《素问》“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的原则。损伤后期有虚和实两种病象,虚者多因伤情严重或日久耗损正气呈现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脾胃气虚,因此根据其不同的证候采用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法。补气养血应注意区别是气虚、血虚或气血双虚,从而采用补气为主还是补血为主或气血双补。补气、补血虽各有侧重,但不能截然分开,亦可根据病情与其他治法配合,如补气养血与清热解毒并用;以托里排脓,补气养血与补益肝肾合用;促进骨折愈合加速筋肌修复。补益肝肾法要区分肾阳虚或肾阴虚,又要注意其又相互依存。肝与肾又有母与子、精与血的关系,补益脾胃法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气血生化,使筋骨肌肉加快恢复。本法为常用的调理方法。本法亦常与其他治法合用如健脾养血,健脾养血补肾肝。由于脾虚气弱,运化失司,常出现食欲缺乏,可在健脾补气方药中佐以砂仁、陈皮佛手、鸡内金等理气、消导之品。

温经通络法适用于损伤日久,瘀血未尽,复感风寒湿邪入侵的陈伤旧疾,因此,使用温性或热性药物驱除寒邪,疏通经络,温经通络与舒筋活络法不同,温经通络法以温性或热性药物为主,温经通络、祛散寒邪治陈伤宿疾,舒筋通络法是活血化瘀配伍祛风通络之品,用于损伤中期筋络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其配伍、治疗的时间、对象有所不同。临证应有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