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响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实用烧伤外科手册

影响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实用烧伤外科手册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TNF可以介导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害,也可直接损害内皮细胞,另外如血小板活化因子也是强有力的促进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因子。9.内皮素由内皮细胞产生,缺血缺氧可以促使内皮素分泌增加,内皮素也是早期促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响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实用烧伤外科手册

(一)第一时相

1.热力 高温能使血管扩张,脱离热源后,虽然热力仍可继续深入组织,但时间很短,很快失去影响力。

2.组胺 烧伤后组织中肥大细胞受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素刺激,释出组胺,伤后补体的代谢物C3a、C5a也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主要作用于微静脉,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在伤后即时渗出液中可测到增高的组胺,组胺被组织中组胺脱氢基氧化酶灭活,因此组胺的影响仅维持40~60min,组胺与组织H2受体结合起作用,所以给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也有抑制烧伤后体液渗出的作用。

(二)第二时相

1.五羟色胺 五羟色胺作用较组胺强,但作用较迟而维持时间长,五羟色胺来自血小板

2.激肽系统 烧伤可以激发激肽系统,缓激肽使激肽类增加,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其中作用最强的是缓激肽,激肽受激肽酶的控制灭活,缓激肽是烧伤后期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3.前列腺素(PG) 前列腺素是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化酶途径代谢的产物,烧伤后伤区皮肤受刺激,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多,PGE1、PGE2均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4.白三烯(LTs) 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化酶途径代谢的产物,伤后细胞膜磷脂在磷脂酶A2作用下产生花生四烯酸增多,LTC4、LTD4都可以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5.纤维结合蛋白(FN) FN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及皮肤黏膜基底膜上,也存在于血管及结缔组织中,FN使内皮细胞彼此黏合并使内皮细胞黏附于基底膜上,烧伤后血浆中FN消耗增多而使细胞膜表面FN减少,从而减弱了内皮细胞间及内皮细胞与基底膜间的黏合强度,使血管通透性增高。

6.中性粒细胞(PMN) 中性粒细胞引起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是多方面的,被补体代谢产物C3a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可以释放自由基,被激活的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CD18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配体ICAM-1黏附,使白细胞聚集,加上血栓素A2(TXA2)的作用,TXA2使血小板与红细胞聚集,阻塞了微循环,使毛细血管静水压上升,增加了毛细血管通透性。(www.xing528.com)

7.自由基 自由基有多种来源,除上述粒细胞外,最主要的来源是由缺血组织所产生。经再灌注后积存在毛细血管内的自由基大量入血,造成细胞(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致血管通透性升高。

8.炎性介质 实验证明烧伤早期即有炎性介质的升高,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这是因为创伤、烧伤、缺氧都可激活单/巨噬细胞而启动炎症反应,产生炎性因子。TNF可以介导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害,也可直接损害内皮细胞,另外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也是强有力的促进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因子。

9.内皮素 由内皮细胞产生,缺血缺氧可以促使内皮素分泌增加,内皮素也是早期促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毛细血管因素外,还有一些烧伤后引起血液流变学的因素增加了毛细血管的静水压,所以也参与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如:

(1)被激活黏附的白细胞的可塑性差,难以通过窄口。

(2)红细胞的聚集,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血液浓缩,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通过毛细血管速度慢。

(3)烧伤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易发生血栓,使微循环血流淤滞,管腔变窄、栓塞,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

由于上述因素所形成的微栓子也成了烧伤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DIC后,容易使休克成为“难逆性”。

毛细血管渗出的是血浆样液体,其蛋白含量低于血浆,主要是分子较小的白蛋白,另有些纤维蛋白,所以水疱液可以凝固,而渗出液的电解质成分与血浆相似,故烧伤呈等渗性脱水,渗至组织间隙的体液表现为组织水肿,扩大了第三间隙,渗至体外的表现为创面渗液或水疱。但深度烧伤因表层血管栓塞,所以创面无明显渗液,干燥,但组织间水肿较浅度烧伤更明显,并形成明显的痂下水肿液。在一定烧伤面积下,渗液量与烧伤面积成正比,烧伤面积越大渗出越多,烧伤越严重,渗出速度越快,伤后2h最快,6~8h后转慢,18~36h毛细血管逐渐恢复其半透膜性质,渗出逐渐停止。轻度烧伤没有输液时水肿形成8~12h最明显;大面积烧伤因受低血容量影响,水肿高峰出现较晚,在伤后20h后。水肿程度还受输液影响,过量的输液易使局部组织水肿加剧,水肿的消退一般从2~3d开始,临床见尿量增多,创面组织消肿,开始干燥,眼裂增大等,表示渗出液已开始回收,回收阶段是烧伤感染的一个高峰,完全回收需4~5d,大面积伤员完全回收常需1周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