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文提到的档案副本制度、档案保密制度以外,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档案库房的设计、建造与保护方面也很有特色,其中的一些做法属于世界首创。皇史晟堪称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筑的典范,它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是仿古“石室金匮”之意建造用来保存皇家档案史料的。皇史晟为宫殿式建筑,黄琉璃瓦盖顶,门窗梁柱均为砖石结构。正殿座北朝南,建在四尺多高的石基上。正面五扇石门,每扇重达十吨,既坚固又严密。墙壁厚达六米,进门后上近五尺高的石台才是地面。仅有的两个小窗开在东西墙上,位置很高,用细绸布作帘,室内光线较暗。这样设计和建造可以增强排水、隔热效果,使库房冬暖夏凉,有利于防潮防光防尘,且能控制自然通风,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明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皇史晟的日常防护工作,非经过特许,一般不得进入。并将所存档册用绸布包裹,装在大木柜内,定期通风晾晒。由于防护措施比较完善,在皇史晟存放了几百年的档案至今完好无损。
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古代的又一座规模巨大的档案馆库,它在库房建筑和档案保护上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其库址在南京后湖(今玄武湖)的中心小岛上,起初只有九间库房、几万本黄册,此后规模不断扩大,至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库黄册多达一百五十万册,库房增至几百间,布满湖中的五个小岛。明统治者之所以选择在玄武湖中的小岛上建造黄册库,是因为一方面它四面环水,可以避免火灾,另一方面它虽然位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实际上与世隔绝,有利于保护档案的安全,同时也便于统治者利用档案。黄册库的建筑为东西向,前后都有窗户,便于通风和日照。为确保黄册库的安全,明统治者采取了极为严密的防范措施,在湖内外都派有专门的官吏和军队等负责巡守防卫,湖内由“南京户部十三司轮流拨吏四名,在湖巡风”;(53)湖外则“沿墙或五十步或七十步盖立铺舍,责令各地方、军伍、大甲人等编成班次,昼夜巡逻,严于防守”;(54)再外一层,还指定由南京东、北二城兵马指挥司在附近地段“各差官一员,带同弓兵、军士、地方总小甲人等昼夜往来,沿湖巡察”。(55)为防止黄册库遭受火灾,当时规定库内不许点火,晚上不许点灯;在建有库房的岛上,不得生火做饭。关于晾晒档案,也有一些具体的制度,规定每年只有在四、五、六、七、八、九、十等七个月才可晾晒黄册,其余五个月因风大天寒或空气潮湿,故不许晾晒。此外还规定用细棉纸造册并用厚纸做封面以利长久保存,用带矾末和椒末的浆糊以防虫蛀。其他一些档案库也摸索出不少保护档案的简易方法,如太平府架阁库在屋内铺沙以防鼠,铺设地板以防潮等。
毋庸置疑,上述做法与经验对于当代我国档案馆库建设和档案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小型档案馆来说,借鉴古代在档案馆库建设和档案保护上的经验,不失为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好措施。如厚墙小窗的建筑结构,升高地面或铺设地板以防潮湿,在适当的时间开窗通风,对档案制成材料和修裱材料的质量规定等,都有一定的科学根据,都可以结合各地的情况加以吸收。
【注释】
(1)《司马温公文集》,第6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周谷城:《中国通史》,第10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3)梁启超:《先秦政史》,第254页,北京:中华书局,1963。
(4)《论语·述而》。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118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
(6)《论语·为政》。
(7)《论语·子罕》。
(8)《论语·为政》。
(9)《论语·述而》。
(10)《论语译注》,第77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
(11)转引自曹喜琛、韩宝华:《中国档案文献编纂略》,第1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转引自曹喜琛、韩宝华:《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略》,第1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
(13)同上。
(14)同上。
(15)同上。
(16)《史通·载言》。
(17)《史通·采撰》。
(18)《史通·杂述》。
(19)《史通·疑古》。
(20)《史通·载文》。
(21)《四库全书总目》卷47,第420页,北京:中华书局,1965。
(22)《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23)转引自曹喜琛、韩宝华:《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略》,第77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4)同上。
(25)同上。
(26)同上。(www.xing528.com)
(27)同上。
(28)同上。
(29)同上。
(30)同上。
(31)杨冬权:《新见宋代关于六部架阁库的几篇档案学文献》,《档案学研究》,1993(2)。
(32)章学诚:《州县请立志科议》。
(33)《章氏遗书》。
(34)《文史通义·诗教上》。
(35)《文史通义·答客问》。
(36)《文史通义》外篇二《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
(37)章学诚:《文史通义》。
(39)金毓黻:《中国史学史》。
(40)王金玉、王永:《“档案”词源新证》,《中国档案》,1999(2)。
(41)周谷诚:《中国政治史》,第57~5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2。
(43)司马光:《进书表》。
(44)《文史通义》外篇三《报黄大俞先生》。
(45)参见《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4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
(48)朱金甫:《明清档案编辑实践丛谈》,见《档案编纂新论》,第26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
(49)《睡地虎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50)同上。
(51)文史通义》内篇四《答客问下》。
(52)《文史通义》内篇四《答客问中》。
(53)《后湖志》卷三,《巡湖职役》。
(54)易瓒:《为保全版图事题本》,载《后湖志》卷九。
(55)万文彩:《为除积弊重图事题本》,载《后湖志》卷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