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J.C.R.利克里德(J.C.R.Licklider)离开MIT(麻省理工学院),加入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并在后来成为信息处理处(IPTO)的首席执行官。他任职期间IPTO的工作重点从命令控制研究转移到电脑图形、网络通信、超级计算机等研究课题。他任职期间,整个美国计算机科学领域70%的研究由ARPA赞助,在许多人看来,这与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军事机构相去甚远,并给许多研究者自由领域来实验,结果ARPA不仅成为网络诞生地,同样也是电脑图形、计算机模拟飞行等重要成果的诞生地。
1964年,伊凡·沙日尔兰德(Ivan Sutherland)担任信息处理处处长。两年后,鲍勃·泰勒(Bob Taylor)接任,他在任职期间萌发了新型计算机网络的想法,并筹集资金启动试验。在鲍勃·泰勒的一再邀请下,日后成为“阿帕网之父”的拉里·罗伯茨出任IPTO处长。
1967年,罗伯茨来到ARPA,着手筹建“分布式网络”。人员调度和工程设计很顺利,不到一年,就提出阿帕网的构想。随着计划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罗伯茨在描图纸上陆续绘制了数以百计的网络连接设计图,使结构日益成熟。
1968年,罗伯茨提交研究报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其中着力阐发的就是让“阿帕”的电脑达到互相连接,从而使大家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根据这份报告组建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网”,就是著名的“阿帕网”,拉里·罗伯茨也就成为“阿帕网之父”。1969年底,阿帕网正式投入运行。
阿帕网无法做到和个别计算机网络交流,这引发了研究者的思考。根据诺顿的看法,罗伯茨的设计需要太多的控制和太多的网络中机器设备的标准化。因此,1973年春,文顿·瑟夫和鲍勃·康(Bob Kahn)开始思考如何将阿帕网和另外两个已有的网络相连接,尤其是连接卫星网络和基于夏威夷的分组无线业务的ALOHA网。瑟夫设想了新的计算机交流协议,最后被称为传送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1982年阿帕网被停用,原先的交流协议NCP被禁用,只允许使用TCP/IP语言的网站交流。1983年1月1日,TCP/IP开始成为通用协议。1985年,TCP/IP协议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
物联网
物联网可以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2010年6月10日,江南大学为进一步整合相关学科资源,推动相关学科跨越式发展,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成立“物联网工程学院”,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工程学院。
“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自豪地说。(www.xing528.com)
最早的网站构想可以追溯到1980年蒂姆·伯纳斯·李构建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类似维基百科的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这与我们现在使用的万维网大不相同,但是它们有许多相同的核心思想。
1989年3月,伯纳斯·李撰写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一文,文中提及ENQUIRE,并且描述了一个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11月12日,他和罗伯特·卡里奥合作提出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关于万维网的建议。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写了第一个网页,以实现他文中的想法。在那年的圣诞假期,伯纳斯·李制作了网络工作所必须的所有工具: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同时也是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闻组上贴了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这一天也标志着因特网上万维网公共服务的首次亮相。
万维网不像某些应用软件如HyperCard,它不是私有的,这使得服务器和客户端能够独立地发展和扩展,而不受许可限制。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1994年10月,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于麻省理工科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建立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又称W3C理事会。此联盟致力于交流万维网技术,开放万维网资源,推动万维网发展。
在万维网联盟开放精神的推动下,许多公司开始拥有自己的网站,他们利用网站来宣传、发布产品资讯、招聘等等。随着网页制作技术的流行,很多个人也开始制作个人主页,这些通常是制作者用来自我介绍、展现个性的地方。也有以提供网络资讯为盈利手段的网络公司,通常这些公司的网站上提供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资讯如时事新闻、旅游、娱乐、经济等。
在互联网的早期,网站还只能保存单纯的文本。经过几年的发展,当万维网出现之后,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3D技术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网站也慢慢地发展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图文并茂的样子。通过动态网页技术,用户也可以与其他用户或者网站管理者交流。也有一些网站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今天,万维网使得全世界的人们以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相互交流。相距遥远的人们,甚至是不同年代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展亲密的关系或者使彼此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甚至改变他们对待小事的态度以及精神。情感经历、政治观点、文化习惯、表达方式、商业建议、艺术、摄影、文学都可以以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低投入实现数据共享。尽管使用万维网仍然要依赖于存在自身缺陷的物化的工具,但至少它的信息保存方式不是使用人们熟悉的方式,如图书馆、出版物那样实在的东西。因此信息传播是经由万维网和英特网来实现,而无须被具体的书卷搬运,或者手工的或实物的复制而限制。数字存储方式的优点是,你可以比查阅图书馆或者实在的书籍更容易有效率地查询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你可以比通过事必躬亲地去找,或通过邮件、电话、电报或者其他通讯方式来找,更加快速地获得信息。
万维网是人类历史上最深远、最广泛的传播媒介。它可以使它的用户和分散于这个行星上不同时空的其他人群相互联系,其人数远远超过通过具体接触或其他所有已经存在的通信媒介的总和所能达到的数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