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鸡城市形象的硬实力资源
(一)地理概貌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和北纬33°35′—35°06′之间。全市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平均海拔618米。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
宝鸡市位于陕西关中的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东连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北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宝鸡距离区域核心城市西安175公里,距离天水170公里,位于轴线的中心位置。
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地貌差异大,城市的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特点。山、川、塬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56%,丘陵占总面积的26﹒5%,川塬占总面积的17﹒5%,呈“六山一水三分田”的格局。属温带气候,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极端最高气温42﹒7℃(扶风县),极端最低气温-25﹒5℃(太白县)。年均降水量670﹒9毫米。境内河流主要有渭河、嘉陵江、千河、石头河等。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也是宝鸡市境内最大的河流,渭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
(二)行政区划
中共宝鸡市委、市人民政府驻宝鸡市行政中心(代家湾)。市辖3区(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9县(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太白、凤县)。全市共138个乡镇(36个乡,10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渭滨区面积728平方公里,人口43万;金台区面积332平方公里,人口40万;陈仓区面积2517平方公里,人口59万,区人民政府驻虢镇;凤翔县面积1179平方公里,人口51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岐山县面积855平方公里,人口46万,县人民政府驻凤鸣镇;扶风县面积751平方公里,人口46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眉县面积863平方公里,人口30万,县人民政府驻首善镇;陇县面积2418平方公里,人口25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千阳县面积959平方公里,人口13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麟游县面积1606平方公里,人口9万,县人民政府驻九成宫镇;凤县面积3187平方公里,人口10万,县人民政府驻双石铺镇;太白县面积2780平方公里,人口5万,县人民政府驻嘴头镇。
(三)人力资源
截至2007年底,全市总人口37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万人,人口密度192人/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100多万,外来人口占本地区常住人口的一半。人口出生率为9﹒97‰,死亡率为5﹒76‰,自然增长率为4﹒21‰。
截至2007年底,全市人力资源总量为269﹒2万人,各类人才19﹒62万人,占总人口的5﹒2%。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4人,获得国家、省级各类称号的专家166人。
(四)综合实力
2009年宝鸡市生产总值80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18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91﹒12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230﹒26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6∶60﹒9∶28﹒5。按宝鸡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525﹒5元,比上年增长15﹒5%,折合3152﹒4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8282),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47﹒6%。高新区全年生产总值24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全年财税总收入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14亿元,增长26﹒0%,增收6﹒23亿元。全年税收合计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国税收入56﹒79亿元,增长9﹒0%;地税收入22﹒81亿元,增长26﹒9%。
表1—1 关中—天水经济区八城市发展水平比较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八个城市中,除了西安市外,宝鸡与渭南、咸阳、铜川、杨凌、商洛、天水相比,无论是GDP、人均GDP,还是GDP增速、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居于前列。
(五)科研机构
这些年,宝鸡的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与支出持续增长。2007年宝鸡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962732千元,占当年全市GDP(581﹒75亿元)的1﹒65%。其中来自政府资金为114690千元,来自企业资金为787937千元,来自金融机构贷款为32000千元,分别是2005年的3﹒74、1﹒41和3﹒79倍。
全市现有企业研发中心56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9个、科技孵化器6个,市属科研所5个,人才中介机构14家,专业人才市场5个。还建立了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宝鸡分院,组建了陕西省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精密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了7个以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为目标的星火技术密集区(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6个)。
2007年度宝鸡民营科技企业总数1235家,其中新增22家,开发新产品485项,授予专利32项,开发非专利技术452项,全年技工贸总收入158﹒6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8﹒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21﹒2亿元,全年净利润12﹒9亿元,上缴税费总额18﹒4亿元,创汇总额2﹒3亿美元。
“城市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项目是科技部“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宝鸡为科技部在全国中等城市实施该项目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宝鸡市“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技术支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四个体系,重点推广CAD、ERP、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四项关键技术。建立了宝鸡市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CAD服务中心、电子行业服务中心、轻工食品行业服务中心和高新区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成立了“宝鸡市中小企业信息中心”。建立了“宝鸡市高级人才数据库”、“宝鸡市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数据库”。建成“宝鸡市高级人才服务平台”、“宝鸡市大型食品设备协同共享平台”两大信息服务平台。有103家企业和13户服务机构借助中小企业网“自助建站系统”建设企业自己的网站。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培育了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87家。同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科技创新、支持科技人才、引导资金投入的法规、政策。
(六)产业优势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地区工业重镇。宝鸡的产业优势是工业。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精密磨床、电子仪器仪表、石油钻采设备、铁路桥梁及钛材等60多个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钛材、钢桥梁、铁路道岔、灯泡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宝鸡拥有许多全国或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宝鸡钢管的连续油管生产线是全球除美国休斯敦以外唯一的连续油管生产线。宝鸡石油机械、宝鸡石油钢管是世界石油装备业的龙头。
截至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2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实现工业增加值24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渭滨、金台、陈仓区,并呈现出不断向周边各县辐射的态势。其辐射的主要区域在渭河川塬和二级台塬的凤翔、岐山、眉县、扶风一带。全市县级以上工业园区25个,包括宝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蔡家坡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渭滨、金台、陈仓、凤翔、扶风、眉县6个科技工业基地,陈仓物流、凤翔煤化工、千阳陶瓷、凤州科工、岐山建材5个专业工业园,市政府在各县区确定的12个乡镇工业园。入区工业企业逾千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多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7%;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份额超过60%,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园区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有效地聚集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已成为推进工业化的排头兵、建设大城市的助推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拉动全市经济率先发展的强大引擎。
2008年宝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产总值1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实现经营总收入606﹒33亿元,增长44﹒35%。出口创汇4﹒28亿美元,增长18﹒89%。
宝鸡市的八大工业产业基地包括:(www.xing528.com)
(1)重型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基地。重点是陕汽集团、法士特公司等企业,2007年,汽车及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和矿业基地。以宝鸡钛业、东岭锌业、龙钢为龙头,2007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3)数控机床制造基地。以秦川发展和宝鸡机床为龙头,通过资本运营,组建机床工具集团,已经实现低成本扩张。
(4)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以石油机械、石油钢管为龙头,通过内引外联、实现资产重组。2009年宝鸡钢管产值超100亿元,宝鸡石油机械接近100亿元,宝鸡钢管已建成世界第三条连续油管生产线。
(5)食品工业基地。以宝烟、西凤酒、太白酒、青岛宝啤、得力康、惠民乳品为龙头,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2007年销售收入达95亿元。
(6)水泥及新型建材制造基地。以扶风冀东水泥、千阳秦岭水泥、岐星水泥、社会水泥、金德铝塑管业为龙头,把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培育成新的增长点,2007年建材行业销售收入35亿元以上。
(7)电子仪器仪表及家用电器制造基地。充分发挥军工企业技术装备优势,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带动电子通讯产业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2007年电子仪器仪表及家用电器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
(8)医药产业基地。以太白山药谷为品牌,以辰济药业、金方制药、秦明电子、秦岭制药、金麒麟药业为龙头,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七)交通网络
从古到今,宝鸡市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要塞,是新亚欧大陆桥上通向我国西北、西南,东西贯通陇海、北连包兰、南接成昆诸线的全方位铁路交通枢纽。
宝鸡铁路交通始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一月陇海铁路通至宝鸡。民国三十四年(1945),宝鸡至甘肃天水段通车。1970年6月,西安至宝鸡复线建成。1975年,宝成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这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95年6月,宝鸡至中卫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从此形成了以宝鸡为枢纽、陇海铁路横贯市区、宝成铁路向南伸展、宝中铁路向北延伸、辐射我国西南、西北、华中和中原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2007年4月18日,动车组旅客列车“和谐号”在宝鸡—西安段开通运行,75分钟就可以到达。
宝鸡的现代化公路交通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境内的第一条公路西安至凤翔段正式通车。1995年12月5日“西北第一路”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紧接着,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平汉高速公路、徐兰铁路快客专线正在建设。宝鸡境内不仅有川陕路、310国道、宝平路,还有直通西安市和天水市的高速公路。每天从宝鸡发往各县和旅游景点的车辆多达数百次。
2008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3154公里,其中国道291公里、省道695公里、县道1685公里、专用公路374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72﹒4公里。城市道路长度450﹒70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06平方米。城市公交运营线路34条,年客运量超过1﹒30亿人次。
全市公路中,一级公路138公里、二级公路734公里、三级公路1562公里、四级公路9440公里,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82%,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6﹒6%。全市12个县区中有11个县区通上了二级公路,乡镇通上了油路或水泥路。晴雨天通车里程1﹒2万公里。
宝鸡机场位于凤翔县城东5公里处的糜杆桥镇。原为军用机场,根据民航总局规划,将改扩建成民用机场,扩建后的宝鸡机场可以起降空中客车以及A-380等大型客机。与此同时,还将修建机场航站楼和宝鸡市区至机场的专用高速公路等配套设施。
(八)市政建设
宝鸡市的垃圾无害化率达到100%;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65﹒83%;城市气化率达到98﹒32%;城市自来水普及率99﹒8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31%,绿地率38﹒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05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在城市管理方面,宝鸡在西部地区率先实行城市综合执法。2007年被列入国家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于2008年建成使用,2009年3月顺利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验收。宝鸡连续7年获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称号。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13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5﹒52%。市区污水处理率为85%,城市无劣V类水体。
(九)社会保障
近年来,宝鸡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分别被列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城市,探索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宝鸡有五项社会保障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包括: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全国试点城市,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全国试点城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少年儿童医疗保险工作全国试点城市,创业培训工作全国试点城市。目前,城镇职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人群逐年扩大,稳步推进,已经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无缝隙、全覆盖。特别是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大胆试点,勇于创新,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和少年儿童基本医疗、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试点。目前已在全市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廉租房保障“三个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已于2010年1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推行。
宝鸡市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新农保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得到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充分肯定,被称为“宝鸡模式”,在全国推广。“宝鸡模式”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结合的筹资办法,实行政府财政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在全国首创了财政两头补,即在农民缴费时有30元、40元、50元不等的缴费补贴,领取养老金时每人每月有60元的基础养老金。另一个特点是“捆绑机制”,即60岁以上老人领取养老金,家中60以下应参保的成员均需参保缴费。宝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已被写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全国新农保制度的“蓝本”。宝鸡市开展的新农保试点,破解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如何覆盖农村居民的制度难题,破解了农村因养老而引发的诸多社会矛盾,消除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农村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热烈欢迎。
(十)社会安全
宝鸡市公安局始终围绕打造“平安宝鸡”的目标不动摇,严格按照“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总要求,积极实施“网格化”巡逻防控模式,构建“面上有巡逻、线上有卡点、点上有监控”的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管防控一体化的大防控新格局。他们以科技强警为依托,对城市实行全时空、全方位、立体化监控,不断提升防控打击的精确性和时效性。在各出城路口、城区主干道十字路口,学校、医院、金融、党政机关等重点单位和地段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018个,搭建平台1823个。2009年全市视频监控系统为警务工作提供线索1000多条,协助破获案件10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10多名。
为了建立现代一流的防控体系,市财政总投资上亿元,部署“六大工程”(即万人巡防工程,两万视频探头工程,百个治安卡口工程,百犬培训参与巡防工程,客运、公交、出租车安全防范工程,最安全新农村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十大网络建设”(即全市网格化巡防网、巡警一级巡逻网、“六个摆上街面”防控网、住宅小区居安网、机动车GPS、互助救援安全网、治安智能卡点堡垒网、视频监控自动比对报警网、内部单位“八零机制”防范网、跨市治安防控协作网、虚拟社会管控网),在农村普遍安装警铃入户、“气死贼”、“大喇叭”等技防设施,重点村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复杂村完善群防群治巡逻工作,加强农村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实行一村一辅警、一警管多村制度。
宝鸡城市的安全系数多年来一直高于全省其他城市。2009年宝鸡市刑事发案下降幅度名列全省第一,公众安全感测评名列全省前茅,打黑除恶战果名列全省一流,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名列全省第一,被中共宝鸡市委、市政府连续两次记集体二等功,评为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和创佳评差竞赛优秀单位。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个县区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安全县、平安县(区),12个县(区)全部建成市级平安县(区)。陕西省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宝鸡市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3﹒24%,平安建设知晓率达72﹒62%,“两率”均位居全省第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