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安徽省电力公司为了提高班组的执行力,全面开展了班组管理“4+1”建设工作,4是指制定一套有效的班组管理制度;建立一组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试题库;实施一个有激励作用的绩效考核办法;建设一支有团队精神的职工队伍,1是指优良的环境。许多企业在推行班组“4+1”建设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
某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电费电价部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公司各层领导的关怀下,班组迅速壮大,机制不断完善,现主要承担着约3万余高低压用户的抄表、收费等任务,5年来先后荣获公司模范班组两次、先进班组3次。
该班组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复转人员、外调人员及低学历者较多,且职工队伍流动性较大。因此,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过去,对于班组的管理,往往仅满足于生产上不出事故,职工干什么没人管,职工学习什么也没人问,因而在班组就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相当一部分职工认为,学习是为了企业,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学好了是抄表,不学还是抄表、催费,不会有什么出息,不少的职工怀有深深的自卑感。
2006年,该班组以班组“4+1”建设为契机,积极通过“人性化”管理来创建和谐班组,这对于班组管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如何理解“人性化”,怎样区别“人性化”与“人情化”,在班组管理中就有不同的认识。小李认为,什么“人性化”,不就是管得松一点、制度轻一点、考核少一点嘛!老王附和着说,对对对,班长还是当当“老好人”吧!
班长听了同事们的话,不禁沉思起来。如果管得紧了,制度重了,考核多了,大家可能会认为我这个班长没有人情味;但若真的进行“老好人”式的管理方式,班组制度可能就会形同虚设,班组管理岂不变成了“人情管理”?……
思考再三,班长清醒地认识到,人性化不同于人情化!人性化管理应该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从关爱员工出发,针对员工不同的年龄、学历和心理特征有效地开展工作,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使制度成为员工自觉执行并乐于遵守的行为规范。
班组是个“小天地”,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例如,职工年龄差异、技术差异和文化差异等,这些差异最终表现在工作效率上。既然存在着这些差异,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www.xing528.com)
通过不断摸索,该班组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管理方式。例如:采取在班组采取学习对比找差异、建立机制分差异、强化培训补差异和竞争上岗促差异等管理方法,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使每个职工月度收入分配按工作质量拉开差距。另外,班组还采取一帮一结互学互助、建立职工文化档案、每月轮流当绩效公证员和每月评选班组一星活动方法,激励班组形成尊敬师长、尊重技术、尊重知识、尊重岗位等级差别、扬长补短的风尚,尤其是在青年职工中培养勇于领先,耻于落后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主力军。
由于采取了这些人性化措施,班组中的人际关系和谐了,工作环境宽松了,人人气顺劲增,工作热情高涨。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职工也就能把企业的兴衰和自己的利益联系起来,真正做到“部兴我荣,部衰我耻”;就会把企业当作一个大家庭,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和荣誉,与企业同舟共济,团结奋战;就可以友好、冷静地处理自己与其他职工之间的关系,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使每个职工都真切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工作的快乐。
思考:
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避免“人情化”管理?
分析:
由于外部环境、工作岗位和员工个体差异的存在,班组管理不可能套用完全统一的固定模式。班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切合实际,努力创新。所谓的“人情化”管理更多地强调个人的喜好,而忽视了组织制度的执行和团队目标的实现,显然是片面的。与人情化管理不同的是,人性化管理强调在企业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班组管理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造性地进行管理,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如前所述,制度化管理是倚重制度规范体系进行管理的模式,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规范性、正规性、稳定性。所以,企业管理应该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制度规范体系,将坚持制度的严肃性与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