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代诗人咏陆羽煎茶法的诗创意优美

唐代诗人咏陆羽煎茶法的诗创意优美

时间:2023-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唐代诗人咏“陆羽煎茶法”陆羽首创的煎茶法得到广大茶人的青睐,竞相如法炮制,陆羽在世时便已风靡全国。陆羽煎茶法的程序在唐诗中有较为全面的反映。所作《采茶歌》描写了陆羽煎茶法由采到煮到饮的全过程,诗云: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晚唐诗人李咸用,任过推官。试以唐诗佐证之:首先是炙茶——刘兼《从弟舍人惠茶》:“龟背起纹经炙处。”

唐代诗人咏陆羽煎茶法的诗创意优美

第五节 唐代诗人咏“陆羽煎茶法”

陆羽首创的煎茶法得到广大茶人的青睐,竞相如法炮制,陆羽在世时便已风靡全国。陆羽煎茶法的程序在唐诗中有较为全面的反映。

晚唐诗人秦韬玉,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进士,曾从僖宗至蜀,官工部侍郎。诗以七律见长。所作《采茶歌》描写了陆羽煎茶法由采到煮到饮的全过程,诗云: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

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团月。

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

老翠看尘下才熟,搅时绕箸天云绿。

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

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

诗的第一、二句说天柱茶的采、蒸、研、穿几道工序,“瑟瑟”是绿色玉石,比喻研后的茶叶的形态与色泽,“穿荻篾”指将模压成功的茶饼用竹子青篾或用芦苇穿之串之,入棚烘焙。第三句写朋友间以茶为礼。第四句写碾茶,用“团团月”比喻茶饼,给人以美感。第五句写酌泉煮水,泉水汲自云雾山中,水质自然清、甘、冽。第六句写燃料的选择及一沸时水面的情形,“兽炭”是制作为兽形的炭,《晋书·羊琇传》载:“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兽炭无异味,燃烧值高,是煮水燃料的最佳选择。“虬珠吐”是煮水二沸时水面的情形。第七、八句写听声音以辨一、二沸,其声飒飒,如风雨骤至,那水面情状的变化好像昼夜交替,平静的水面由“蟹目”而至“连珠”,好像由寂静的黑夜到天明。第九句写投茶,用“老翠看尘”形容天柱茶末。第十句写“击沸”,用“箸”(筷子)轻缓地搅动,如水的茶末如绿云绕着“箸”旋转。最后四句写读书时、醉酒后、睡足后饮茶的美好感受,一洗胸中块垒,鬼神奈我何!于是即兴吟此《饮茶歌》。“闽瓯”是当时福建出产的茶具

晚唐诗人李咸用,任过推官。工诗。有《披沙集》六卷。其《谢僧寄茶》与秦韬玉的《采茶歌》异曲同工,诗云:

空门少年初志坚,摘芳为药除睡眠

匡山茗树朝阳偏,暖萌如爪拏飞鸢。

枝枝膏露凝滴圆,参差失向兜罗绵。

倾筐短甑蒸新鲜,白纻眼细匀于研。

砖排古砌春苔干,殷勤寄我清明前。

金槽无声飞碧烟,赤兽呵冰急铁喧。

林风夕和真珠泉,半匙青粉搅潺湲,

绿云轻绾湘娥鬟。

尝来纵使重支枕,胡蝶寂寥空掩关。

    ——《全唐诗》卷六百四十四

此诗虽只17句,却细写茶之生长、采摘、烘焙、碾制、煎煮,涉及茶礼、茶功、茶境。

类似的煎茶诗还有白居易的《睡后茶兴忆杨同州》、徐铉的《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等等。

陆羽所创“煎茶法”,按《茶经·四之器》所载,要使用8类28种40件煎茶器具;按《茶经·五之煮》所载,煎茶经过炙茶、碾茶、罗茶、煮水、投茶、酌茶、吃茶7道程序。试以唐诗佐证之:

首先是炙茶——

刘兼《从弟舍人惠茶》(《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六):“龟背起纹经炙处。”

第二步是碾茶——

白居易《游宝称寺》(《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九):“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第十一首)》(《全唐诗》卷六百三十四):“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明昌几角茶。“

李群玉《答友人寄新茗》(《全唐诗》卷五百七十):“满火芳香碾麴尘。”

薛能《蜀州郑史君寄鸟觜茶,因以赠答八韵》(《全唐诗》卷五百六十):“拒碾乾声细,撑封利颖斜。”

成彦雄《煎茶》(《全唐诗》卷七百五十九):“蜀茶倩个云僧碾。”

崔珏《美人尝茶行》(《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一):“玉郎为碾瑟瑟尘。”

齐己《尝茶》(《全唐诗》卷八百三十八):“石屋晚烟生,松窗铁碾声。”

曹邺(一作李德裕诗)《故人寄茶》(《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二):“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全唐诗》卷七百八十):“金槽和碾沉香末。”(www.xing528.com)

第三步是罗茶——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三):“罗织红纱。”

第四、五步是煮水、投茶(包括击沸)——

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九):“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全唐诗》卷三百五十六):“骤雨松声入鼎来。”

崔道融《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昏二首》(《全唐诗》卷七百一十四):“瑟瑟香尘瑟瑟泉,惊风骤雨起炉烟。”

崔珏《美人尝茶行》(《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一):“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郑遨《茶诗》(《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五):“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施肩吾《蜀茗词》(《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九):“薄烟轻处搅来匀。”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三):“铫煎黄蕊色。”

李群玉《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全唐诗》卷五百六十八):“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

吕岩《大云寺茶诗》(《全唐诗》卷八百五十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全唐诗》卷六百一十一):“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全唐诗》卷六百二十):“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第六步是酌茶(包括对汤面形色的欣赏)——

白居易《立秋夕有怀梦得》(《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二):“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全唐诗》卷三百五十六):“白云满碗花徘徊。”

第七步是吃茶(包括独饮、对饮和茶会)——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八):“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一):“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晦夜李侍御崿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全唐诗》卷八百一十七):“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徘徊。”

钱起《与赵莒茶宴》(《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九):“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温庭筠《赠隐者》(《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一):“采茶溪树绿,煮茗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戴叔伦《春日访山人》(《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七):“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崔珏《美人尝茶行》(《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一):“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台前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孟郊《宿空侄院寄澹公》(《全唐诗》卷三百七十八):“雪檐晴滴滴,茗碗华举举。”

曹松《宿溪僧院》(《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七):“煎茶留静者,靠月坐苍山。”

姚合《寄元绪上人》(《全唐诗》卷四百九十七):“研露题诗洁,消冰煮茗香。闲云春影薄,孤磬夜声长。”

李中《晋陵县夏日作》(《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九):“依经煎绿茗,入竹就清风。”

李嘉祐《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全唐诗》卷二百零六):“啜茗翻真偈,然灯继夕阳。”

李嘉祐《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全唐诗》卷二百零七):“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

曹邺(一作李德裕诗)《故人寄茶》(《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二):“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牟融《游报本寺》(《全唐诗》卷四百六十七):“茶烟袅袅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李德裕《忆茗芽》(《李卫公别集》卷十):“饮罢闲无事,扪萝溪上行。”

吕岩《大云寺茶诗》(《全唐诗》卷八百五十八):“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崔道融《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昏二首》(《全唐诗》卷七百一十四):“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