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先破后立法:立法之前先破除旧有制度

先破后立法:立法之前先破除旧有制度

时间:2023-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先破后立法技巧点拨先破后立,是指在论证过程中与文中作者所持的观点是相反的或是对立的,先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反驳,然后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达到论证的目的,这就是先破后立法。这样才能“破”得有力,令人信服。先破后立论证的魅力就在于“破”与“立”的对立,以及由此产生的是非之分、正谬之界。文章在本论部分采用了破立结合,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先破后立法:立法之前先破除旧有制度

先破后立法

技巧点拨

先破后立,是指在论证过程中与文中作者所持的观点是相反的或是对立的,先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反驳,然后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达到论证的目的,这就是先破后立法。

“破”的是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立”是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张的正确。“破”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立”服务的,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要注意确立正确观点。这就是边破边立,先破后立,破立结合。不能只满足于“破”而忘了“立”。要以理服人。“破”不是“吵架”,不能以“骂”代破,不能搞压服;而要以事实为武器,以正确道理为武器,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样才能“破”得有力,令人信服。先破后立论证的魅力就在于“破”与“立”的对立,以及由此产生的是非之分、正谬之界。“破”与“立”的内容必须具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或方面。

范例导引

“良药苦口利于病”异议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是说,苦口良药一定能利于病,逆耳忠言一定能利于行。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真正的良药应该既不苦口,又利于病;真正的忠言应该既不逆耳,又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几千年来,曾被许多人奉为至理名言。至今,经常以此为准绳教育别人的也大有人在。诚然,这句话不无道理。它告诫人们有了缺点或错误,不要讳疾忌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而不要计较人家的态度怎样,方法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无疑是对的。但不能说它对人的教育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我们都知道,黄连黄芩都是味苦的中草药,黄连的功能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黄芩的功能是抗菌、解热、降压。如果用黄连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气管炎,势难奏效,反之,用黄芩治疗疔毒、痈肿、口疮,怕也断无成效。魏徵海瑞都是我国古代敢于直谏的忠臣。作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肯听取魏徵的批评,常以人为镜,故能创贞观太平盛世。而明代的嘉靖帝听到海瑞批评其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的逆耳之言,便雷霆大发,将海瑞下狱,几置死地。可见,苦口良药与逆耳忠言只能适用于一定条件下,适用于一些人,并非千古不变的真理。正如我们不能说一个医生只管开药方,而不考虑患者尤其是幼儿能否吃得下去。同理,不能说批评者只要是“忠言”,就可以摆出一副教训者的姿态,而不计方式、不分场合、不看对象。(www.xing528.com)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一向被视为“国粹”的中草药生产已部分采用西药生产方式,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制出片剂、水剂,或在苦药外面加上糖衣、胶囊,或制成糖浆。这样既省却了熬制,方便了群众,又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足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应赋予新的含义,变“苦口良药”为“爽口良药”。

随着改革、开放、民主意识的深入人心,一些青年人不再满足于师长、家长的空洞乏味的说教,而要求自主、自立、平等,“理解万岁”成了他们的口号。对待犯错误的青年,如果我们依然采取生硬的说教、严厉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就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只能激起他们的反感,正所谓“顺的好吃,横的难咽”。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人们所共知的张海迪、朱伯儒、李燕杰,他们都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典范。在他们身边,不都是事业上的佼佼者,相反,有许多人是后进者。可他们却能使那些后进青年振作起来,变成燃烧的火,变成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之火,因而成为青年的良师益友。他们之所以如此,不正是由于他们在对后进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讲究方法,平等待人,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吗?可见,良好的教育方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的时代赋予人以新的使命,我们大可不必遵循“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了,而要多些“爽口良药”,多些“顺耳忠言”,使更多的人和我们共同前进,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看惯了那些“城南旧事”,猛然间看到这样的新颖素材,你定然会有种山花烂漫之感。      (李 晶)

秘诀解读

本文对一句古代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提出异议,并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在本论部分采用了破立结合,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先“破”其一面,后“立”其反面。第二、三段为“破”,“破”的是传统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观点。“破”的段落中,也有某些肯定的部分,这就是“边破边立”,但主要在于“破”。如第二段,一开始也对那个古训作了一些肯定,但接着就在“但”字上做文章,说它不能对人的教育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破”,然后说明对人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这就是“立”。魏徵与海瑞两人截然不同的命运就是最好的例证。第四、五段为“立”。在此作者表明自己的观点,“良药不一定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要逆耳”,良药可以爽口,忠言也可以顺耳,关键是看你处理问题的方式。当然“立”的段落中也有一些反面论述,但那是为了跟正面论述相对照,突出正面做法的正确性。

文章的另一个特点,即无论是在“破”还是“立”的时候,都是先从“药”谈起,然后再谈到“言”,由“苦口良药”到“逆耳忠言”,由“爽口良药”到“顺耳忠言”,始终以比喻在先,这样说理较为通俗形象,更易为读者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